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十五所,成立于1965年10月26日,是我国精确制导专业骨干研究所,在国内精确制导领域居于领军地位。五十年创业征程,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半个世纪以来,从模仿学习到自主研制,从单一型号到多型号多系列产品并举,从单一领域发展到覆盖陆、海、空、天、电全领域,从小规模研制到大批量生产,二十五所构建了产品技术开发、研制与生产综合体系。五十年的光辉历史,是一部我国精导事业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创业史,为国家和民族铸就了钢铁长城。五十年经营发展,从国内领先迈向国际一流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3月1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首飞成功,填补了中国大型民用直升机研制的空白,标志我国直升机研制技术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发展大型直升机对我国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国防科技现代化建设以及满足国内市场迫切需求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陆基地地战略导弹经历了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发展道路,从近程、中程、中远程到洲际,从单级到多级,从液体到固体,从基本型到系列化,研制与发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多次试验失败的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4.
正从1985年提出研制我国航天新动力,到2015年迎来液氧煤油发动机太空“首秀”。30年来,六院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中,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科研生产的龙头,攻克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高压补燃技术的国家,把长征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2吨提高到25吨,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自主创新研制之路,为我国成功进入空间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志存高远谋先行研制无毒、无污染、高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并在重大航天工程上使  相似文献   

5.
谢群先生是中国自己培养的最早的舰炮总设计师之一,他是我国小口径舰炮的第一位总设计师。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谢群先生就开始担任我国自行研制小口径舰炮的总师级负责人。他还肩负主持我国多种口径舰炮的设计和研制工作。作为舰炮的总设计师,他善于思考,积极进取,使舰炮的设计与研制工作得以不断发展。从80年代开始,为了解决水面舰艇防御反舰导弹攻击的难题,谢总带领设计与研制人员在小口径舰炮反导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试验,并陆续在国外和国内发表了有关双重命中体制的论文。从50年代末至今,我国的舰炮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从人工手动操作到全自动遥控操作,从敞开式传统炮座到全封闭式隐身炮塔,从单一杀伤机理的射击命中体制到双重命中体制,在我国舰炮发展的历程中部有谢总的辛勤汗水。他为我国的舰炮发展,特别是小口径舰炮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种奖项。近期我刊记者针对小口径舰炮双重命中体制的有关问题对谢总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主席早在1959年就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从1958年决定研制核潜艇,到1974年8月1日,中国第1艘鱼雷核潜艇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到1988年9月,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定型飞行试验成功,中国核潜艇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中国舰艇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试爆成功,使我国的国防建设事业有了质的飞跃,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本文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艰难的创建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各项危机风险,以及积极作出的相应防控措施。进一步阐明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是老一辈革命家和科技工作者为之艰辛奋斗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04,(7):30-30
五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广大员工敢为人先,打破常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业绩。“枭龙”飞机从冻结技术状态到首飞成功,只用了23个月,创造了我国航空发展史上的奇迹。“山鹰”飞机从开铆到首飞仅用了212天,又创造了新的奇迹,使我国高级教练机研制技术迈上一个新台阶;WZ2000无人机的试飞成功,使我们进入了航空装备的新领域。“昆仑”发动机的研制  相似文献   

9.
正1978年12月,中国正式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从五十年代艰苦创业中一路走来的庆安公司此时站在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时代再一次赋予了这群航空人新的历史使命,他们用自己的实践开始了漫长曲折的变革之路。艰难起步的变革在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初期,庆安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航空附件生产企业,产品走过了由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过程。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产品研发制造体系,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多款飞机完成了配套任务,填补了航空史上的多项空白。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0月,国家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诞生。“天河一号”的诞生,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超级计算机研制能力实现了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重大跨越,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正>"核工业创建至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张建华在历数我国核能产业发展成绩时如此表示。可以说,我国从开始发展核事业到成功研制"两弹一艇",从我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到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等多个核电基地,无论是科技创新成果还是国际合作,无论是核工业体系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有令世界瞩目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到2010年,随着我国2到3个天地一体化卫星应用网络体系的建成,我国的空间技术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记者从素有“中国卫星的摇篮”之称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悉,这个研究院已在现有研制体制、加工工艺、检测手段、制造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加强,努力加速卫星应用技术及其产品商品化、规模化,形成卫星应用体系。近期  相似文献   

13.
走向业务服务的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推动了我国卫星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制并发射了50多颗各类卫星,其中包括返回式遥感系列、实践系列卫星、通信系列卫星、导航卫星、气象系列卫星、海洋卫星和资源系列卫星等。我国卫星已经从卫星技术试验、应用业务试验,逐步向全面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国防科工委成立以来,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总结航天事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提出了中国航天发展思路,规划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中国航天包括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为我国卫星持续稳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  相似文献   

14.
<正>7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新中国航空事业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航空装备已经实现了从第一代到第四代、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从陆基到海基、从中小型到大中型、从有人到无人的跨越;实现了对世界强者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的跨越;实现了我国民机产业从蹒跚起步到振翅欲飞的跨越;实现了航空科技研发从亦步亦趋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一、从"0"到"20"!为新中国航空事业70年发展骄傲点赞7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装甲装备的发展,近50年来走过了一个从修理、仿制到独立研制开发生产的漫长过程。近2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战争对高技术含量的装备需求越来越迫切,装备型号的研制也逐步向规范化的方向前进,在此过程中,标准化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过18年的艰难跋涉,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实现了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的跨越;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的跨越;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2010年3月18日上午,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中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在江西景德镇成功首飞。该机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民用直升机,整机性能达到国际第三代直升机水平,填补了中国大型民用直升机研制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和美、欧、俄一样具备了自主研制大型直升机的能力,在中国直升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纪念国防科技工业55年,由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光辉历程 丰碑伟业——国防科技工业55年》座谈会于2004年11月12日在北京召开。有来自国防科技工业的新老领导及军工企事业单位代表共60人出席了会议。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走过了55年的光辉历程。55年来,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简单仿制到自主研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先后研制生产了  相似文献   

19.
1958年,我国第一辆国产坦克问世,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坦克的历史。 1959年,国庆10周年阅兵式上,32辆国产59式主战坦克第一次亮相,举世为之瞩目,国人为之振奋。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69式坦克设计定型,实现了由仿制到自行研制的重大转变。 8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主战坦克设计定型,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90年代,国产第三代主战坦克问世,其战技术性能达到同时代国际先进水平。 1999年,3个先进的坦克方队隆隆驶过天安门广场,在国庆50周年阅兵中威风八面。 主战坦克属于大型复杂武器装备,整车的生产流程较长,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从原材料、外构件的进厂复查验收,工厂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到重点零部件及整车的检验验收都牵动着各部门、各体系的神经。  相似文献   

20.
50年在人类长河中仅仅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我国的飞航导弹事业却是艰辛而光辉的一页。经过几代人的顽强拼搏、艰苦创业,飞航导弹事业历经了从仿制改型、自行研制到发展创新的过程。飞航导弹事业起步于1960年,就在那年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