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水面舰艇是历史最悠久的海战装备,它从投入海战迄今约有2500年。一战前,它是海军遂行海上作战任务的惟一力量;一战至二战中,潜艇和航空兵的崛起,改变了海军兵力结构的单一性,但水面舰艇仍然是海军遂行各种海上任务的主要兵力。二战后,水面舰艇的发展显得一波三折,命运多舛。本世纪60年代,在冷战核阴影下,水面舰艇被贬为“浮动的棺材”;70年代,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被埃及导弹艇发射的导弹击中而沉没,一举结束了大舰优势的“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支部队,是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的华东军区海军。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关正式在北京成立,萧劲光任司令员。经过57年建设,海军目前拥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岸防兵、海军陆战队五大兵种。水面舰艇——1949年11月,以华东军区海军学校培训学员为基础,在南京组建了海军第一支水面舰艇部队。目前,水面舰艇部队已发展为北海、东海、南海三大舰队。水面舰艇包括驱逐舰、护卫舰、猎潜舰、导弹艇、鱼雷  相似文献   

3.
美军从上世纪80年代适时将无人机引入海军装备,分别装备到航母,巡洋舰,驱逐舰等大型舰艇以及巡防舰,导弹艇等小型舰艇,并从水面舰艇搭载向潜艇,其作战平台不断扩大,成为海军多功能的舰载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4.
水面舰艇是各国海军的主要作战力量。它包含的舰种多,数量大,威慑力、打击力和机动能力强,在装备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后,其打击对象也不再局限于海上目标,内陆纵深地区的重要战略目标也在其打击范围之内。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拥有各种大中型水面舰艇达1100余艘之多。然而,在步入21世纪之际,水面舰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海军都在根据本国海军战略重点,积极制定适应未来海战环境的舰艇发展计划,新的造舰计划不断推出。驱护舰作为海军作战平台中的骨干力量更是备受各国海军重视。例如,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各国海军的作战序列里,有许多根据本国地理环境特点和国情而设计的独特舰艇。地处大西洋西岸的挪威海军,为了适应海峡和群岛作战的需要,就设计建造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将鱼雷艇和导弹艇功能集于一身的轻型导弹鱼雷艇。  相似文献   

7.
五花八门的舰外诱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以来,舰外诱饵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无源到有源,从空中反导到水下防御,从单机到系统,经历了几代产品的改进和不断更新。随着现代电子战的日趋复杂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舰外诱饵自身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在现代电子战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到各国海军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海湾战争后,现代水面舰艇舰外诱饵的发展步伐加快,研制新一代水面舰艇舰外诱饵系统成了世界各国海军投资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法国海军对海作战以航空母舰编队为主,驱护舰和攻击型核潜艇一般作为航空母舰配属舰艇加入编队。法国海军目前能用于反舰作战的兵力,主要包括航空母舰上的32架舰载机、12艘驱逐舰、20艘护卫舰和6艘攻击型核潜艇等。法国海军航空母舰编队已经具备远洋空中、水面和水下三维立体,远、中、近程相结合的综合反舰作战体系。在空中,“超级军旗”攻击机和“阵风”M战斗机承担编队的远程反舰作战任务;在水面,驱逐舰和护卫舰联合实施编队的中、近程反舰作战;在水  相似文献   

9.
徐起 《当代海军》2006,(2):26-27
最近一段时期,世界主要国家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海军,相继建造一批适应未来海洋斗争形势和本国作战需要的最新水面作战平台,这些新型水面舰艇的主要性能及其建设思路有许多独到之处,不仅将在世界海洋展示新的面孔,而且将对未来水面作战力量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对我国海军水面作战力量设计建造有借鉴意义。美海军新型濒海作战舰自海湾战争后的1992年,美国海军开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未来网络化的战场空间,继无人机和无人潜航器之后,各国海军都在加紧研制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新式无人武器——水面无人舰艇(USV),使其能够担负情报搜集、反潜和反舰作战及外围警戒等任务。可以预见,随着无人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水面无人舰艇将会成为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系统梳理了越南海军引进、仿制“猎豹”级护卫舰、“毒蜘蛛”Ⅱ级导弹艇、“毒蜘蛛”Ⅲ改进型导弹艇(“闪电”级导弹艇)、BPS-500级导弹艇、斯维特里雅克(svETLYAK)级巡逻艇、“海豚”/“野猫”级快速攻击/巡逻艇等新型水面舰艇的发展情况及其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指明了其新型水面舰艇具有对海打击能力突出、具备一定的自卫防空作战能力、反潜作战初步走向舰机一体化、支援保障能力比较强、吨位较小影响在南沙海域的活动能力、严重依赖外援消耗后无法及时得到补充等主要特点,分析了其新型水面舰艇与先进战机合同突击、在海上巡逻机岸站的引导下实施远程突击、在护卫舰和大型导弹艇的指挥引导作用实施远距离突击、实施分进合击、和岸基反潜直升机一起实施重要港口泊地航线的反潜作战等主要作战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海军舰载直升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装备水面舰艇是舰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型以上水面舰艇携载直升机,可以弥补舰艇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直升机的中型水面舰艇谈不上是现代化的舰艇。一、舰载直升机在海战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随着现代海战向立体化、多层次发展,各国海军迫切需要掌握海上制空权,维护海洋权益,保障领海安全。由于舰载直升机在海上担负侦察救护、反潜反舰、两栖突击、空中预警以及电子战、水雷战等多种使命,因此,世界各国在竞相发展航空母舰和其它舰艇的同时,都在大力发展性能优良的舰载直升机。目前,已经问世的各型舰载直升机有:舰…  相似文献   

