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体系的要素越来越多,要素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武器装备体系的科学综合评价和合理作战运用,对于提升武器装备体系整体作战能力及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美军武器装备联合试验的概念与内涵,美军武器装备联合试验的管理体系,美军武器装备联合试验的程序和规章制度,分析了美军武器装备联合试验的联合能力建设、联合试验的技术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传统武器装备在制造、使用及销毁时,都会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危害,并且具有空间上的迁移性和时间上的延续性.研究武器装备的绿色化有利于从源头控制军事环境污染,节约资源能源,节省军费开支,有效地促进军事、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国内外绿色武器装备的研发现状,探讨了武器装备绿色化遵循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应用绿色设计实现武器装备绿色化的技术方略,提出了我国发展绿色武器装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武器装备用高新材料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信息化、快速反应、高机动突防、远程精确打击、火力机动取代兵力机动等的深刻变化,实现武器装备,尤其是陆军武器装备跨跃式发展,必须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尤其是高新材料技术,使我国的武器装备水平赶上或接近国外军事强国的水平。 高新材料技术主要是指轻质化材料技术、隐身材料技术、装甲防护材料技术、功能材料技术和智能材料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武器装备的战技水平和全天候作战能力,不仅对改造现役和在研武器装备,使其实现轻量化、功能化和高性能化,而且对下一代武器装备的小型化、信息化和  相似文献   

4.
杨乐平 《国防科技》1999,20(1):23-26
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降低武器装备研制开发费用、缩短研制周期,提高新武器装备战斗力的主要技术途径。虚拟原型技术已经成为支撑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关键技术,贯穿到武器装备概念设计、研制开发、生产管理、测试评估、维修训练等全寿命过程。本文综合论述了虚拟原型技术的概念,应用与发展前景,并结合总装备部职能转变,提出了应用先进虚拟原型技术,制定科学高效的武器装备采办政策与工作流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战争对后勤保障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使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一、作战物资消耗巨大,后勤保障任务艰巨高技术战争的物资消耗巨大,首先反映在高技术武器装备费用的高额投入上.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武器装备,使武器装备价格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地增加.据报道,海湾战争中仅多国部队投入的武器装备总价值就达1020亿美元,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投入的武器装备的价值之和.高技术战争的巨大消耗,还表现在军队人均日消耗物资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人均日消耗物资20公斤;60年代的越南战争,美军人均日消耗物资117公斤;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美军地面作战部队人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了武器装备技术势的概念并阐述了其与技术优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武器装备技术优势转换的历史过程,总结归纳了武器装备技术优势转换的模式。指出,武器装备技术势较低的国家要追赶技术势较高国家的武器装备技术状态,保持技术均势的态势,必须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加快现有先进技术的扩散,提高技术扩散度;二是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扩散。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条件下,重视软件成为共识,但是重视装备软件不仅是在功能技术层面上,还应在思维层面上审视其对武器装备系统的思想内涵和发展思路的深刻影响.从武器装备系统中软硬件的逻辑关系出发,研究软件如何从思维层面影响现代武器装备系统,可以更好地从软件的视角上去理解和把握武器装备系统,真正认识到软件的“灵魂”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机械制造技术、航空技术、核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海军武器装备战斗力出现数次飞跃,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对海军武器装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改变了海军的作战样式。  相似文献   

9.
关于武器装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基于信息系统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的概念内涵、主要特征、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提出武器装备体系研究面临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武器装备体系研究涉及四个关键技术,即体系需求描述与生成技术、体系设计与评估技术、体系集成技术和体系演化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武器装备体系能力空间描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器装备体系能力是武器装备体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式上对武器装备体系能力进行了描述,给出了其相关性质.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定义了武器装备体系能力间的关系,给出了武器装备体系能力空间的结构特点,构建了武器装备体系能力子系统.从能力的个体、能力的关系、能力的系统三个层面对武器装备体系能力空间进行了描述,为武器装备体系及其能力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武器装备体系试验是武器装备试验发展的新趋势,武器装备体系试验工程为系统解决武器装备体系试验问题提供先进的思想和模式.立足我军武器装备体系试验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需求,首次提出了武器装备体系试验工程的基本概念,并从武器装备体系试验工程的产生背景、基本框架、建设重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为构建武器装备体系试验工程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为深入开展武器装备体系试验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武器装备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我国武器装备发展战略之前,有必要考查一下美、苏武器装备发展战展及效果,以供我们在研究时借鉴和参考。美国在发展武器装备过程中采取的战略是以技术优势抵销苏联在武器装备上的数量优势,五角大楼强调采购体现目前最新技术的飞机、军舰、坦克和其它装备。笔者认为美国的以技术优势制胜的战略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于大量采用先进技术,使武器装备造价随着技术上要求的提高而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光电技术、生物技术、超导技术、纳米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的深入发展,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变期。而作为“老大哥”的陆军,其武器装备亦将完成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历史性转变,呈现出以下一些新的趋势。 一、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将放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上 信息技术是当前军事变革的技术基础。美军在《2010年联合构想》中指出:信息优  相似文献   

14.
武器装备需求分析是解决武器装备建设的有效性问题,明确目标武器装备价值是武器装备需求分析的前提.借鉴VFT思想,提出分析武器装备需求的一种新思路,以此提高武器装备需求分析质量.首先,分析武器装备需求的特点,引出武器装备需求体系的概念;与武器装备需求体系相对应,提出以"作战任务-功能指标-性能指标"为框架的武器装备需求价值模型,并给出武器装备需求描述模型;最后,提出基于价值分析武器装备需求的过程,给出了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武器装备的高速发展,开创了军事武器发展的新时期。因此,加强我军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武器装备技术保障特点及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武器装备技术保障的特点1.装备结构复杂,保障难度大由于现代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武器装备功能的多样化,使得结构非常复杂,一个零件出现故障,都将会影响装备的整体技术性能和作用效果,甚至造成严重事故。如坦克刚问世时的“水柜”,只由装甲车体、火炮、发动机、传动装置、行动部分、电气部分等几千个零件,而现在的96式、M1A2型…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无人化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本文立足于无人化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无人化武器装备的研制、无人化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形成以及无人化武器装备研制和运用的法规三方面入手,分析无人化武器装备发展和应用的现状、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军事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建立一套适用于武器装备用的电子标签编码体系是在武器装备上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技术)的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了武器装备用电子标签编码体系的建立原则、适用范围、编码结构以及武器装备用电子标签编码体系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武器装备作战能力量化问题是现代作战模拟领域的一项基础数据工程.以"五力"为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对其适度分解,形成了武器装备作战能力内涵较为全面、详细的描述.对武器装备作战能力量化层次进行了科学、合理划分,确定了武器装备作战能力各分量的首要量化层次,形成了武器装备作战能力量化体系结构.介绍了武器装备作战能力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射击训练模拟器应用的技术背景,提出将力觉交互技术与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思想,并对力觉交互技术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论述.基于智能机器人平台建立人工智能系统,讨论了实现人类手眼协调高速率精准操作技能训练的新方法,探索了将高科技技术应用到武器装备中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20.
吴鸣  王成  李继业 《国防科技》2009,30(1):6-10
由于武器装备及武器装备采购市场的特殊性,使得武器装备LCC估算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影响估算装备寿命周期费用时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文章多角度地分析了武器装备面临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武器装备LCC估算的影响,探讨了运用减少、简化、技术处理三步法对不确定性进行处理,以提高武器装备LCC估算的准确性和置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