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魏玉祥  胡博  崔巍 《国防》2004,(12):40-41
积极开展一体化训练是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要,对于实现我军整体作战效能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兵、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时是补充现役部队完成作战任务的后备力量,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对现役部队作战的支援保障作用,也应积极探索和实践一体化训练,提高整体支援保障能力。一、更新观念,用一体化思想推进训练实践创新当前,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进行一体化训练,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畏难情绪和模糊认识。有人认为,民兵、预备役部队无论从体制编制、武器装备还是从信息化建设基础上看,还不具备开展一体化训练的条…  相似文献   

2.
刘志刚 《国防》2012,(10):13-15
(一)认清形势任务,不断增强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深入研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一是认清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和未来作战中担负任务更加繁重.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作战保障、后勤保障、装备技术保障任务异常艰巨.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不仅要配合现役部队遂行要地防空、地区防卫等作战任务,而且要承担大量的情报侦察、网络防护、交通运输、工程抢修、装备维修等支援保障任务,同时在生产支前、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地区安全等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要深刻认识民兵预备役工作在备战和打赢中的重要性,继承光荣传统,探索创新实践,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战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徐明  刘振宇  方勇 《国防》2006,(1):53-54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物资消耗大、部队机动距离远、战场支援保障复杂,预备役部队后勤如何适应未来作战需求,成建制形成支援保障能力,是当前预备役部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认为,提高预备役部队成建制支援保障能力,应高度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预测需求,多方筹措,科学制订支援保障行动预案预备役部队后勤成建制形成支援保障能力,首要的工作是抓好支援行动方案和计划的制订及论证。一是测需求,摸底数,全面掌握动员潜力。预备役部队后勤部门应根据战时担负的后勤支援保障任务,科学测算战场…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具有突发性强、节奏快、科技含量高、物资消耗大等特点,对预备役后勤保障部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完成好战时后勤机动支援保障任务,预备役后勤保障部队应注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孙军 《国防》2009,(12):58-59
随着战争形态变革、军队建设转型和安全环境的变化,民兵职能任务已由直接参与作战为主向支援保障作战和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转变,由为部队补充一般兵员为主向补充技术兵员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6.
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实践".信息时代,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未来战争中担负的任务也随之变化.因此,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和新军事变革步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转型.  相似文献   

7.
顾宏斌 《国防》2013,(12):38-39
随着非战争安全威胁的上升和我军职能任务的转变,非战争军事行动已经成为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任务的重要行动方式。然而,长期以来,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战训练较为充分,应急训练相对不足,难以适应国家安全环境任务变化的要求。新形势下,必须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在继续加强支援保障作战训练的同时,加大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力度,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剑  李伟 《国防》2014,(7):55-56
正从近期局部战争看,夜视技术和器材的发展,使夜战的地位作用发生了重大改变,夜战已经由以往昼间的补充和辅助作战方式上升为重要作战方式,对达成战略和战役目的乃至对整个战争胜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未来作战中,为发挥我军夜战传统,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夜训,提高夜暗条件下参加作战行动和支援保障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异建 《国防》2005,(8):53-53
军分区、人武部大都驻在大中城市和城镇,官兵大建设的实质是,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军兵种部队多来自野战部队,工作内容主要是民兵工作和预备役建唱主角的特点,突出加强民兵防空分队、应急分队、对口设,大量时间与地方打交道。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使专业分队和信息战分队建设,实现民兵建设从着眼保障军分区、人武部许多干部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当陆军作战为主向保障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转变,和平干部”、“过安稳日子”的念头,存在着“内动力不从着眼配合、支援或独立进行地面作战为主向配合、支足、能力不适应、非军事化…  相似文献   

10.
黄彬国 《国防》2013,(3):41-42
信息化战争的火力打击精度更高、毁灭性更强,战场环境更为残酷,更易震撼心理、动摇信念、瓦解意志。民兵预备役队伍是支援保障信息化战争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筑造坚固的心理防线,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撑,显得十分重要。应紧贴民兵预备役组织特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筑牢民兵预备役人员信息化条件下应战心理防线。  相似文献   

