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的趋势,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加快推动国防动员由数量规模和人力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和科技密集型转变;由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全面动员准备向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动员准备转变;由公有制经济独力支撑型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合力推动型转变;由主要保障陆军作战需要向主要保障海军、空军和二炮作战需要转变;由战时应战型向平时服务、急时应急和战时应战兼容型转变;由分散动员型向一体化联合动员型转变;由平战脱节、军民分割型向平战结合、寓军于民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昌业廷 《国防》2011,(8):30-33
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能力,是以信息系统为依托,按照体系作战需求,将平战转换、快速动员、支前保障能力进行有机融合,实现高效、顺畅、精确、系统的动员目标。加快转变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对于支援和保障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段端武 《国防》2005,(10):4-5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当今时代,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人类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战争形态的转变,要求国防动员的基点,必须转变到保障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来。为此,当前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动员形态要向多元动员转变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就需要什么样的动员形态。与常规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形态是全时空对抗、精确打击和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与此相应,国防动员应逐步转变为多元动员。一是实施多领域动员。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显著扩大,作战范围向高立体、大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沈扬 《国防》2012,(2):31-33
胡锦涛主席强调,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走开的一条发展路子。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突出加快转变动员能力生成模式主线,加强战略统筹,注重质量效益,狠抓工作落实,努力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国防动员保障能力,为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邱治安  张长城 《国防》2013,(3):31-32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部队整建制、长距离跨区远程机动,行军距离远、动用装备多、机动速度快、保密要求高,需要国防动员系统在交通管制、安全警戒、道路维护、装备技术和物资油料等方面搞好协同保障。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系统遂行作战部队远程机动保障任务的方法途径,对于提高国防动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确保打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邢建华 《国防》2010,(1):42-44
国防后备力量成建制成系统动员建设,就是根据动员任务,依托地方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地方一些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系统的人员、装备、物资、技术和设施等动员资源,基本按原有建制整体性使用的动员建设模式。国防后备力量成建制成系统动员建设,强调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路子从白成体系、自我完善的发展模式,转到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高建设质量效益上来。  相似文献   

7.
光善福  钱伟 《国防》2012,(2):46-47
加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是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保障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有力举措,是"十二五"时期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胡主席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紧贴实际、科学筹划、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切实走出一条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国防动员信息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梁冬春 《国防》2012,(1):25-27
在国防动员领域贯彻胡主席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主要任务是要适应当前国家总体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的要求,着眼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需求,依托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通过军民融合式发展,加快转变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化国防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9.
程宝根 《国防》2012,(7):64
新形势下,要适应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转型形势,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调整民兵职能任务、优化民兵组织结构、改革民兵军事训练. (一)职能定位向支援保障转变.破除充当现役部队"二梯队"、直接参战"预备队"的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把主要任务定位在"防、修、供、保"等支援保障行动上.任务对象由直接参战为主向支援保障军兵种部队、机动过境部队和目标协防部队遂行任务为主转变;任务重点由人力物力财力等常规支援保障为主向科技信息和装备技术支援保障为主转变;任务样式由动员支前为主向警戒勤务、交通管制、机动支援、抢修抢救等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0.
冉亚权 《国防》2006,(5):30-31
我国现行的动员体制继承了战争年代组织人民战争的优良传统,在确保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及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现行动员体制机构设置不尽合理、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军兵种动员力量不足、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动员手段单一等问题日益显露。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是多军种联合作战,参战军兵种多、作战地域广、战争消耗大、战争动员任务重,加强军兵种国防动员建设,尽快建立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军兵种国防动员体系,是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准备的当务之急。建立军兵种动员机构,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相似文献   

11.
何志祥 《国防》2012,(5):23-25
一、端正工作指导 正确指导是科学制定国防动员规划的重要前提.国防动员深深根植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必须防止和克服“重战时使用轻平时建设”、“重平时作用发挥轻战时使用需求”的错误认识和做法,综合考虑作战样式、战场环境、保障对象、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经济基础等因素,紧紧围绕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核心军事能力和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能力来筹划和展开.  相似文献   

12.
陈明  张容胜  梁林生 《国防》2015,(2):23-24
边海防地区国防动员在国家安全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形势下,要着眼形势任务特点,加强动员工作科学指导;要着眼维权常态化,突出海上动员建设重点;要着眼解决作战关键性问题,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要着眼法定职责必须为,依法推进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肖南 《国防》2012,(6):56-58
一、理清转型思路,突出“三个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快推进,在信息化条件下和市场经济环境中,民兵建设调整改革、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在深入分析全省民兵工作形势的基础上,我们将民兵建设转型的指导思想确定为:认真贯彻落实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适应信息化战争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继承发扬云南民兵优良传统,坚持“党管武装、任务牵引、劳武结合、军民融合、依法建设“的原则,按照“构建力量体系、转变组训模式、加强政治工作、完善制度机制、发挥转型效益”的思路,实现民兵的根本职能由机械化战争条件下参战支前为主向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支援保障作战为主转变,民兵应急力量建设由依据任务临时抽组为主向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转变,民兵工作由计划经济条件下以行政手段为主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转变,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动员保障能力,济南军区把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纳入信息化建设线路图一体筹划建设,纳入鲁豫两省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军民融合、平战  相似文献   

15.
一声令下,全市民兵作战与保障力量1700余名民兵齐装满员迅速到达指定地域,执行应急保障任务。这是广东省梅州军分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履行军事斗争动员任务为牵引,提升国防动员快速反应能力取得的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装备动员作为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加强装备动员工作,是完成多样化军事行动装备保障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弥补部队装备保障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战区装备建设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认清形势任务,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好装备动员工作,切实履行好肩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刘卫华  周建文  赵峰 《国防》2012,(3):20-22
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在陆、海、空、天、电和认知等全维领域同步展开,具有信息主导、实时联动、精确作战和体系破击等区别于以往协同性作战的鲜明特征。信息化条件下,必须确立动员与作战一体化的动员保障观念,对动员力量与作战力量进行统一筹划、统一安排、统一建设,着力打造新型国防动员力量,不断提高战时动员保障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动员与作战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贾凤山 《国防》2007,(4):20-21
国防动员战时指挥体制,是国家国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实施快速高效的动员指挥、为部队作战提供有效动员保障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动员战时指挥体制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顶层设计,注重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切实解决好不同层次指挥机构和各级指挥机构内部的职能分工以及军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等问题,建立起快速、灵活、高效的指挥协同关系,确保战时国防动员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9.
昝玉军  唐凯 《国防》2013,(8):48-49
今年"4·20"芦山抗震救灾动员实践,再次检验和展示了国家的应急动员能力,同时也留给了我们许多新的思考。平时的"应急"动员往往能折射出未来"应战"动员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应从军事斗争准备的角度回顾和审视这次抗灾行动,认真反思应急作战条件下国防动员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一、国防动员保障目标应与现代战争对抗的重心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周涛 《国防》2012,(8):31-32
中央军委胡主席强调,全军要认真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在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胡主席这一重要指示,大力推进国防动员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低技术密集型向高技术密集型、单元独立型向综合体系型转变,由保障应战向保障应急应战一体、保障单一军种向保障诸军兵种、直接参战为主向支援保障为主转变,由分散建设向体系建设、粗放动员向精确动员、人力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由军民结合向军民融合、军地结合向军地一体、平战结合向平战一体转变,加快转变动员能力生成模式,实现国防动员建设发展战略性调整,提高国防动员建设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