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孙晔飞 《国防科技》2003,(12):26-28
20世纪的前90年间,国外发生了495非战斗海损事故,导致84艘潜艇沉没,其中核潜艇7艘;1939年5目,美国利用救生钟营救了沉没在242英尺水深的“斯克瓦斯鱼”号潜艇中的33名艇员。这是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潜艇救生设备用于救援实际失事潜艇艇员;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核潜艇“长尾鲨”号遇难,沉没于新英格兰外海约2560米水深的海底,129名艇员全部遇难,酿成了世界潜艇  相似文献   

2.
古之兵训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核潜艇在远洋巡航时经常要在陌生海域航行好几个月,经常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处置,每个战位都高度紧张,体力脑力消耗较大,只有确保随艇官兵吃饱肚子才能充分发挥出战斗力。核潜艇就餐不仅可以补充能量,更是调整节奏、舒缓身心的大好时机。冷战时期,核潜艇上的菜单是各国海军严防死守的秘密。直到今天,外界才开始了解核潜艇上的伙食。那么,在这些远离陆地的“水下黑洞”上,数十名艇员都是如何吃饱吃好的呢?  相似文献   

3.
自1954年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魟鱼”号问世到现在,各国已有数十艘核潜艇发生过各种事故,数百名艇员在事故中葬身海底。从事故,类型看,苏联的核潜艇以火灾事故为多。最典型的当数1989年4月8日  相似文献   

4.
661型核潜艇航速最快1969年12月19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收到了一份密码电报。报中说,“航速的‘蓝色彩带’已掌握在苏联潜艇艇员的手中”。苏联海军领导把661型核潜艇创造的水下航速世界纪录作为生日礼物献给了总书记。  相似文献   

5.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进行军事演习时沉没,艇上118名艇员全部遇难。“库尔斯克”号沉没6年来,一直为世界军事界、历史界、新闻界所关注。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3年前“库尔斯克”号潜艇灾难的黑色阴影尚未消失,今年8月30日,隶属俄罗斯北方舰队的K-159号核潜艇又在巴伦支海基尔金岛西北3海里处不幸沉没,除1名艇员外其他9人全部丧生。在追查事故原因的同时,人们的关切又一次聚焦在失事潜艇的救援问题上。据统计,二战以来,世界上仅核潜艇沉没的恶性事故就达17起,造成600多名艇员丧生,海洋环境也受到严重威胁。根据公开资料,二战后潜艇非战斗沉没事故(不包括K-159失事)共93起,另外还有些事故由于所属国的保密需要并不为外界所知。如果考虑这一因素,真正的数字要大于上述统计数字。事故发生后,潜艇艇员自救情况如  相似文献   

7.
水下先锋艇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7月10日签署命令.授予海军某部第十一艇员队“水下先锋艇”荣誉称号。命令说,第十一艇员队.是我军核潜艇部队的第一支艇员队.组建25年来.该队官兵发扬献身国防现代化事业的崇高革命精神,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刻苦钻研军事技术,不断提高驾驭现代化装备的能力,出色地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8.
几度推迟、严重超支、历时8年建造的英国海军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日前终于下水了。2007年6月8日,"机敏"号(S 119)核潜艇在英国宇航系统公司所属巴罗因·弗内斯造船厂下水,英国王储查尔斯的妻子卡米拉主持了下水仪式,她弃用香槟,而是选用艇员自己酿制的啤酒来庆祝这一辉煌时刻。"机敏"号是冷战结束以来英国针对新的威胁而设计建造的第1艘攻击型核潜艇,也是英国迄今为止建造的体型最大、技术最先进、攻击能力最强的攻击型核潜艇,定于2008年8月交付英国海军,2009年1月正式服役,届时将部署至克莱德海军基地。根据计划,"机敏"号及其姊妹艇将逐步取代现役的"快速"级及"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构成英国海军全新的攻击核潜艇部队,并作为英国未来全球舰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图片资料     
共同面对21世纪还未走完4个春秋,世界海军中已发生2次潜艇沉没事故。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奥斯卡”II(OII)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因艇首鱼雷舱中的鱼雷发生爆炸而沉没于巴伦支海108米深的海底,118名艇员全部遇难。但灾难没有影响俄罗斯海军的前进步伐,在经济困难的条件下,俄政界和军界高层人士更加重视海军装备的维护与发展,“北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北德文斯克”级攻击型核潜艇等新型潜艇在加紧研制、建造,AK II级攻击型核  相似文献   

