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正>皇帝和势力集团上一期我们讲到拜占庭来到10世纪,在马其顿王朝时期渐渐进入了其最后一个军事高峰期,也就是马其顿王朝。这里顺便解释一下,罗马帝国与中国不同,中国封建王朝,只要皇族血统一换就被视为国家朝代换了,罗马皇帝最早的渊源就是一个为国家主持打仗的执政官,国家稳如泰山而皇帝换了血统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而马其顿王朝这个名称的由来则是因为866年当上皇帝的巴希尔一世被时人称为马其顿人,但实际上他只是早年  相似文献   

2.
提举兵甲巡检公事是宋代特有的军事职官设置,其机构为提举兵甲司。该职创立于太宗时期,成形于真宗时期,一般由重要州府长官兼任,负责对内弹压,侧重维持治安,即所谓“专捕盗贼”“专督盗贼”。其管辖范围在州府之上,有的是路级军事机构,也有负责数州军事事宜的,对辖下都监、巡检、县尉、使臣,均有统领管辖权。提举兵甲巡检公事不是巡检,而是高于巡检的军事职官设置。由于北宋仁宗庆历以前内地普遍空虚,州郡向来无武备,作为路级的机构,其在北宋前中期特别是仁宗时期作用不明显,后被提点刑狱以及新设的安抚使取代;但辖区较小、管辖数州的提举兵甲司则作用比较积极,其设置一直延续到南宋。  相似文献   

3.
公元604年,京城长安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喋血政变:当朝皇帝隋文帝杨坚,被他的二儿子扬广杀死在金銮殿上,杨坚的大儿子储君杨勇因要继承父位,也死在弟弟杨广的屠刀之下。杨广当即黄袍加身,成了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即隋炀帝。  相似文献   

4.
孙涛 《政工学刊》2011,(1):80-80
老龙头,乃万里长城的东起点与人海处。残存的清代皇帝御文碑上,被八国联军上岸时刻下的文字所遮盖。驻足于此,感慨万端。  相似文献   

5.
戚家饼     
浙江南部沿海的村民都喜欢吃一种饼。这种大小不一,形状却相同,圆的,而且每块饼的中央都有一小圆洞,穿上绳子既可挂在脖子上,也可提在手上。此饼原来叫“挂饼”,因为曾有功于战,被嘉靖皇帝策封为“戚家饼”。皇帝给饼赐名,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确有此事。  相似文献   

6.
清王朝最后一位海军大臣1908年,清光绪皇帝和操纵中国政权几十年的慈禧太后相继去逝,8岁的爱新觉罗·溥仪被抱进风雨飘摇中的太和殿,成了中国最  相似文献   

7.
彭贤 《政工学刊》2009,(6):71-71
明世宗嘉靖皇帝沉迷方术而使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为了纠正这这股风气,当时著名的清官海瑞不惜备棺上疏,冒死直言相谏,批评皇帝沉迷方术并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种种弊端,令皇帝大怒,但也没能改变明世宗的想法。世宗皇帝不久之后就火气攻心,病死在乾清宫。海瑞险遭杀身之祸,但因此也留下了刚正不阿、忠君爱民的美名。  相似文献   

8.
稚玥 《环球军事》2013,(15):65-65
“朕尝思,世界将来不可不有所统一,然非统一于共和制的结合之下,必统一于有神使命之大皇帝之下。朕对于邻邦法兰西,欲藉何种口食开战以征服之,正独处室中徘徊划策之际,忽有神现于朕之眼前,而以先天的使命告于朕日:‘汝勿以汝之全精力仅倾注于耿焉法兰西之一国,汝殆有为世界大皇帝之使命,故汝于为德国大皇帝之同时,不可不为全欧大皇帝;更于为全欧大皇帝之同时,不可不为世界之盟主。”’  相似文献   

9.
某日,听人说了这么一则笑话:过去有个皇帝的厨师被辞回家后,为了生存,去饭庄谋职。人家听说他是皇帝的厨师,十分感兴趣,问他会做什么菜,他说自己是做面食的,不会做菜。又问他会做什么面食,答曰:“只负责给做花卷的切葱花,别的不会。”结果谁都不要他,皇帝的厨师竟然没饭吃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厨师”大有人在。捧着“饭碗”时,他们一有空暇便趴在赌桌上,“炒地皮”、“垒长城”,鏖战不止,通宵达旦,且要“刺刀见红”,来点“刺激”;有人嘴馋贪杯,整天泡在“酒缸”里,迎来送往,醉生梦死;还有人想方设法挤出时间,进…  相似文献   

