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人潜航器综合集成了传感器、新型计算机软件,采用能量储存/转换和推进、新材料与新工艺及水下智能武器等新技术,能够搭载于潜艇和水面舰艇,执行反潜战、水雷战、水下监视/侦察和水下攻击等多种任务。其中,潜艇搭载无人潜航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隐蔽监视、侦察及秘密作战的优势。在众多世界海军强国中,美国最早开始发展潜载无人潜航器,技术也最为先进。美国海军将无人潜航器视为在未来海战中能够有效制海和夺取水下优势的海上力量倍增器,本文将讨论美国潜载自主式无人潜航器的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2.
潜艇知识问答(反潜作战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反潜兵力、兵器主要有哪些?答:目前反潜兵力主要有:反潜航空兵、反潜水面舰艇、反潜潜艇和岸基反潜兵力;除去各反潜兵力配备的反潜武器外,现代化反潜兵器主要还有:卫星搜潜系统、水下无人潜航器和海底水听阵搜潜系统等。2、卫星是如何对潜艇进行探测的?答:卫星反潜是近些年来新出现的反潜武器之一,其搜潜特点是搜潜海域广、信息处理实时。卫星搜潜主要通过照相、摄像、电子扫描、探测、无线频谱分析等手段来对潜艇进行探  相似文献   

3.
外军构建水下作战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各国的海军计划中,通过水下网络将潜艇、无人潜航器(UUV)、水下传感器与浮标、水面舰艇、飞机等各种作战平台连成一体化作战网络的呼声越来越高。毫无疑问,这将使水下作战空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对海军作战思想与装备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潜载无人潜航器能够前往潜艇难以到达的区域执行任务,可扩展潜艇的作战范围及降低潜艇被敌方探测的危险,具有进行情报搜集、监视与跟踪、水雷战及反潜战的能力,具有许多潜艇和水面舰艇所不具备的优势。潜艇布放/回收无人潜航器是潜载无人潜航器发挥这些优势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水下无人移动平台的最新研究现状,介绍了有代表性的数款水下潜航器.分析了水下无人平台的技术性能发展的趋势,并对军事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程之年 《军事史林》2013,(12):54-54
法国武器装备总署(DGA)正尝试利用无人水面艇与潜航器相结合应对水雷威胁,并于2009年7月授予法国舰艇建造局、泰利斯水下系统公司和ECA公司合同开展“箭鱼”项目,该项目计划2020年前替换法国海军现有的反水雷战装备。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未来网络化的战场空间,继无人机和无人潜航器之后,各国海军都在加紧研制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新式无人武器——水面无人舰艇(USV),使其能够担负情报搜集、反潜和反舰作战及外围警戒等任务。可以预见,随着无人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水面无人舰艇将会成为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如今,作战平台的无人化已经成为世界军事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各种各样的无人作战平台也开始被应用于空中、地面、海面及水下等作战地域。然而,与早已屡建功勋的无人机不同,由于受到水下环境的制约,无人潜航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UUV)的发展却步履维艰。自上世纪50年代第一代以电缆控制的UUV遥控潜航器(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简称ROV)问世后的几十年来,UUV经过了第二代半自主式潜航器的发展阶段后,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进入自主式潜航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简称AUV)的阶段。而且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军用UUV只能运用于反水雷作战及侦察行动中,还不真正具备"作战"的能力。直到近几年来,UUV才开始真正具备"自主"作战的能力,而英国BAE公司研发的"护身符(Talisman)"自主潜航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9.
军用水下无人航行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下无人航行器UUV(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是一种可以由水面舰艇、潜艇、飞机等各种作战武器搭载的无人水下平台。其本身可以携带各种传感器与多种作战武器,可以执行一系列重要的军事支援任务,可以极大地扩展海军的作战能力,因此被视为现代海军的“力量倍增器”。对军用水下无人航行器的研究已经成为各国军事海洋技术研究的前沿。 目前,各国研制的军用水下无人航行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尾部拖有电缆的遥控航行器;另一类是没有电缆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其中,各国现役的水下无人航行器多数属于前者,主要用于执  相似文献   