11.
段梦飞  陈杰红 《国防》2012,(5):41-42
坚持以形成基于信息系统装备保障能力为主线.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武器装备是形成基于信息系统作战能力的物质技术基础.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科技含量和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必须立足实际,以更新观念为先导,加强理论研究探讨,找准基于信息系统体系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充分利用现有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成果,从该干能干的事做起,逐步建立信息化装备保障体系;注重在提升各级装管干部信息化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增强想信息化、谋信息化、抓信息化的意识和本领,借助当前省军区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强劲势头,科学筹划和引领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管理和保障模式变革;坚持积极主动作为,从已列装的新型指挥系统和主战兵器人手,从仓库和修理所等保障机构建设入手,运用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通过嵌入、改造、链接信息技术,努力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主战兵器作战能力和技术保障水平;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军民结合的优势,会同地方有关部门搞好装备动员准备,对地方先进的信息技术人才和装备设备,平时搞好预征预储工作,战时通过实施快速动员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2.
邢建华 《国防》2007,(3):50-51
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加速转型,对民兵预备役军事训练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有鉴于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后备力量系统要主动适应这一要求,着眼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支援保障能力,进一步调整训练思路,突出重要节点,大胆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民兵预备役部队肩负着支援保障、配合作战、兵员补充、应急救援、参加地方建设等多样化任务.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服务、应急、应战"三向互动的要求,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配合渡海登陆作战部队或单独执行渡海登陆作战任务以及参加支援渡海登陆作战勤务保障,是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沿海民兵参战支前的主要任务。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由于战场环境、作战力量运用和作战方式方法等战争要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沿海民兵参战支前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肖军  彭先相 《国防》2014,(6):39-40
正预备役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战争中担负着成建制储备后备兵员、支援保障作战等任务。高原藏区由于地缘政治特殊、历史背景复杂,面临日益严重的强敌牵制袭击之忧,在现役部队数量规模已经十分精简的情况下,必须紧贴军事斗争任务,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全面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使其真正成为支援保障地区防卫作战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转型,必须着眼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和把握时代特征,围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在训练指导上实现三个转变。一、由注重机械化技能训练向突出信息化技术训练转变。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着力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信息化高技术作战能力。日前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内容体系与信息化作战需求明显不相适应。要确立信息化主导的观念,把学习信息化知识、掌握信息化  相似文献   

17.
钱南忠 《国防》2001,(6):42-43
反空袭作战是我军未来作战的主要样式。因此,加强民兵预备役反空袭作战的组织建设势在必行。 一、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反空袭作战中可能担负的任务 在未来反空袭作战中,民兵预备役部队大体可承担四项任务。一是在要地防空中参加抗击作战,以中、低空火力打击突人敌机,拦截巡航导弹。二是适时向现役部队提供战斗勤务支援,包括侦察、情报支援,警戒和掩护支援,工事构筑支援(包括抢修道路、桥梁、急造军路)以及构筑阵地、掩蔽工事、  相似文献   

18.
《东北后备军》2007,(5):1-1
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调整和军事训练工作正在陆续展开。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完成军事训练任务中,必须牢固树立“后备必用、真打实练”的思想,不断强化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抓好训练落实中的关键环节,快速形成整体作战能力,尽快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对作战能力的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桂锋 《国防》2014,(4):60-62
民兵、预备役部队应对边境突发事件,既可能应对战争行动,又可能应对非战争行动,还可能应对战争行动与非战争行动相互交织的局面;从担负的任务看,既要参加边境封控、边境防卫等作战任务,又要参加处置越境人员、消除核生化沾染、组织平暴治乱等维稳任务,也要适时遂行紧急支前各种保障任务,还要准备遂行省内重要城市和重点目标防空防护任务。综合分析,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应对边境突发事件中,将担负"为现役部队扩编补充兵员""参加支援边境应突防卫""组织应急支前保障""组织进行城市和要地防空"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五大任务。  相似文献   

20.
周立强 《国防》2011,(12):53-54
应战是军队的根本职能任务,预备役部队是支援保障现役部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重要力量。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动员24.5万预备役人员参加战争,其中有8.7万预备役人员直接被派往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