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迅猛发展的现代侦察监视技术 空间侦察监视技术空间侦察监视技术是航天技术与信息技术“联姻”的产物,主要装备包括照相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核爆炸探测卫星和航天飞机等。它利用装在卫星或航天飞机上的光电遥感器和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从太空中收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探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等空中目标,及早获得预警信息,赢得更长的拦截反应时间和民防疏散时间,台军正致力构建由侦察卫星、远程警戒雷达、空中预警机、海上预警体系等组成的反导预警系统,此系统大致情况如下。侦察卫星 2004年上半年台发射了“中国二号”侦察卫星,该星多光谱侦察照相机空间分辨为2米,红外遥感仪空间分辨率为8米。台租用以色列的EROS-1/2、3、4等四颗侦察卫星的使用权,该卫星空间分辨率1~4米,当该卫星距台湾3000千米时,台军可接收卫星资料,当卫星距台1000千米时,台可通过对卫星下指令实施侦察。台军还有权接收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一边向海湾地区调兵遣将,一边利用通信、预警、侦察、导航卫星和无人侦察机悄悄地打造太空的“天网”,企图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太空优势,在未来可能的“倒萨”行动中将萨达姆及其军队“一网打尽”。  相似文献   

4.
随着飞机和卫星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地球几乎已无什么秘密可言。据称,运行在距地面322~966公里轨道的美国“锁眼”卫星,可以看见地面半米左右大小的物体。除了这些神奇的间谍卫星,各种新型间谍飞机的侦察能力也是今非昔比。于是,利用这些先进的侦察手段和设备对全球各地,特别是利益攸关地区展开侦察和监控行动,已成了相关国家乐此不疲的行动。这不,拥有世界最先进航空航天侦察技术的美国,每天就对全球各地进行无孔不入的侦察和监控。它会随时调整卫星监控范围,迅速派遣间谍飞机保持对热点地区的不间断监控,以获得战略上的主动权。如今的美国…  相似文献   

5.
在北约空袭南联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大约动用了50多颗卫星在太空助阵,其中两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引人注目,这种卫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一种军用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星上的关键设备是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它能克服云、雾、雨、雪和黑夜等限制,实现全天候、全天时侦察,其探测目标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是普通雷达所不能比拟的,素有“雷达慧眼”之美誉。  相似文献   

6.
《现代军事》2008,(10):14-14
2008年7月27日,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俄罗斯使用“联盟2-1b”运载火箭将一颗编号为“宇宙-2441”的军事侦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宇宙-2441”卫星是俄罗斯光电传输型军事侦察卫星。这颗名为“角色”(Persona)的军事侦察卫星的地面分辨率最高可达0.25米,  相似文献   

7.
继2011年9月23同日本用H-2A火箭成功发射第4颗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光学-4之后,2011年12月12日,日本又用H2A火箭把第3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雷达-3送人太空。光学-4是日本第2颗第二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比第一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率高,为0.6米,用于替代已经超过设计寿命的光学-1卫星。  相似文献   

8.
公元2044年4月4日,“地球村”B区悄然出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立体战争,两个积怨数年的死对头国家终于兵戈相见。但战场上“只见硝烟、不见人影”,双方运用先进的“新智能武器”在太空、天空、地面、海面及海底五维空间拼死搏杀。太空:侦察卫星、通信卫星、障碍卫星、攻击卫星,群星聚殴,各为其主地你追我赶并互相  相似文献   

9.
军事新闻     
美国又一颗侦察卫星上天 近日,在美国卡那维拉海角空军基地,波音公司“德尔塔”Ⅱ型运载火箭将一颗先进的美侦察卫星送入轨道。这颗卫星据称主要用于在太空进行激光通讯。美国目前已拥有50余颗各类卫星肩负着直接或间接的侦察任务。 美国展出新型自行火炮 5月17日,一种新型自行火炮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五角大楼展出。  相似文献   

