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时动员后组织的应急训练,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实施战时动员后,对快速集结起来的预任军官和预编士兵所进行的成建制军事训练,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向现役部队过渡,尽快形成战斗力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阶段。应急训练有利于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动员中和动员后的部队管理,有利于遂行作战任务。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时动员后应急训练应确立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钱道龙 《国防》2012,(8):51-52
随着国家安全内涵的拓展和我军职能任务的转变,预备役部队担负的抢险救灾、处突维稳等应急任务日益繁重,必须全面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一)要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动员速度.预备役部队应急军事行动,首要的是成建制快速动员集结预备役人员.目前,预备役部队应急动员往往是应地方党委政府要求,由军队系统单方唱主角甚至独角,地方相关部门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而时效不高.提高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必须从提高快速动员能力入手.为此,当前应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理清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3.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立即启动省、市(州)、县三级民兵预备役应急机制,动员民兵预备役部队5万余人参加战斗。抗震救灾后勤保障中,省军区部队没有保障分队、保障装备和战备储备物资,但仍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认真总结其中的得与失,对健全民兵预备役应急动员后勤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民兵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民兵应急动员后勤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一矿井突发天然气"井喷"事故,重庆警备区获知险情后,迅速组织2000余名驻渝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到抢险一线,使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被国务院工作组称为一支过硬的队伍。可以说抢险救灾的胜利,既检验了各级指挥人员快速动员的应急作战能力,也为新时期做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4月下旬.组建不到一年的吉林某预备役炮兵团为全面摔打锻炼部队。提高部队快速动员集结和遂行作战任务能力,出动兵力658人。动用车辆15台,参加省军区在辽源组织的“万亩民兵林”植树会战,共植树6万多株。不仅将542亩的采煤沉陷区变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而且还全面检验了部队的应急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前不久,兰州军区采取随机导调、连续实施的方式,利用7天时间,组织对陕西某陆军预备役步兵师进行了整建制考核拉动。全师共动员集结1万余名官兵,车辆579台,火炮62门,先后完成了快速动员集结、远程机动、作战筹划、作战部署和实弹射击五个阶段内容的考核。此次考核拉动,以强军目标为统领,以预备役部队"十种作战能力"为牵引,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锻炼和摔打部队,全面检验了预备役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相似文献   

7.
苑世军 《国防》2007,(5):47-49
组织整顿是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必须扎扎实实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8.
洪晓荣 《国防》2010,(10):48-49
快速动员能力是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要着眼推动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试行构建快速动员能力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9.
快速动员能力是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基础。组织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与机动演练,要解决诸多难题,比如,快速动员如何完善动员机制、组织指挥等等。这些年,陕西省军区始终把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围绕快速动员和适应作战任务能力的快速形成,科学筹划、分步实施,完成了所属部队整师、整团实兵实装快速动员集结演练。通过演练,摸索出一些成功经验,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为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的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对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来说,就是要着力提升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的“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两瘦”能力,切实提升战斗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6颗绿色信号弹升空,短短数十分钟后,来自全市各地的民兵应急、高炮、救援等20多个分队1500多人,齐装满员迅速集结到达指定地点。这是河北省军区于4月18日在此召开的民兵预备役基层全面建设会议上,秦皇岛市举行的预备役部队和民兵集结拉动演练中的一幕。演练分为集结拉动、警棍盾牌操、防暴队型和阅兵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为深化预备役部队作战运用研究,探索快速动员行动的内在规律,介绍了快速动员行动阶段划分,研究了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能力影响因素,构建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评估指标体系;而后选用合理的隶属函数,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估模型,对3个预备役单位进行实例评估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能力评估问题,能够发现其快速动员能力短板,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贯彻胡主席军民融合发展思想,提高国防动员应急队伍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重庆市政府和警备区组成军地联合考评组,采取"灾情异地内设、情况连贯诱导、实兵实装拉动、全程综合检验"的方式,设置"应急行动准备、摩托化机动、3公里越野、森林灭火、抗洪抢险、轻武器实弹射击"6个课目,对部分预备役部队旅团级机关和人武部带应急分队进行联合考评,全程贯穿组织指挥、综合保障能力考察,并检查军地联合抓建情况,考评合格率100%、优良率63%。通过军地联考联评,检验了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应急队伍综合救援能力,探索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方法路子。  相似文献   

14.
邓小瑾 《国防》2011,(8):36-37
胡主席关于"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具有独特优势,要进一步明确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职能任务,优化力量结构,加强民兵预备役专业部队建设,使之成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转型的发展方向,是我们加强国防动员系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依据和遵循。总结近年来国防动员系统参加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践,我们感到,加强国防动员系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叶万勇 《国防》2008,(10):15-17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在非重灾市(州)和县(市、区)动员34000余名民兵和5400余名预备役部队官兵,征集大量救灾专用装备和器材,奔赴重灾区遂行应急救援任务,为抗击地震造成的巨大灾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快速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赴异地抗震救灾的实践,对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及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有很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民兵预备役部队肩负着支援保障、配合作战、兵员补充、应急救援、参加地方建设等多样化任务.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服务、应急、应战"三向互动的要求,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检验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成果,全面提升应急出动能力,5月26日~6月16日,黑龙江省军区首长带工作组,采取提前收集花名册、临机抽查、成建制全要素拉动、逐人核实身份信息等方式,对全省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这次点验共拉动10余支省级民兵应急分队、4支预备役部队建制分队,到点率为95.68%。通过整组点验,后备力量组织整顿秩序更加规范,战斗力建设基础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18.
郑党宽 《国防》2002,(10):8-9
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提高预备役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是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加强预备役部队成建制训练,是提高预备役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预备役部队整体作战能力主要包括:快速动员集结能力,机动能力,指挥决策能力,综合保障能力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等。由此可见,预备役部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尽快提升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整体水平,最近,我们对全师进行了紧急拉动检查验收,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干部快速动员组织指挥和分队快速收拢集结行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党国际 《国防》2010,(6):11-13
玉树“4·14”地震发生后。青海省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动员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赶赴一线,立即投入抗震救灾行动。有力促进了前期救援任务的圆满完成。这次抗震救灾。全面检验了近年来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成果。为我们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