10.
<正>海洋是大国博弈的舞台,而核潜艇是大国手中的王牌。有军事专家曾这样断言:"只需要一艘战略核潜艇,就可以让一个现代化国家退回石器时代。"或许过于绝对,但毫无疑问,核潜艇是一个国家大国地位的象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自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以来,有能力的国家一直在开发和发展核潜艇。在很长时间里,能够完全自行设计建造核潜艇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印度刚刚突破核潜艇建造大关,但总体技术水平不高。随着世界格局的演进与军事对抗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位核潜艇艇员最可怕的经历。一场爆炸摧毁了艇上的一枚带有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大火在艇内迅速漫延,并失去了控制,核弹头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保持艇上两座核反应堆不致过热的冷却系统此时已失去了作用,而大火摧毁了关闭核反应堆的自动控制系统。此时,有两名艇员自告奋勇,冒着生命危险冲进了灼热的、有辐射的反应舱,试图通过手工操作关闭这两座核反应堆,以阻止一场核爆炸的发生。当时舱内温度已超过150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深潜救生技术日渐成熟《解放军报》2000年9月4日报道俄罗斯海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演习中发生事故,沉入海底,军方紧急救援无效,118名艇员全部遇难,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我国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几位知名造船专家分别从深潜救生艇的总体性能、动力定位技术和水声  相似文献   

13.
2000年8月13日,俄罗斯北方舰队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演习中不幸沉没,艇上118名艇员全部遇难。这一事件让人们为之惋惜,但与之相比,二战时期德国希特勒制造的潜艇沉没,却让人备感痛心。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美、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攻击型核潜艇在海军中的作用和地位重新进行了评估。如果说这些国家此前认为攻击型核潜艇的主要使命是对付前苏联核潜艇来自大洋深处的威胁,那么,近年来随着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它们开始日益重视攻击型核潜艇在浅水海区的作战和参与解决各种地区性危机和冲  相似文献   

15.
靳涛 《当代海军》2001,(1):25-27
冷战结束后,美、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攻击核潜艇在海军中的作用和地位重新进行了评估,如果说这些国家此前认为攻击型核潜艇的主要使命是对付前苏联核潜艇来自大洋深处的威胁.那么.近年来随着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它们开始日益重视攻击型核潜艇在浅水海区的作战和参与解决各种地区性危机和冲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潜艇失事沉没时,艇员可通过自救和外部援救2种方式脱离险境。自救脱险是一种机动、灵活的潜艇乘员自救方式,自救的主动权由艇员掌握。考虑到水压对艇员身体的影晌,因此自救脱险的深度有限,一般不超过180米。集体援救脱险亦称援潜救生,是以抢险救生部队为主,组成水面和水下支援力量,对坐沉水底不能自浮的失事潜艇及艇内人员进行援救。一般来说,援潜救生比自救脱险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2008年,美军14艘战略核潜艇共执行了31次核威慑巡航任务,这一频率已经达到了冷战时期的水平。据统计,美国核潜艇每年进行核威慑巡航的次数,比俄罗斯、法国、英国和中国每年核潜艇巡航次数的总和还多,而且核潜艇在巡航时都携带核弹头瞄准中俄及其他国家的重要目标。在世界大洋深处,美国核潜艇这颗“獠牙”正闪着幽蓝的寒光。  相似文献   

18.
1.什么是潜艇水下脱险,失事艇员脱险方法有哪些?答:潜艇发生海灾而沉没海底,失事艇员设法从潜艇上爬出的逃生行为,即潜艇艇员水下脱险。潜艇失事时,失事艇员脱险逃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艇员自救脱险,即艇员  相似文献   

19.
核潜艇技术设备复杂,又常活动于大海深处,意外的碰撞、设备的故障、人员操作的失误等,都可能导致核潜艇失事沉没。有资料称,从第一艘核潜艇开始服役至今,全世界已有13艘核潜艇因失事而葬身海底,但由于核潜艇在海军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衡量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而各国对核潜艇事故,尤其是弹道导弹核潜艇事故都保密甚严,一般不予报道。在失事沉没的13艘沉没核潜艇中,有据可查的有以下8艘。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在1955年问世后,迅速登上了海军主战兵器龙虎榜。核潜艇再也不必为航渡中或在阵地待机中因需补充电能而不得不浮出水面冒暴露之风险;加之具有不受限制使用的高速度,不仅可对对方目标进行截击或追击,还可担负己方重要目标(编队)的护航任务。特别是作为导弹武器的平台后,使核潜艇成为国家核威慑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