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孙立 《防化学报》1998,8(2):55-59
综述了非致命性武器和技术中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学,化工材料。  相似文献   

3.
海湾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特别是美、俄、西欧等国对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给予了高工的重视,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召开各种学术会议,制定出一毓有关非致命性武器的使用和发展指南等条令和政策。与此同时,不断涌现出的新型非致命武器的效能在战争中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4.
具有高科技性质的非致命性武器有物理型、化学型和生物型三种。它们既可使有生目标暂时失去抵抗能力或受到抑制 ,却又不危及生命。我国警用装备应该有选择地全面装备物理型、化学型和物理化学综合性的非致命性武器。  相似文献   

5.
高科技的发展不断为人类的武装斗各提供新的手段。新概念武器——“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制、运用和发展将有可能部分地改变传统的军事行动方式。所谓“非致命性武器”,是指一系列不必消灭对方的人员和装备,通过“软杀伤、软破坏”即可使对方作战能力丧失或减弱的“温和型、人道型”武器。非致命性武器主要包括:使用故方基础设施和装备瘫痪的武器、使敌方人员丧失战斗力的武器、和使故方电子设备失灵的武器等。其中,少量已应用于实战。大部分处于研究发展阶段。预计再有10年左右时间,非致命性武器将广泛装备并使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微波武器对有生目标非致命性攻击的研究,设计实现非致命性攻击的能源系统,提出微波生物效应对有生目标非致命性功效及使用的安全标准,以便于微波武器能服务于武警部队。  相似文献   

7.
从技术装备的科研立项、特种分队技术装备的改善,到人装结合发挥技术装备的最大潜能几个方面,就如何改善武警部队的技术装备作了论述,探讨了怎样发挥技术装备在武警部队执勤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定义了非致命性武器驱散效能的概念;根据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发目的和应用实际,对影响其驱散效能的各相关因素进行逐层递阶划分,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指标评估体系;提出非致命性武器效能G-AHP评估方法,借鉴专家经验,实现了非致命性武器装备驱散效能的量化评估;案例计算结果符合实际,验证了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可行性,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使用非致命性武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2004,(7):91-92
近年来,世界各国军事科学家和武器设计师重点研制和生产各种高精武器系统,保障完全精确地摧毁目标,尽量避免平民的伤亡,同时还特别注重可用于军事;中突中的新型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制。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只有非致命性武器才能实质性地降低敌人的战斗力,迅速俘虏对方,同时避免自身的伤亡。  相似文献   

10.
非致命性武器以不同于传统武器装备的全新的工作原理和杀伤机制,引起许多国家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广泛应用了各种材质的材料,文章综述了泡沫材料在国外非致命性武器和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成  刘斌胜 《国防科技》2005,(11):68-69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几种关于非杀伤性武器、警用器材的定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合武警部队现有武器装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关于非杀伤性武器和警用器材的名称、归类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盘毅 《国防科技》2001,(4):76-79
新概念武器中的非致命性武器概念在短短数年已被军事和政界人士广泛接受。冷战的结束、军事格局的变化和战略重点的转移,确立了非致命性武器在军备发展中的特殊地位。非致命性武器(Non lethal weapons)是指杀伤威力比较低的那一类武器,有的资料将其定义为“低杀伤性武器”(less lethal weapons),其作用原  相似文献   

13.
渠彦晶 《国防》2008,(6):78-80
世界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未来军事行动越来越具有专项行动的性质,其最终目标不是为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也不是占领其领土,而是在政治和军事上瓦解敌人,以此迫使对方签订城下之盟。可以说,从可操控武器向可操控战争转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军队将要面临的更多的任务是镇压暴动、解救人质、反恐与维和,以及防止武装冲突升级。完成这些任务就需要所谓的非致命性武器。  相似文献   

14.
吴素琴 《国防》2002,(1):29-30
“非致命性武器”是冷战结束后首先在美国逐渐时兴的一个新概念。所谓非致命性武器又叫失能性武器,它是指利用声、光、电磁、化学等手段,攻击敌方人员或武器装备,使其效能降低而又不会造成大量伤亡或严重损坏的新型武器。美国国防部的专家认为这类武器由于不会造成大量杀戮,因而不易引起政治上的麻烦,尤其适  相似文献   

15.
16.
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为核战略的需要都曾研制与试验了反卫星武器,但出于政治等因素的考虑又停止了试验和部署计划,只研究与发展有关的技术。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大国军事战略的改变,军用卫星在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这促使许多国家更加重视航天系统的发展与军事应用。预计到2000年将有30多个国家具有航天通信、遥感能力,能准确获取与传递战场上的情报。为了确保美国军事航天力量的绝对优势,反卫  相似文献   

17.
渠彦晶 《国防》2008,(6):78-80
世界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未来军事行动越来越具有专项行动的性质,其最终目标不是为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也不是占领其领土,而是在政治和军事上瓦解敌人,以此迫使对方签订城下之盟。可以说,从可操控武器向可操控战争转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军队将要面临的更多的任务是镇压暴动、解救人质、反恐与维和,以及防止武装冲突升级。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2003,(12):37-38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战斧式导弹瞄准巴格达,却不可思议落入伊朗境内;目标明明锁定基尔库克,结果土耳其挨炸。原来,伊拉克军队使用了GPS干扰器,使战斧式导弹无法正确接收卫星传输的数据。战后,美国开始担心,倘若在未来战争中其卫星遭受攻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9.
20.
永泰 《云南国防》2001,(4):46-46
在非致命性武器中,军工专家们正在研制一些千奇百怪的弹药。它们之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