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放 《环球军事》2011,(7):60-62
1967年6月5日清晨,以色列空军一突然对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军事目标发动空袭,在短时间内就造成后者空中力量的严重损失,被称作“六日战争”的第三次中东战争随之而起。  相似文献   

2.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为了向外扩张并压制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对埃及等国家发动了突然袭击,阿方被迫实施反击。战争中,由于以军先发制人,实施空中突击,致使阿方损失较大,失去了战场主动权。8月至11月,埃、约、叙先后同意停火,随后阿、以双方小规模冲突不断。1970年,双方实现停火。这场战争,以方亡约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辆、飞机40架;阿方亡4300余人,损失坦克约960辆、飞机440余架。第三次中东战争…  相似文献   

3.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大胜、阿拉伯国家惨败而告终。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一直希望寻求机会收复失地、一雪前耻,而战后的中东国际局势也开始出现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的新变化:以色列外交在1973年前后陷入困境,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在70年代开始成为左右中东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美苏的中东政策引发的国内外压力推动了埃及等国战争决策的制定,并精心备战;以色列沉醉于上次战争的巨大胜利之中而麻痹轻敌,尤其是情报工作也出现了重大失误。这一系列中东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因素,最终促成了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4.
1948年5月,过了两千多年流亡生活的犹太民族在中东地区建立以色列国,当时只有60万人口,国土面积1.4万平方千米。由于领土、宗教等复杂问题,以色列同邻近的阿拉伯国家多次发生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先后爆发5次中东战争,中东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以色列依靠美国的支持,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军事机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武装冲突中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但是,地狭人少、势单力薄的以色列总是为自己的“生存”担忧,迫切想取得更大的军事优势。于是,他们看中了核武器,千方百  相似文献   

5.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国家先后与以色列之间进行了5场战争。受地理条件和形势所迫,以色列采取优先发展陆、空军的策略,经过历次战争的洗礼,以色列陆空军的战斗力跃升中东国家之首。然而,其海军发展却比较缓慢,特别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海军驱逐舰“埃特拉”号被埃及一艘苏制“蚊子”级导弹艇发射的“冥河”级舰舰导掸击沉,  相似文献   

6.
1982年6月,以色列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大获全胜,驻黎巴嫩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下简称“巴解组织”)武装被迫撤出黎巴嫩,被分散安置到一些阿拉伯国家,包括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在内的巴解总部以及其精锐的卫队迁至非洲北部的突尼斯。这个已20多年没有过战火的北非国家,做梦也没想到,三年后竟然由此引出了一场被打得毫无反应的战争。  相似文献   

7.
1967年10月21日,埃及海军的苏制“蚊子”级导弹艇,对驶入埃及塞得港以东鲁马纳湾的以色列海军驱逐舰“埃拉特”号突然发起攻击,先后共发射6枚苏制“冥河”式导弹,命中3枚,一举击沉该舰。此战不仅震撼了世界军事界,而且开创了世界海上导弹战的先河。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又以突然袭击揭开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帷幕。战争中,阿、以双方分别使用苏联和美国研制的新式导弹,  相似文献   

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数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国防军一次次创造了战争神话,也一次次地震惊了世界。无论从哪一方面说,以色列的军队都是世界一流的。而第7装甲旅(以下简称7旅)就是这支一流军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王牌。第7装甲旅诞生在硝烟弥漫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中。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数小时后,5个阿拉伯国家的4万余军队便高呼着“消灭犹太国”的口号从四面八方越过边界,向以色列发动了全面进攻。以色列不得不从其降生的第一天起,就投入到捍卫生存权,拓展生存空间的血腥搏杀之中。战争爆发之时,以色…  相似文献   

9.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是埃及、叙利亚为了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而向以色列发起的一场战争,因为10月6日是穆斯林的斋月节,所以这场战争又称为“斋月战争”。这场战争虽然历时仅21天,但却是一场具有现代作战特点的较大规模的局部立体战争。我们今天在这里并不讲述这场战争,而  相似文献   

10.
1982年的4-5月,全世界都把目光集中在两伊战争和英阿马岛战争上,狡猾的以色列政府决心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发动侵黎战争,即第五次中东战争,报复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与自己作对的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6月3日,以色列借口驻英大使被暗杀,对巴解游击队据点和难民营实施炮击,24小时内空袭60次,发射炮弹、投掷炸弹万余  相似文献   

11.
邝家旺 《国防》2006,(6):73-73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联军挥兵50余万突袭以色列,企图收复第三次中东战争失去的土地并一举消灭以色列。当时以色列只有兵力11万人,武器装备也远远少于阿拉伯联军,但由张皇失措到仓促应战再到控制战争局面,以色列只用了18天时间,便迫使阿拉伯联军签署了停火协议。由于当天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所以这次战争被称为“阿以赎罪日之战”。从这场战争可以看出,以色列虽然是个袖珍小国,却蕴含巨大的作战能力,能够以小制大。这里面除了有美国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国民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防上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皆兵”…  相似文献   

