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0年代后期,前苏联核潜艇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英海军认为,速度只有35节的“虎鱼”MK 24鱼雷已不能对付苏联的高速潜艇,于是开展了“旗鱼”(Spearfish)鱼雷的研制工作。“旗鱼”大型鱼雷始于1976  相似文献   

2.
SUT鱼雷是战后德国研制的第二代重型电动线导鱼雷。SUT鱼雷于1980年服役,随着209型潜艇的出口而在多个国家海军中"落户",现在早已停产。与209型潜艇相同的是,SUT鱼雷也仅用于出口,德国海军从未装备。尽管从基本性能数据上看,SUT鱼雷与MK48、"旗鱼"等大型热动力鱼雷存在差距,但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  相似文献   

3.
60年代初期,荷兰海军设计建造了“海豚”级潜艇,该级潜艇的耐压壳结构很独特,为“品”字形。以后,在“海豚”级的基础上设计建造了水滴型潜艇“旗鱼”级。70年代中期,因考虑到“海豚”级潜艇到80年代中期就该有20年以上的艇龄了,故提出设计一型新艇,以便取代“海豚”级。新艇的设计是在“旗鱼”级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人把它称为“旗鱼”级  相似文献   

4.
德国 SUT 线导反舰/反潜鱼雷SUT 线导鱼雷是德国在1975年为出口而研制的反舰/反潜两用鱼雷,集“海蛇”、“海豹”和 SST4鱼雷之部件,可从水面舰、潜艇、固定或活动岸防设施中发射。SUT 鱼雷装有声自导头,在主/被动工作时探测距离远。线导终止后,SUT 鱼雷可作为高度智能自导鱼雷作战使用。SUT 鱼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鱼雷技术发展水平有目共睹,本刊已有详细介绍。然而俄罗斯研制的反鱼雷技术外界知之甚少。进入新世纪,俄罗斯透露了其研制的反鱼雷技术中的极品装备——“小包”-E/NK 反鱼雷鱼雷系统。“小包”-E/NK 系统是俄罗斯为水面舰设计的用鱼雷摧毁来袭鱼雷的反鱼雷系统。其由特制目标识别声纳、自动火控子系统、反鱼雷鱼雷、贮运发射箱和发射装置组成。目标识别声纳用于自动探测和识别攻击已方舰艇的鱼雷,将来袭鱼雷的航行参数生成目标数据,并将该数据传送给自动火控子系统。  相似文献   

6.
增程火箭助飞鱼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程火箭助飞鱼雷是新型的远程反潜武器。“米拉斯”、“超依卡拉”、“海长矛”代表了下一代助飞鱼雷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当今先进的火箭助飞鱼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由此可看到未来反潜武器的火箭助飞鱼雷将朝着增程、巡航与弹道相结合的道路发展,为解决三弹共架共库的问题,增程火箭助飞鱼雷最终是采用垂直发射的方式发射。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军现有的4艘常规潜艇,两艘为荷兰1982年建造的“旗鱼”级潜艇,另两艘是美国二战时生产的“刺尾鱼”潜艇,如今只能用于训练。近年来虽到处求购新式潜艇,却难以如愿。  相似文献   

8.
鱼雷投入海战,对军舰构成了巨大威胁。特别是随着现代电子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自导鱼雷、线导鱼雷,使得水面舰艇,以及神出鬼没的潜艇再也不敢妄自尊大,掉以轻心了。因为,一条大型鱼雷就可以击沉一艘中型舰艇。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就是被英核潜艇用二战中留下的两条鱼雷击沉的。鱼雷的威胁迫使各国海军纷纷研究对付鱼雷的办法,从而有了五花八门的鱼雷诱饵,人们称之为“水下骗子”。  相似文献   

9.
线导鱼雷     
鱼雷武器已度过了百岁寿诞,百年前的鱼雷尽管外貌与今天相似,但到二次大战结束前,一直是体型较大、浅水反舰的兵器。今日鱼雷已发展成具有反潜与反舰两种用途,大型与小型(英、美称重型与轻型,日本称长鱼雷与短鱼雷)两种尺度的新品种。各国的小型鱼雷主要用于反潜(独联体与瑞典小型鱼雷口径为400毫米,除反潜外,还可装在潜艇艉管自卫反舰,其它各国通行的324毫米口径的小雷均只用于反潜,一般(除瑞典 TP 42及TP 43系列外)不装线导,只用主被动声自导;大型新式鱼雷全是线导加主被动声自导。基本上都是反舰又反潜的两用鱼雷(瑞典的 TP 61系列各型与德国的“海豹”及 SST 4只反舰;“海蛇”只反潜,它们不是两用鱼雷)。大型反潜、反舰两用鱼雷通常装备在潜艇上,少数也可装在驱逐舰与护卫舰的艉部二层甲板上向后发射,瑞典的鱼雷快艇则向前发射。本文着重分析介绍大型线导鱼雷,不包括小型鱼雷。所谓大型,各国通用口径为533毫米,法国有的用550毫米。独联体已有直径650毫米鱼雷,美国 SSN 21“海狼”级核潜艇的发射管口径为762毫米。这种特大口径者不妨称之为巨型鱼雷,它们虽代表大型鱼雷发展的新动向,但不是线导鱼雷,故不在本文介绍之内。  相似文献   