10.
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美国和苏联都在稳步扩大太空的军事利用,时至今日它们都很倚重卫星来增强各自国家的安全。虽然太空常常被称为“新高地”或“军事竞赛的新领域”,但其军事利用并非鲜为人知。军用卫星可用于侦察、早期预警、通信、导航、天气预报和搜集大地测量资料。但是从目前反卫星武器的发展和对天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日益重视来看,太空军事化已明显地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尽管30年来太空一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深秋。M国辛加州西部奥尔尼卡空军基地卫星控制中心发现既定太空轨道飞行的一颗KHV—18侦察卫星在E国的库茨克地区上空神秘地消失了。这是M国失踪的第三颖侦察卫星。两天前,在E国的同一地区上空失踪的二颗KHV—18侦察卫星,就已经使M国人大惑不解。此次卫星再次失踪,M国人的神经顿时高度紧张起来了。控制中心经综合分析,认为侦察卫星很可能是被E国配置在H空间轨道的天基电磁轨道炮摧毁。令M国始料不及的是,2个小时后,一颗侦察卫星又神秘地消失了。M国总统弗兰克震惊了,很快就命令参谋长联席会议作出决定:以部署在太空基地的天基…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圣诞之夜,格林威治时间晚上8时16分,美国设在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的太空司令部里,巨幅电子指挥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连串十万火急的尖峰信号:美国1枚“锁眼”2号侦察卫星在1600公里高空遭到苏联“杀手卫星”攻击;隐蔽在3.6万公里高空轨道上的弹道导弹预警卫星发现苏联大批溯际弹道导弹正在急悄悄地向美国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凡是被发现的目标就意味着被击中,凡是被击中的目标就意味着被摧毁。这一观点已经随着精确制导武器性能的提高而不断被证实。在这里,发现目标成了问题的关键。怎样才能发现目标呢?侦察卫星可堪当重任!侦察卫星可以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以及核爆炸探测卫星等。在各种侦察卫星中,照相侦察卫星发展最早,发射也最多,是空间侦察监视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号称“千里眼”。  相似文献   

14.
士元 《国防科技》2002,(3):40-43
印度于2001年10月22日成功发射了首颗侦察卫星——“试验评估卫星”(TES),成为继美、俄、以、法之后,又一个拥有照相侦察卫星的国家。该卫星耗资2500万美元,将用于对印度周边国家进行侦察:据印度一位高级官员称,印度军队缺乏先进的空中监视能力,而TES作为主要工作在较低轨道上(轨道高度500千米)的卫星,将可为侦察任务提供更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电子对抗已成为电子对抗领域中一项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对抗向空间发展 电子侦察、通信技术进入太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太空中的电子斗争已拉开序幕。卫星技术将侦察的平台推向空间。与侦察机相比,卫星侦察有不怕常规武器攻击、易于深入纵深等不可替代的优点。为了争夺空间电子优势,美国和前苏联早就展开了太空中的电子战。 侦察卫星是自动化指挥系统中重要的远程自动终端设备,它们不需要人工干预,就能自动获取各类战略情报,并把它自动传给指挥中心。 侦察卫星可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战争的模式和手段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变化当中,高速机动的主战平台、精准的导弹、全波段压制的电磁干扰,还有精悍勇猛的作战部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使得大家无暇关注另一条战争变化的“主线”。回首深思,我们才惊讶地发现,光电子技术正“不露痕迹”地迅猛扩张其在战争中的影响力。工作在红外、紫外波段的战略预警卫星,日夜不息地在太空担负着捕捉弹道导弹发射时燃气辐射的任务;光学照相侦察卫星,能在200千米以上的高空拍摄到地面0.1米大小的物体;现代化的飞机、舰船、坦克等作战平台,普遍装备了前视红外…  相似文献   

17.
KH-7间谍卫星是冷战时期美国情报能力的标志,被美国情报部门誉为“太空中的来复枪”,因为它可以瞄准一个目标,并送回精确的照片,它也是美国空军在太空侦察领域取得的首次成功。美国由此进入高清晰卫星照片时代。  相似文献   

18.
陆地侦察机器人涉足恶劣环境中进行侦察、排险、冲锋陷阵;水下侦察机器人潜入深海侦察敌方潜艇、舰船的活动,载弹“攻击型水下机器人”悄无声息地接近敌方的舰艇,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无人机实施目标侦察乃至空中打击;太空机器人维修己方各种卫星、空间站,攻击敌方的各种太空武器装备平台……这不是天方夜谭,在武器智能化潮流的驱动下,科幻电影《未来世界》中“机器人”追杀真人的恐怖情景,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成为真实的事情。 智能武器是把智能计算机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上,使它们不用人的直接操作就能完成各种军事任务的武器装备。这种武器比精确制导武器、灵巧型武器更先进。在智能武器方阵中智能机器人位居其首。  相似文献   

19.
欧洲正在努力建立和发展独立的军用卫星系统,特别是侦察卫星。在发展了2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之后,德国于2006年12月19日用俄罗斯"宇宙-3M"发射了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SAR-Lupe)。它是德国第1颗侦察卫星,使德国在构建本国太空侦察体系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也因此引起了世界军事航天界的广泛  相似文献   

20.
据台湾媒体透露,台湾将于2003年10月在美国加州发射首颗自主遥测影像卫星“中华卫星二号”。这颗卫星的分辨率将达到两米,可获得台湾陆地及附近海域的即时卫星影像资料。该卫星潜在的军事侦察用途是显而易见的。它标志着台湾将有能力自主侦察祖国大陆东南沿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