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美国继朝鲜战争之后,又在越南发动了一场以其军事力量直接干涉为特征的“局部战争”。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此间,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磨难之中,然而,中国政府和人民仍一如既往,以极大的热忱倾力援助越南反抗美国侵略的斗争,为越南抗美救国斗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60年代,人民海军不但保卫着东南沿海的运输和渔业生产,打击蒋介石舰艇、飞机的窜犯,同时还在支援越南抗美救国的斗争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同志加兄弟”的友谊之歌。  相似文献   

3.
徐焰 《国防》2014,(8):78-80
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美国入侵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挑起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中共中央、毛泽东审时度势,做出了“秘密出兵入越、入老,协助进行抗美战争”等一系列决策。中国除了提供大量物资援助外,人民解放军又先后派出近40万人的部队进入越南、老挝,直接参加了防空作战和对前线的战勤支援。在这场斗争中,人民解放军又一次经受了现代化战争的考验,在新中国军事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美国入侵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挑起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中共中央、毛泽东审时度势,做出了"秘密出兵入越、入老,协助进行抗美战争"等一系列决策。中国除了提供大量物资援助外,人民解放军又先后派出近40万人的部队进入越南、老挝,直接参加了防空作战和对前线的战勤支援。在这场斗争中,人民解放军又一次经受了现代化战争的考验,在新中国军事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越战亲历记     
郭谨良 《宁夏科技》2002,(12):53-61
作为一名军事摄影记者,我参加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重大战事,然而,在我的脑际中始终挥之不去的,却是36年前我被派往越南南方参加的那场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史称“越战”。在热带雨林中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军将士们一起度过的八个多月.使我深刻地领悟了在强大的侵略者面前反侵略斗士们的精神面貌和斗争艺  相似文献   

6.
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国政府应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请求,陆续派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铁道兵、高炮、通信、后勤保障等部队共32.32万人,奔赴越南北方,帮助越南军民取得了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整个援越抗美斗争,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由毗邻越南的广州军区、昆明军区组织实施的。其中由广州军区负责组织指挥和后勤保障的有15个师,另6个高炮团、7个探照灯营等,共18.8万余人。本文仅对广州军区参加援越抗美斗争的主要史实作一简要的记述,以求教于亲历这一历史事件的前辈和有关…  相似文献   

7.
无理挑衅中越两国山水相连,睦邻友好源远流长,两国人民有着长期的革命友谊。在越南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期间,中国人民曾从各个方面给予其巨大的支援,承担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但是越南在结束抗美战争,实现全国统一后,竟把昨天称为"同  相似文献   

8.
一部很有价值的传统教材齐德学由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组织编辑的《援越抗美──中国支援部队在越南》一书,最近已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一部回忆文集,共选编了人民解放军参加过援越抗美斗争的54名官兵撰写的50篇回忆文章。作者既有高级指挥员,也有基层的干...  相似文献   

9.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一部国外专家撰写的新中国国史。作者们运用大量的史料,力图准确客观地再现这一段的历史,但由于受其阶级立场、文化观念及思维方式的影响,某些观点和结论与事实不符,需要讨论,需要争辩。本文仅就其“中国对越战争”一章做一简要的评述。(一)“中国对越战争”的原因关于“中国对越战争”爆发的原因人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是战争双方为了争夺东南亚地区的控制权,即书中所述“……越南战争(抗美救国战争——引者)后争夺东南亚地区控制权的斗争就实实在在地展开了。”③这是与事实不符的,从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是中国援越抗美高炮部队凯旋40周年.为再翻开这段虽仅发生在不到半个世纪以前、但已几乎尘封的历史(连1989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一军事>也没有"援越抗美"条目),缅怀我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发扬伟大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强敌,继50年代初抗美援朝后又一次出国作战,奔赴当时"同志加兄弟"的友好邻邦越南民主共和国,与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取得辉煌战绩的历史功勋和感人事迹,笔者走访了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的一位当年曾赴越作战的我军老兵.  相似文献   

11.
军事纵横     
越南人民军始建于1944年底。1945年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开始组建正规的人民军。在抗美救国战争中,越南人民军逐步完善了组织编制。此后,在前苏联的直接援助下,越相继建立了空军、防空军和海军。目前,越南人民军包括陆军、空军、防空军和海军4个军种,总的兵力超过85万人。 陆军 拥有70万人的陆军是越南人民军的基础,由野战部队和地方部队组成。野  相似文献   

12.
快速发展的越南海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武 《环球军事》2004,(5):26-27
为了实现海洋战略所确定的目标,近年来,越南大力发展海军,突出海军在其防务政策中的地位。越南认为,“今后外来威胁主要来自海上方向”,因此必须要巩固和提高海军的地位,将国家防御重点由陆地转向海洋,把国防建设的重点由陆军转向海军。 多方合作更新装备 越南海军现有的装备陈旧,大部分舰艇舰龄长、吨位小、作战半径短、耐波力差,基本上是由中国和苏联援助或在“抗美救国”战争中收缴美、伪军的。这部分舰艇已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坚持外派至苏联培训军事指挥和军事专业人员.1959年,因为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发生严重分歧,苏联撕毁协议,撤走援华的全部专家.我国派到苏联的全部留学生,包括军事留学生只好陆续撤回国.1964年,解放军总政干部部突然接到中央指示,迅速抽调8名战士,派到正在进行"抗美救国"战争的越南进行半...  相似文献   

14.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6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载入了史册。  相似文献   

15.
《华北民兵》2005,(9):34-39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军队与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与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特别是敌后军民广泛开展的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巧妙战术和作战方法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猖獗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战争锻炼了伟大的人民,人民赢得了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正>5月9日上午,国产新舟600飞机护送中国援助老挝抗疫专家组及抗疫物资,自老挝万象瓦岱国际机场抵达琅布拉邦机场,支持中国抗疫专家组快速进入老挝北部疫区,投入抗疫战斗。2021年4月,老挝出现新冠超级传播者,疫情迅速蔓延,确诊病例已破千人,老挝政府采取了多种抗疫措施,但疫情蔓延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好转,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从进入近代以后 ,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 ,一直在寻找、选择革命的领导者。党的诞生 ,人民才有了最可依赖的领导者。人民选择的依据是实践。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人民在对各种政治势力的行为比较中选定的 ,人心向背是根本因素。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30年代,受聘于国民政府的德国顾问团参与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伟大斗争,为中国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到来既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维护其统治的需要,也是德国垄断巨头为实现其战略利益而在中国“押的宝”。  相似文献   

19.
宝岛台湾位于我国东海与南海之间,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遥遥相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从台湾开始的.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侵略战争强行割占台湾并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极为惨痛的一幕.为保卫家园、维护民族尊严,台湾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系列英勇顽强的武装抗击斗争,其经历时间之长、开展范围之广、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伟大抗争精神,构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反侵略的斗争史册书写了一幕绚丽悲壮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耿建忠 《国防科技》2004,(10):43-44
东南亚地区的“瓶塞”中南半岛的中北部,有一个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内陆国,即老挝。它西与泰国接壤,东邻越南,南接柬埔寨,西北角与缅甸以湄公河为界,北与中国云南省山水相连。面积23.6多万平方千米,人口470多万。老挝的边界线总长4000多千米,与中国的边界线长约500千米。从地理位置上看,老挝处于越、泰两国的夹峙之中。因其境内多山地高原,对周围诸国呈居高临下之势,故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称。老挝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美国曾把老挝看作是威胁越南和中国的重要基地。当年,艾森豪威尔曾把老挝比作东南亚的“瓶塞”,认为失去老挝就等于失去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