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行为引导,是指通过各种力量的作用和影响,对青年官兵的行为进行科学的指导、牵引和规范,帮助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健康成长,实现培养“四有”军人的根本目标。青年官兵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青年官兵的自我改造往往具有一定的惰性,如果没有外力的正确引导与推动,很容易步入误区;社会文化思潮相互激荡,也助长了青年官兵在是非辨别和行为选择上的盲目性和复杂性。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年官兵的行为引导。理论引导。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斗…  相似文献   

2.
青年官兵始终是部队的主体,无论是从部队发展建设的迫切需要,还是从腐朽思想文化对干部战士的消极影响,以及从当前部分官兵的思想道德状况看,搞好青年官兵的思想道德培育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从近年来一些单位的实践看,只有系统运用教育启迪、环境熏陶、典型示范、行为引导等综合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紧密贴近青年官兵实际 ,努力培养学习成才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 )紧扣青年官兵的身心特点开展活动。针对青年官兵争先创优、参与意识强的特点 ,采取岗位培训、社会化培训、评比竞赛、典型引导等多种办法 ,不断增强学习成才活动的吸引力和渗透力 ,激发青年官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青年官兵思想活跃 ,对新事物反应快 ,要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网络 ,开办焦点述评、实话实说等栏目 ,做到周有新闻 ,月有焦点回顾 ,季有时事述评 ,把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发生在官兵身边的新鲜事 ,及时反馈给官兵 ,增强他们的政治敏感性。青年官兵对新知识、新技能…  相似文献   

4.
着眼青年官兵学习的需要,建设科学的育人环境。青年官兵普遍思维敏捷,求知欲强。科学育人,就要把握青年官兵的时代特征,坚持用正确的目标引导人、先进的思想培育人、良好的氛围激励人。(一)定准人生目标,端正学习方向。青年官兵是军队的基础,向什么样的人学习、走什么样的道路、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进步,而且关系到军队的发展,是部队建设的大问题。当前,一些青年官兵注重物质享受、疏远精神家园,追求时尚现实、忽略深远价值,崇拜明星大款、淡漠英雄伟人,与部队的主导价值观不一致。要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环境的不断变化 ,自我教育在官兵思想转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并逐渐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 ①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为青年官兵自我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条件。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 ,各种新的理论、观点、知识等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深刻影响着青年官兵的思想。青年官兵的思想观念尚未定型 ,处于最活跃的时期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大量的信息和媒体无疑为官兵自我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途径。 ②青年官兵思想的变化是自我教育得以实现的根据。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意识。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6.
凝聚青年官兵的意志、调动青年官兵的热情,是基层团的建设最主要的内容,也是抓基层建设工作重要而有效的切人点。但从对一些单位调查情况看,目前在基层建设中团的建设工作还不是十分得力,团组织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原因:一是摆位不正,组织领导不力。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部队青年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嬗变。本文在充分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对青年官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进行有效教育引导的对策办法:端正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和评价新形势下的青年官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促进青年官兵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手段方法,增强教育引导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政工学刊》2007,(2):12-13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影响官兵思想因素日趋复杂的特点.切实增强抓好青年官兵理想信念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影响青年官兵思想的因素不仅有现实生活的因素,也有信息技术带来的诸如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因素。随着涉网人数的增多以及手机的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已经成为影响青年官兵思想的主要因素。但目前,一些单位党委和领导对这一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足,研究不深,应对措施简单,致使部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为此,我们必须针对信息社会的特点,努力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始终把官兵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永葆军队政治本色的头等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9.
青年官兵信息道德修养是指青年官兵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修养,以社会主义大众道德要求和社会风尚为依据,崇尚真善美,打击假丑恶。当前部队青年官兵在使用军地网、  相似文献   

