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政府不顾国内一些党派人士的反对,决定以协助美国打击恐怖势力为名,于2002年12月16日派遣具有极高情报搜集能力和导弹攻击力的“雾岛”号“宙斯盾”驱逐舰和4架P-3c“猎户座”反潜侦察机前往印度洋。而且,日本防卫厅正在研究派遣扫雷舰前往波斯湾,以支援美国可能对伊拉克发动的攻击。此前,11月19日日本政府已经批准将对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的非战事支持延长6个月。由此,日本派驻印度洋的军用舰艇将继续为美国提供后勤保障至2003年5月19日。这已是日本第3次作出类似的延期决定。“9·11”事件之后,日本以支持反恐为名,不断作出令世人一再忧心  相似文献   

2.
《当代海军》2008,(3):4-4
日本媒体1月11日报道,日本防卫大臣石破茂当天下令海上自卫队为恢复在印度洋向美英等国舰船提供燃料补给等后勤保障做好准备。如在本月16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了关于自卫队派遣规模和期限的实施计划。海上自卫队计划派遣“近江”号补给舰和“村雨”号护卫舰前往印度洋执行上述任务。  相似文献   

3.
海英 《当代海军》2003,(2):17-19
2002年12月16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宙斯盾”导弹驱逐舰“雾岛”号,在国内民众一片抗议声中.驶离母港横须贺,前往印度洋,支援美军军事行动。这是日本首次派遣最先进的战斗舰执行海外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4.
张健 《国防科技》2002,(3):70-72
2001年11月25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三艘军舰启航,前往印度洋支援美军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怖战争。与11月9日先期出发的另外三艘战舰在印度洋会合,共同承担美军的海上补给和运输任务。这是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首次“在日本以外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向海外派兵的行动,在二战后日本海外派兵史上开创了一个先例。  相似文献   

5.
最近,日本媒体纷纷披露了一个让世界震惊的内幕:日本海上自卫队主动向美国提出请求,要求美政府“请求”日方对美国领导的反恐行动提供的后勤支持延长支援期限并扩大支援规模,让日本军舰继续驻留印度洋半年至今年11月,并增派舰机前往一而根据日本国会制定的“恐怖对策特别措施法”,  相似文献   

6.
张健  时刚 《国防科技》2002,(1):79-80
美国宣布对涉嫌“9.11”事件的恐怖主义分子进行军事打击一周后,美军“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就驶离日本横须贺美海军基地,前往印度洋参加打击塔利班军事行动。在这之前和同时,美大批驻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航空和两栖作战以及特种部队已经迅速部署到了阿富汗周边。继海湾战争后,世人又一次领略了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7.
举动     
《环球军事》2009,(24):4-5
印度将向西南印度洋增派战舰进行反海盗巡逻;俄空军2010年将新增5个S-400防空导弹营;法国拟发射“太阳神-2B”军用卫星;韩国将组建“网络司令部”;印度空军下令停飞苏-30战斗机;乌克兰将派精锐部队打击海盗;美国将向波兰提供非实战用“爱国者”导弹。  相似文献   

8.
2003年8月22日,英国海军新组建的“塔拉瓦”级两栖“远征打击群”从圣迭戈港起锚,前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海地区执行为期8个月的巡逻任务。这支舰队是美军首次由海军作战舰艇和两栖舰船混编的“远征打击群”,将成为美军“21世纪海上力量”构想和“全球作战概念”(Global Conceptionof Operation)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战部署标志着美国海军面向新世纪的这些新设想已经由理论迈向实践。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印度视印度洋为“命运之洋”、“未来之洋”,并努力将印度洋变为“印度之洋”。近年来,印度在其“印度洋控制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远海歼敌”的新海上战略。  相似文献   

10.
图解世界     
《当代海军》2006,(3):30-33
乌克兰海军12年来首艘新军舰开始服役 2月16日,乌克兰海军官兵在塞瓦斯托波尔的海军基地为一艘65米长的新舰举行服役仪式。这艘名为“捷尔诺波尔”的军舰是1994年以来乌克兰制造的第一艘海军舰艇。美国印度航母编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国海军“里根”号航母编队与印度海军“维拉特”号航母编队2月14日举行了一次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地点位于斯里兰卡附近海域。由于“里根”号航母编队近日从新加坡启航,经印度洋前往  相似文献   

11.
↑7月13日,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CVN-73)穿过苏伊士运河,它是前往印度洋接替3月份就在那里执行任务的“约翰·肯尼迪”号常规动力航母(CV-67),它是6月20日从母港出发的。甲板上的飞机在座舱,进气口,机翼折叠处等关键部位都包上了银白色的防砂层,以防止风砂对飞机的伤害。 ↓7月19日,“华盛顿”号和“肯尼迪”号在阿拉伯海上会合。这是从“肯尼迪”号上远望“华盛顿”号航母。甲板上堆放的是即将转运到“华盛顿”号上的高爆炸弹。  相似文献   

