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艳 《军事历史》2022,(5):76-81
陕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西北野战部队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一次重要胜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战三捷揭开了西北战场成为解放战争重要主战场之一的序幕,摸索形成了符合西北战场实际的战役指挥和战略战术原则,有力支持了中共中央做出转战陕北的重大战略决策,客观促成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布局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1945·9—1950·6)不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而且在其建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间,人民解放军在加强革命化、正规化建设的同时,大力建设特种兵和海空军,实现了由单一步兵到诸军兵种初步合成的合成军队的飞跃,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经中央军委批准于1998年12月公开出版发行。这部著作的出版,是我军军战史研究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四野是在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由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各一部和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主力部队,其前身为东北野战军。解放战争时期,四野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上先后实施辽沈、平津和衡宝。广东、广西、海南岛等重大战役,共歼敌323万余人,部队从11万余人发展到153万余人,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历史任务,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  相似文献   

4.
立足华北大地,担当神圣使命。《华北民兵》伴随着时代脚步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征程。作为人武战线的一名老兵,因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关系,我有幸与《华北民兵》相识、交往近20年,对之感情真而切、浓而烈、深而厚,有许多发自肺腑的话想诉说一番……是《华北民兵》给了我人生更大的转机。我原先在野战部队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全局上以优势兵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规模强渡江河的作战,也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理论,在战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原副部长、少将、研究员王辅一编著的《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简史》,最近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在解放战争年代,长期在野战军领导机关担任秘书、机要秘书等工作,经历过转战沂蒙山区、外线出击,参加过许多重大战役,熟悉许多重大事件的情况。全国解放后,他长期从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战史的研究工作,重视资料积累,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解放军军史、解放军战史条目的编撰,写出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犤第三野战军犦(与张震同志合写)等一批条目,先后发表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是一支有着光荣战史的英雄部队,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25军、红26军以及由他们组成的红15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新四军第3师等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曾从中国大陆版图的最北端挥师南下,一路往南打到最南端的海南岛,书写了一幅壮丽的战争画卷.鲜为人知的是,该时期亦有一支部队从中国大陆东海岸线上的渤海湾出发,一路西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直打到新疆中西部地区的天山山脉,过半将士血洒征途,是解放军战史上唯一一支从祖国版图最东端打到最西端的部队,这支充满传奇色彩的部队就是渤海军区教导旅.  相似文献   

9.
刘洋 《华北民兵》2013,(4):64-64
每当闲暇之余,总爱翻阅自己篇篇印成铅字的文稿。细细咀嚼喜悦的同时,我的内心深处会油然涌起一番感激之情。是《华北民兵》这份历史悠久而又厚重的刊物、是《华北民兵》那些可佩可敬的编辑老师们引着我一个初学写作的"门外汉",逐渐走上新闻写作这条阳光大道,使我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2005年3月,基层连队司务长由干部改为士官,我从野战部队交流到省军区的预备役团队,这对我来说,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国防》2007,(7)
以“野战部队的标准”抓民兵训练安徽省颍上县人武部针对全县有85%的民兵曾经在野战部队当过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野战部队的训练标准抓民兵训练”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作为我军战史上的经典战例至今还印在我们的记忆里. 1947年5月,为打破蒋介石集团对我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我华中野战军于5月13日至16日发起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一举歼灭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此役,我军共歼敌3.3万余人.  相似文献   

12.
该部诞生于1937年9月,前身为八路军独立第1旅,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和辉煌战史的部队,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边境自卫作战烽火洗礼,参加了齐会、陈庄、黄土岭、保卫延安、榆林、瓦子街、扶楣等著名战役战斗。近年来,该部在秉承光辉历史、弘扬优良传统的同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建设现代化武警,狠抓各项工作落实,部队全面建设连年迈上新台阶,多次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抗洪抢险、  相似文献   

13.
平津战役是在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下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在平津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共同作战,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的64天中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的52万余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唐山等地,使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使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以北的大片解放区连成一片.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力量对比,使敌强我弱的态势逆转.这一伟大胜利无论在中国战争史上,还是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第8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1948年9月27日,中央军委电示华北军区、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批准组建一个新的纵队--第8纵队.  相似文献   

15.
二战结束后,原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集中了100多名编纂官、调查官,走访了15000名经历过战争的军政人员,搜罗了约20万件史料,历时14年编写了102卷本的战史巨著《战史丛书》,记录了从七七事变到日本战败为止的日军司令部的作战指示及日军在各地进行的战斗.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组织了日文水平较高且谙熟中日战史的一批专家,相继翻译了《战史丛书》中有关中国的《支那事变陆军作战》等15部战史著作.这套史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迄今仍为抗战研究者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上说,台湾问题是中国解放战争的遗留问题。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各个战场上捷报频传,从渡江战役到大西南战场节节胜利。蒋介石及其残余部队溃退至台湾。当时,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条件不足,解放台湾的事暂时被搁置下来。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就决定积极筹划,在较短时间内建立  相似文献   

17.
日前,军事科学院首长主持召开本院军史战史研究工作座谈会议,回顾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军军史战史研究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加强和改进我军军史战史研究的任务措施。刘成军院长和刘继贤副院长在会上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现择要编发。  相似文献   

18.
<正>中央军委赋予军事科学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总结我军建军和作战经验,编写我军军史、战史。军史、战史研究机构名称几经变更、隶属关系多次变化,但军事历史研究工作者初心不改,始终牢记为我军写"家史"续"家谱"的光荣使命,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学术精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是战史的奠基、经典之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共分3卷,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了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至1950年祖国大陆基本解放长达23年的中国革命战争历程;系统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  相似文献   

19.
武器为战争制胜之本,任何军队都非常重视兵工生产,我军自红军时期就有了简单的制造武器的工厂。抗日战争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具有相当规模,笔者出于教学需要曾查阅了有关史料和档案,现将解放战争中、我军兵工生产的有关史料实录于后,对我军的兵工生产可略见一斑,同时也可供研究兵工史的同志参考。据资料记载,截止1949年6月,我军兵工厂主要分布在华北区、东北区、华东区、晋绥区和中原区五个区,共有兵工厂160个,其中华北区54个,占总数33.7%;东北区49个,占总数30.6%;华东区37个,占总数23.1%;晋绥区14个,…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发生在中国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的前夜。长征胜利将北上抗日的战略意图变为现实,加快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完成红军向抗日前线的战略集结,准备了开展华北敌后游击战争的基干力量;使陕甘苏区得以巩固和扩大,创造了红军直接对日作战稳固可靠的战略后方;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推动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没有长征的胜利,就不会有尔后国内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