10.
还有个棋子     
正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话用在北宋围棋高手贾玄身上最恰当不过了。贾玄是宋太宗时的翰林院棋待诏,就是陪皇帝下棋的人,这可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尤其是与对围棋还有点研究的皇帝下棋,赢了呢,皇帝没面子;输了呢,皇帝又不乐意,说你是故意放水、弄虚作假,得在不让而让上把握好分寸,这就是一个需要高智商的脑力活儿,弄不好,不但会丢了饭碗,甚至连脑袋都保不住。这天,贾玄陪宋  相似文献   

11.
东汉时,周举在尚书令左雄的推荐下做了尚书。后来左雄又举荐刺史冯直任将军,冯直曾因贪污被治过罪,按当时规定是不能被举荐的。正好周举负责此事,正直的周举上奏皇帝,揭发左雄举荐坏人。左雄非常恼火,气愤地说:“当初推荐了你,现在却来害我呀!”从一般的情感上看...  相似文献   

12.
包拯,字希仁,北宋时期庐州合肥(现在安徽省合肥市)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来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历任端州知州、监察御史、开封府知府等职务,为官二十多年,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为百姓所称颂,为历代官吏所敬重,在北宋时期很有影  相似文献   

13.
乾隆年间,小县令孙嘉注胆大妄为,给乾隆爷奏了一析。他把乾隆皇帝常犯的毛病,概括为“三习”。其一曰“耳习”,即皇帝习惯于臣民的山呼海顿,“喜谈而恶直”。其二曰“目习”,皇帝所看到的,都是对自己的顺从和作态,长此下去,皇帝只喜欢看到人臣的柔顺和连媚。其三曰“。0习”,由于皇帝的一切要求都能照办,久而久之,皇帝骄馒之心自起,只喜欢人臣绝对顺从,不允许哪怕稍微的件还。孙嘉诠断言,这“三习既成”,就会生“一弊”,即“喜小人而民君子也”。从那时起到现在已有一两百年了。历史事实表明,不只是乾隆皇帝,手中只要有…  相似文献   

14.
在军营里,至少对一部分人如我者, 黑板报曾经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人生资源, 其意义不亚于那两只著名老鼠“嗅嗅”和“匆匆”们的奶酪。不用多想就能估量出,如我者的这部分人一定阵容可观,试着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键入“板报”二字,结果捞到了二月河与胡世宗两位前连队板报员。写皇帝的二月河如今名气自然大得跟皇帝一样;沈阳军区创作员胡世宗因为养了个著名的儿子——羽·泉里的那个“泉”, 名气被长江后浪掩盖了一点,但也是曾写出《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好诗人。胡世  相似文献   

15.
《兵团建设》2013,(6):54
郭子仪因为辅佐过中唐三位皇帝,又因为平定了"安史之乱",功绩显赫,被封为汾阳王,可谓是一等护国功臣,位高权重。但是,郭子仪的汾阳王府却与其他重要官员的府邸不同——四门大开,门口也没有森严的守卫,里里外外的人,任由自由进出,无需任何通报和请示,极其宽松。  相似文献   

16.
清初名将鳌拜盛德本鳌拜(?-1669年),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初,因骁勇善战,军功卓著而深得“太宗皇帝宠眷”,被赐号巴图鲁(意为勇士),封为公爵。后受清顺治帝福临遗命,为辅政大臣之一。随军伐明,战地称雄鳌拜早年参加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统率的后金军...  相似文献   

17.
军事百科     
何谓“锦衣卫”“锦衣卫”简称“锦衣”,官署名,即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于明朝洪武15年(1382年)设置。原先是护卫皇帝的亲军,掌握皇帝出入仪仗。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赋予巡  相似文献   

18.
在辽宁省朝阳市西郊,有一个叫饮马池的村子。该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带着家眷回沈祭祖途经此地时,被山青水秀、安居乐业的美景所吸引。于是,他下令停车饮马,并现场吟诗作赋,留下了“背靠青山面对河,山光水色共婆娑,农家自有农家乐,何必沉浮苦奔波”的诗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  相似文献   

19.
皇宫宿卫禁军是宋代确保皇帝日常生活与处理行政事务,以及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基本武力。理论上禁军皆为皇帝禁卫,但实际承担皇宫宿卫职责且为皇帝最亲近的军队却数量有限。两宋皇宫宿卫禁军总体由殿前司与皇城司统率,包括殿前诸班直、宽衣天武官与皇城亲从官等基本组成。南宋重建后,皇宫宿卫大略模仿北宋旧制,但具体稍别,即规模变小,实力较弱。两宋帝王普遍对身边禁卫特别重视,主要体现在禁卫人员素质、拔擢、律法与将领防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沈阳故宫是由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皂太极两代清朝开国皇帝亲手创建.顺治皇帝在这里出生,并发布了清兵入关的诏令.作为大清开国史上的第一个皇宫胜迹,沈阳故宫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以保存清朝帝王、清朝武备兵器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