12.
县令拉纤羞刺史程伯福据《新唐书·循吏》记载:唐朝时,益昌县令何易于上任不久,其顶头上司刺史崔朴携宾客乘船春游,途经益昌县境时,通知他派民夫去拉纤。何易于接到通知后,一个民夫也没派,而是只身一人前往拉纤。崔朴很吃惊地问:“这是怎么回事?”何易于回答说:...  相似文献   

13.
2月18日,印度海军司令苏里西·梅塔对媒体宣布,随着印度国产航母于28日正式开工建造,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将于2011年下水。印度媒体称,印度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法国之后世界上第4个能建造大中型航母的国家。长久以来,印度一直寻求全面控制印度洋,并提出了“大海洋战略”,在印度洋上“西进”、“南下”、“东扩”、“北守”。印度新航母的建造为印海军视印度洋为“命运之洋”、“未来之洋”,并力图将印度洋变为“印度之洋”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美国可能展开的军事“倒萨”行动,美军USNS(T-AH20) “舒适”号医院船于2003年1月6日启程前往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这是该船自海湾战争以来第二次在海湾地区为执行任务的美军提供卫勤保障服务。 该医院船是第3艘被命名为Comfort的海上医疗救护船,1987年12月1日交付海军使用,隶属于美军事海上运输司令部。前两艘Comfort(AH-3和AH-6)医院船曾分别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  相似文献   

15.
控制印度洋曾是印度坚定不移、长期追求的战略目标。印度资深外交家K·M·潘尼迦早在1945年就在《印度和印度洋》一书中说过:“谁控制印度洋,谁就能控制次大陆。”此话形象、深刻地道出了印度当局当年就急欲控制、夺占印度洋的心态。事实上,随着70年代老牌殖民主义者英国从印度洋地区撤出之前,印度便开始注意发展海上力量,并竭力填补英国撤军后在印度洋出现的“力量真空”,谋求在印度洋北沿的海上优势。进入80年代,由于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提高,印度对其军事战略又进行了调整,不再只把印度洋北沿作为其控制范围,而把其触角伸向印度洋  相似文献   

16.
2002年7月24日下午,美海军“林肯”号核动力航母高速逆风航行在波涛万顷的大西洋上,此时只见天空中一架比F/A-18C/D“大黄蜂”舰载机体积更大的新型战机径直飞向“林肯”号航母,转眼间就降落在甲板上。原来这是美海军最新型的F/A-18E“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攻击机首次随航母出征,前往印度洋参加“持久正义”和“南方观察”海外军事部署行动。 此次随“林肯”号核航母出征的第14航母舰载机联队的第115战斗攻击机中队共有12架单座型的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可以形成一个攻击波  相似文献   

17.
平西 《环球军事》2014,(21):48-49
10月17日,印度首型国产远程巡航导弹——“无畏”巡航导弹进行第2次试射,并成功命中目标,使世人再次关注有印度版“战斧”之称的“无畏”巡航导弹最新研发动向及主要作战性能。为赶超美国而生目前印度拥有全球第三大军队(现役132.5万人),以印度洋地区霸主自居,尽管印度在政治上向美国示好,但军事上却将其视为自己称霸印度洋最大障碍,尤其希望把美国势力挤出印度洋,最终成为“印度洋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澳人利亚皇家海军为了保持自己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军事存在,突出自己的两洋战略,不断制定“蓝水海军”计划,使澳海军大步向“蓝水海军”方向发展,实现澳海军由2005年“现有舰队”到2015年“增强舰队”、2025年“未来舰队”的转变,成为真正的地区军事大国和海上强国。  相似文献   

19.
“控制印度洋,走海上强国之路”是印度坚定不移并将继续在21世纪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为此,印度在“区域性威慑”新军事战略中非常突出海洋军事威慑,以求对印度洋的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实施不间断的“软控制”。印度所谓海洋军事威慑主要是针对在印度洋上保持着强大存在的美国、俄罗斯等大国海军,确保有效地遏制其他区外大国如日本、德国、法国和中国的海军进入印度洋,同时保持对印度洋沿岸30多个国家的绝对军事优势,控制邻近国家海域,慑止其对印度进行的任何军事冒险。印国防部称:“印度海军虽不能期望战胜大国海军,但可使它们在侵犯印度的海域或贸然支援本地区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1年10月底通过的“反恐怖特别措施法”,日本海上自卫队2支舰艇编队于11月份先后离日本驶往印度洋,开始了二战以来意义最为非凡的远征。首批舰船包括驱逐舰“雾雨”号、“鞍马”号和补给舰“滨名”号,11月9日离佐世保港,下旬进入印度洋,12月3日对美舰进行了首次补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