12.
牛宝成 《国防》2004,(2):56-57
建国50多年、历经5次中东战争、面对20多个阿拉伯国家的虎视眈眈,以色列以一个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形象,在极端艰难的中东环境中,不仅站稳了  相似文献   

13.
以美制战机为主力组建的以色列空中打击力量是以色列整个国防战略的核心。在前3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联军的防空体系的脆弱给了以色列空军极大的活动空间,但在第4次中东战争前,埃及和叙利亚先后引进了苏制萨姆防空导弹系统,并与国土雷达网和地面高炮部队连为一体构成了绵密的防空网。结果在战争初期,以色列空军的飞行员们发现,他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心所欲地轰炸阿拉伯联军的阵地了,等待他们的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雷霆。以色列空军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战损率,作  相似文献   

14.
据俄罗斯《新闻时报》近日报道,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40年之后,以色列历史学家雷梅兹和吉诺尔新出版一本名为《迪莫纳上空的米格-25:苏联核游戏》的书,该书披露苏联蓄意策划了这场战争,目的是终止以色列的核计划,但苏联人失算了。刺激阿以开战苏联于1948年就承认了以色列,并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通过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武器给这个新独立的国家,两国关系一度"亲上加亲"。但在1960年克格勃间谍发  相似文献   

15.
6月21日至23日,21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云集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紧急首脑会议,商讨中东和平新近所面临的紧迫问题。这是近几个月以来,由于以色列大选而引起政府更迭后,中东这一热点地区的一次重要会议。 A.内塔尼亚胡获胜出人意料 在5月29日举行的以色列大选中,持强硬立场的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以0.9个百分点、近3万张选票的微弱优势,击败了被誉为“和平先生”的现任总理佩雷斯,当选为以色列新总理。 现年46岁的内塔尼亚胡出生于以色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67年他应召入伍在以色列精锐部队中服役,在5年后  相似文献   

16.
1967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的“六日战争”,被军事专家称为“制空权战争”。以色列在开战第一天便几乎瘫痪了主要阿拉伯国家的空军,从而在短短6天里就取得了战争胜利。但当我们仔细搜寻那段历史时发现,在以色列空军无敌的神话光环下,却有一位来自遥远南亚的飞行员为阿拉伯空军挽回了最后的尊严,他3天转战两国,打下4架以色列飞机,成为几个国家公认的英雄。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要想实现海上战略目标必须拥有一支相应实力的海军,以色列的海上战略目标是:一方面,海军要担负起保卫以色列军用基地、港口和海域的安全,抵御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各种侵略。这是因为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由于埃及海军封锁了曼德海峡,切断了以色列  相似文献   

18.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向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发起突袭,仅用两天时间就突破了以军苦心经营多年的巴列夫防线和戈兰高地防御体系,让以色列在战争初期吃了前所未有的“大亏”。为何具有卓越情报能力的以色列,竞让阿拉伯军队占了先机?调查惨遭突袭的原因,成了以色列战后的一项“头等大事”。为此,以色列很快联手美国情报部门展开调查,历经半年多的调查核实,开战前情报失灵的原因竟使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19.
10月31日,以色列总理沙龙提名前国防军三军总参谋长沙乌勒·默法兹担任国防部长一职,并于11月4日获得议会批准,取代先前辞职的工党领袖本·埃利泽。于今年7月初离任的以色列军队总参谋长沙乌勒·默法兹今年64岁,出生在伊朗首都德黑兰,9岁随父母移居以色列。18岁加入以色列国防军,以一名伞兵的身份参加了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时,默法兹已经战功卓著,成为以色列精锐伞兵部队的一名指挥官。他还参加了1976年千里奔袭乌干达恩德培机场解救人质的行动。 在1982年以军进攻黎巴嫩时,默法兹是当时的国防部长沙龙手下的步兵旅长。此后,默法兹一直在为把以军建设成中东地区最强大武装力量而努力。他于1999年担任以军总参谋长一职,任期4年,今年7月期满卸任,由摩西·亚阿龙将军接任。亚阿龙和默法兹一样,也是主张对巴勒斯坦采取强硬政策的鹰派人物。 默法兹与沙龙在巴以冲突上的强硬立场  相似文献   

20.
1973年10月发生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一场较大规模的现代化局部战争。战争中阿军(埃及、叙利亚)成功的突然袭击,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同样,以色列军向运河西岸实施大纵深突击,一举变被动为主动,在军事学术中也留下了独特的创造性经验。在前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军一直是处于十分主动的地位,而第四次中东战争初,以军却陷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这不是偶然的。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军作战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此时,以军占领了数倍于自己国土的阿拉伯地区,拥有一定的战略纵深和屏障,以色列最高决策层对战略问题出现了两派意见。以塔尔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