10.
针对自主式水下无人航行器(AUV)长时间潜航时的精确导航定位需求,以多波束测深系统为水下地形测量设备,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估计的AUV水下地形匹配导航模型。针对贝叶斯滤波后验概率密度函数的求解问题,用高斯混合密度函数近似状态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提出了基于高斯和粒子滤波的水下地形匹配导航方法。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的回放式仿真试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近似地形匹配的贝叶斯滤波模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正>无人潜航器(UUV)作为一种水下无人尖端武器,其发展十分迅速,它是由海洋环境高技术和其他高技术,如深潜器、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能量贮存/转换装置、推进系统、新材料与新工艺、水下智能武器等综合而成的高技术海洋武器,是海上军事装备无人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体现,将令未来海战场大为改观。军用无人潜航器具有自主性、低风险性、隐蔽性、可部署性、环境适应性等特点,正在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军事海洋技术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2.
<正>水文勘测、反水雷、快速环境评估,以及情报监视与侦察、关键国家基础设施检查、作战环境情报准备和打捞/救援等都是当今无人潜航器的“标配任务”。有朝一日,具有打击能力的无人潜航器似乎会成为“司空见惯”的一种武器系统,人们也越来越担心海底世界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战场空间。因此,各国海军正在寻求能够自主完成水下任务的系统,旨在对海底/海上电缆、光缆、管道、风力发电站、  相似文献   

13.
李杰 《当代海军》2010,(1):63-65
开场白:进入新世纪以来,无人潜航器愈发受到许多国家海军,特别是一些中小国家海军的青睐。这种不用人驾驶,完全靠遥控或自动控制在海中航行的器具,其“本领”日渐高强,不仅能完成传统的数据采集和海洋侦察,而且在通信导航、搜索探测,甚至在反水雷作战,跟踪追猎潜艇等多方面,均显示出超强的能力。难道无人潜航器的性能与作用,真像有些刊物描述的那么突出吗?今后它是否真能替代某些武器。在水下战场“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4.
刘成胜 《国防科技》2015,36(2):34-37
随着现代化水雷技术的发展,现代反水雷技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过对无人水下航行器反水雷关键技术的发展需求及发展方向的研究,将无人水下航行器反水雷关键技术归纳为无人水下航行器反水雷总体技术、操控技术和探测识别技术三大核心关键技术,对每个核心关键专业技术的具体内容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并还对无人水下航行器反水雷的其它重点技术和发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突破无人水下航行器反水雷关键技术,将极大提高反水雷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潜航器自主惯性导航误差随时间不断增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运载器、信标中继、海底固定基站的国外潜航器的典型导航定位方法。通过水声通信方式,运载器、信标中继站将其卫星精确定位数据发送至潜航器,或海底固定基站接收到潜航器发射唤醒信号后,量测相关信息并发至潜航器。潜航器被动接收水声通信数据,并对其进行综合处理,实现潜航器在水下隐蔽工作模式下对自身位置的实时修正,提高潜航器导航定位精度,具备较强的工程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型舰艇或舰艇编队机动性能差,且单枚声诱饵对抗效果差等问题,分析多枚声诱饵协同对抗水下声自导航行器使用方法,通过舰艇、声诱饵和水下声自导航行器间的运动几何关系,建立多枚声诱饵协同对抗数学模型,利用蒙特卡洛仿真对比分析纯机动、使用单枚声诱饵和多枚声诱饵不同对抗决策方法对水下声自导航行器捕获概率的影响,证明所提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7.
《指挥控制与仿真》2010,32(3):91-91
据报道,美国氢气生产设备制造商AlumiFuel Power(API)公司近期宣布,美国海军已与该公司签订一项研发合同,将该公司的制氢技术作为未来水下无人潜航器(UUV)的一种新型氢气源。作为由美国Ingenium技术公司领导团队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形势下海域舰船防御体系构建的迫切需求及无人系统集群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新型威胁的现状,设想海域舰船遭遇空中无人机集群和水下无人潜航器集群威胁,并以此展开防御构想,从无人系统探测预警与拦截应对2个方面,探讨可供选择的应对方式,从预警后被动防御和预先探测主动防御2个角度,分别给出空中与水下总体防御方案构想。对于防御构想中涉及的相关技术予以说明,给出发展建议及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并对未来舰船体系发展进行展望。该构想对未来舰船防御体系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未来的舰船装备建设提供初步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美军航母编队在对岸攻击作战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型航母为核心的航母编队是美国海军的主要突击力量,它集航空兵、水面舰艇和潜艇为一体,是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战力量高度联合的海空一体化机动作战部队,是美军遂行海外军事干预行动的骨干力量。兵力构成航母编队依据打击任务及所受威胁的  相似文献   

20.
日本海洋科学中心研制的“浦岛”号无人无缆深海潜航探测器,不久前在静冈县南部的骏河湾海域成功地潜航至1753米深处。它作为新一代的自主型无人探测器,首次在水下成功地将摄像机拍摄的彩色图像,通过超声波传至停泊在海面的母船上,在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