10.
“海蜘蛛”反鱼雷鱼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通过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装备尖端的抗干扰设备,变得越来越聪明, 能有效地对抗软杀伤反鱼雷措施,从而成功地对舰艇实施攻击。此外,浅水复杂的水声环境,使舰艇防御来袭鱼雷的时间也更短。为应付现代鱼雷的威胁,德国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研制了“海蜘蛛”(SEASPIDER)反鱼雷鱼雷。“海蜘蛛”直径210毫米,长2260毫米,重115千克,采用主/被动自导,自导作用距离数百米,水下航程1000米,速度小于50节,可在潜艇工作深度内使用。雷上声呐具有主动、被动及拦截作战模式,水平和垂直视界范围大,采用多普勒处理的主动探测。战雷头采用全方位爆炸,以便更好地拦截迂回的鱼雷,1枚“海蜘蛛”能对抗1枚鱼  相似文献   

11.
鱼雷沧桑录     
明朝嘉靖年间,我国人民为了对付倭寇,首先发明了“水底龙王炮”自航水中兵器。现代鱼雷是在浮标水雷与艇杆炸药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者在浮标下方的水中挂有炸药包,后者在驶帆的水艇前端伸出长杆,杆端绑药包。1868年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RobertWhitehead)在奥匈帝国阜姆(今南斯拉夫里耶卡)海港鲁必斯处,首先制成了自航鱼雷,由于怀特黑德意译为“白头”,故这种世界上首型鱼雷亦称为“白头”鱼雷。白头鱼雷生产后,各主要海军强国先后购买其专利后仿制生产,其中德国的仿制品称“黑头鱼雷”。  相似文献   

12.
闫璞  池建文  茹呈瑶 《国防》2006,(7):68-70
2006年4月2日,伊朗在波斯湾海域举行大规模军演时发射一枚名为“鲸”(波斯语“胡特”)的高速鱼雷。该鱼雷从一艘水面舰艇上发射,入水后以极快的速度(100米/秒)成功击沉一艘靶舰。从该鱼雷的外形、速度、发射尾焰和气泡轨迹来看,都与俄罗斯的“狂风”超空泡鱼雷相似。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超空泡鱼雷,由此也引发世人对超空泡武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鱼雷、导弹快艇鱼雷、导弹快艇是以鱼雷或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的高速滑行艇或水翼艇,具有体积小、速率高、威力大、造价低、机动、灵活、隐蔽等特点,适用于近海,在其它兵力协同下,以编队或单艇对敌水面舰艇实施攻击,被誉为“海上轻骑兵”。英国1877年最先研制成“闪电”号鱼雷艇。1878年1月俄国首先用鱼雷艇“切什梅”号和“锡  相似文献   

14.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4,(2):70-70
鱼雷改变了主意 1942年3月的欧洲北海,天气冷得出奇,二战的战火却烧得正旺。这天,英国“特林涅达”号战舰与一艘从战场上撤下来的德国驱逐舰狭路相逢。德国驱逐舰很快弹药耗尽,只好掉头逃窜。满腔仇恨的“特林涅达”号则全速追击,并将一枚大威力的鱼雷送进了鱼雷发射管。当“特林涅达”号距离毫无还手之力的德舰不足500米时,鱼雷“嗖”的一声飞出了发射管。  相似文献   

15.
鱼雷被用作海战武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人们根据声波能在水中传播的原理,研制成一种能自动发现并跟踪敌舰的鱼雷,叫做“自导鱼雷”。这种鱼雷不是用无线电遥控来操作,而是由它自身的“大脑”——雷体前段的音响自导系统操纵航向和跟踪敌舰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海军的现役轻型鱼雷原本是为深海作战设计的,不适于在近海海域中使用。根据其“由海向陆……”的海军战略,美国海军在继续维护其深海作战优势的同时,正在着手开发一种能够在沿海海域有效地攻击柴电动力潜艇的轻型鱼雷。这种以“轻型鱼雷  相似文献   

17.
鱼雷是海军的重要武器装备,按大小可分为重型鱼雷和轻型鱼雷。它是一种能在水下自行推进的海战兵器。它能自动控制航向、航深,能自动捕捉并跟踪目标,隐蔽性好,命中率高,杀伤威力大。自19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鱼雷便一直在反舰、反潜作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两次世界大战海战中,各方共发射鱼雷4.5万条,共击沉舰艇2598艘;在1950年朝鲜战争中,朝鲜军方发射鱼雷击沉美军1.3万吨的“芝加哥”号巡洋舰;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英国“征服者”号攻击型核潜艇用3条Mk8鱼雷击沉阿根廷1.36万吨“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在近几十年局部战争的海战中,鱼…  相似文献   

18.
随着鱼雷对舰艇威胁的日益加剧,为确保舰艇安全,不少国家都在采取多种措施增强舰艇对鱼雷的防御能力,各种鱼雷防御技术应运而生。美国AN/SLQ-25A“女水精”拖曳鱼雷诱饵系统已装备了大多数美海军的主战舰艇并广泛出口。该系统由两个TB-14A拖体、1部绞车和相应的辅助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伊朗海军在南波斯湾试射高速鱼雷,俄罗斯“暴风雪”超高速鱼雷便成了时下人们关注的武器之一。本文简要地介绍“暴风雪”的性能特点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水下平台获取目标信息客观实际的分析,指出以固定的导引周期、自动实现线导鱼雷整个过程的导引是难以实现的.为此,线导鱼雷导引方案设计必须综合利用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目标信息资源和鱼雷的高速制资源,才能大幅提高线导鱼雷的使用性能.通过仿真研究提出:“由条件确定导引时机”的概念,给出利用“依赖条件调度的管理器”对来自各方面的目标方位进行优先级排序并控制导引算法调度时机的技术方法;利用“间断导引”兼顾导引平台听测与鱼雷快速接近目标之矛盾的技术方案,给出了确定“听测速度”、转换方法和转换时间间隔的技术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