10.
青年官兵来自五湖四海,相聚在军营,形成一个大家庭。不同的成长环境, 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常常给官兵之间的交往带来一些摩擦,也有一些官兵将军营人际关系复杂化,在与战友的交往过程中心存压力。如何与战友友好相处,怎样建立健康、和谐的军营人际关系环境,成为官兵们关心的问题。在基层部队进行调研发现, 官兵之间交往只要简单一些、坦诚一些,就会赢得信赖与友情,从而创建和谐军营。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先导思想先行──某部青年官兵职业道德教育的做法沈琳一、深入进行调查,切实选准青年官兵职业道德教育的突破口某部现有团员青年256名,是一个以青年官兵为主体的部队,地处江南经济发达地区,驻地所在县是全国十大财政县之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青年官兵在道...  相似文献   

12.
走出“现代意识”的误区──对部分青年官兵行为观念的调查与思考邹晋生我们在对青年官兵进行思想调查中发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当代青年官兵面对机遇和挑战,其行为观念和思想意识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投入、责任和科技、成才、超越等意识明显...  相似文献   

13.
抓好青年官兵理论武装意义重大,需要深刻认识抓好青年官兵理论武装的极端重要性,善于运用具有时代特色、青年官兵喜闻乐见的抓手,不断强化理论兴趣、打牢思想感情基础,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官兵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4.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人才为本。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国防,一流的军队需要一流的人才。青年官兵是建设新型军队的人才储备,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青年官兵成长成才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用好干部的标准去培养青年官兵,是其成才之道。通过逆向思维,以“要成为好干部该如何做?”来解答“青年官兵如何做才会成才?”以此绘制青年官兵成长成才蓝图。  相似文献   

15.
密切官兵关系潘瑞吉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淡化官兵之间生死与共的战斗情谊。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必须不断深化尊干爱兵教育,打牢官兵团结的思想政治基础。由于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环境之中,官兵之间不像战争年代那样经常受到生死相依和患难与共的严峻考验,因而使一些青年官...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抓好部队青年工作落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适应这一要求,应当以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青年官兵的理想信念为牵引,以广泛开展学习成才活动、提高青年官兵的科技素质为支撑,以增强共青团组织功能、实现青年官兵全面发展为保障。  相似文献   

17.
吕磊 《政工学刊》2001,(7):27-28
自我教育相对于由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实施的教育活动而言 ,是指“受教育者把自己作为一个客体 ,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所进行转化和调控。”自我教育的德育功能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如我国古代所倡导的“内自省”、“内自讼”、“自得”、“省察”等等就是自我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青年官兵自主意识日益增强、教育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 ,我们更应重视和发挥自我教育的德育功能 ,做好新形势下青年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自我教育符合青年官兵思想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客观规律教育学研究证明 ,青年思想发展变化有着自己的微观…  相似文献   

18.
逆反心理是当前某些青年官兵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当前部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本文分析了青年官兵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和产生的诱因,并对如何调适官兵逆反心理,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做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9.
当前,广大青年官兵成才愿望越来越强烈,但青年官兵岗位成才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岗位实践是青年官兵成才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激发青年官兵岗位成才的动力,成为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一项紧迫课题。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对激励问题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仅为20%~30%;如果施以激励,将使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出80%~90%。成功的激励可以让一个平凡的人作出非凡的成就。通过激励可以对青年官兵学习成才的行为加以指导、控制、改变和塑造。由于需要的层次性和动机的多样性,青年官兵对于各种激励方式敏感程度不同,只有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接受心理是青年官兵对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种欲意接纳的心理趋向,是达到“入乎耳”、“著乎心”的必经阶段,要提高青年官兵思想教育的效果,必须认真研究青年官兵的接受心理。从青年官兵的接受心理入手,分析接受心理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功能。一方面提出了“真理接受是前提,认同接受是关键,情感接受是桥梁,人格接受是保障,环境接受是土壤”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探讨了搞好青年官兵思想教育必须坚持同频共振,增强教育相容力;借助情感载体,增强教育感染力;坚持需求牵引,增强教育自发力;展现人格形象,增强教育影响力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