13.
外军构建水下作战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各国的海军计划中,通过水下网络将潜艇、无人潜航器(UUV)、水下传感器与浮标、水面舰艇、飞机等各种作战平台连成一体化作战网络的呼声越来越高。毫无疑问,这将使水下作战空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对海军作战思想与装备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蜀雕鹏 《环球军事》2011,(22):38-40
众所周知,鱼雷是一种水中作战兵器,可从潜艇、水面作战舰艇、飞机上发射,发射后可自行控制航向和深度,舰艇(含潜艇)只要接触就可以爆炸并被摧毁。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海军竞相研发重型和轻型鱼雷,尤其是潜射重型鱼雷。它能对敌方大型水面舰船和潜艇构成巨大的威胁,一般只要命中一枚,目前各国海军主要使用的中型驱逐舰就很难挽救。即使是...  相似文献   

15.
水面舰艇是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海上作战的重要使命。其中,舰载武器及其火控系统是水面舰艇作战任务的最终执行者,一艘舰艇往往装备有对空、对海、反潜、对陆攻击等多种舰载武器系统,执行相应的攻防任务。对海武器系统水面舰艇对海主要武器是舰舰导弹,此外还有舰炮和鱼雷,形成几个层次的对海火力。舰载直升机也能够攻击防空能力弱的水上目标,如小艇、军辅船等。舰舰导弹射程从几千米到几百千米,在远、中、近不同距离上发动攻击。除了个别大型舰艇外,一般在驱逐舰和导弹快艇上装8枚左右导弹,护  相似文献   

16.
芬兰濒临波罗的海,与潜在的敌对国家隔海相望、鸡犬相闻,因此芬兰海军向来重视鱼雷艇、岸防炮舰和导弹快艇的建设。"哈米纳"级隐身导弹艇是芬兰海军现役最先进的导弹快艇,也是世界上较早采用隐身设计的水面舰艇之一。"哈米纳"级导弹快艇又称为"劳马"-2000计划,后根据首艇艇名而命名为"哈米纳"级。该级导弹艇共建造了4艘,首艇"哈米纳"号是一艘技术验证艇,于1996年开工,1998年交付芬兰海军,此后2号艇"鸵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5周年。有人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要控制海洋就离不开舰艇,而驱逐舰又是现代海军舰队编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舰种。这期“军工史上的第一”要介绍的正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济南舰,它是人民海军拥有的第一种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实现了我国驱逐舰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跨越。  相似文献   

18.
通向舰艇导弹的“人梯”1965年8月~11月,根据海军下达的任务,国产反舰导弹进行了舰艇发射,这可以说是中国反舰导弹上舰的最后冲刺阶段。第一步是导弹艇系泊发射试验。这种试验导弹艇上没有人,各战位都放了动物,操作人员是在另一艘艇  相似文献   

19.
龟船帅 《国防科技》2003,(12):39-45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海军的战略重点从远洋转移到近海,大多数争端地区的作战方式将从沿海向内陆攻击发展。经过无数次虚拟启动和艰苦的资金、技术努力之后,众多主要海军国家和地区均在本年度投入到具有“技术冒险”性质的大规模水面战舰建造计划中,截止今年11月初,各国和地区约有近40艘新舰建成下水服役,鉴于这些21世纪头10年内出现的水面舰艇具有极强的指导和前瞻性,本文将对它们进行一番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导弹艇的历史发展和装备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艇是以反舰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战斗艇,主要用于近海攻击和防御作战,在其他兵力的协同下,以编队或单艇对敌方大、中型水面舰艇实施导弹攻击,也可用于巡逻、警戒、反潜、布雷等。它具有吨位小、灵活机动、火力强和效费比高的特点,是海战武器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的作战样式中,它也是以小舰对大舰进行岛链作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