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自己较量     
阿里在自己还不是拳王的时候,经常击打一个重量和形状都和自己差不多的沙袋。有人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做这么一个沙袋呢?”阿里回答说:“为了与自己较量,我只有一次次地从技能、力量和心理上不断地战胜自己,才有可能战胜别人。”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甲午海战100周年。正如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所说:“没有哪一次的巨大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100年前的甲午海战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历史灾难,但也正是这样一场战争,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1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检讨甲午海战的历史教训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就是中华民族尽管比100年前强大得多了,但仍没有强大到别国不敢任意欺凌的程度。时至今日,世界上有些大国仍不  相似文献   

3.
超越平淡     
平淡是一种安于现状的心态,更是一种源于惰性的无为顺从。它能使我们沉醉、失去自控,并在不知不觉中随波逐流,生命也就在情感战胜理智、惰性战胜意志之中不知不觉地延续到终点——多么可怕啊!有时想想,我们一生中最大的敌人真的不是贫穷、灾难和疾病,而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大多数人其实不是被困难吓倒的,也不是被利益收买了,而是被平淡生活所消磨掉的。平淡最具杀伤力,它通过我们一日三餐、上班下班、娱乐休息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把过去的抱负化解得烟消云散。在人生的旅途上,许许多多的无奈、身不由己的应酬,还有莫名的烦恼,常常困扰着我们这些平常人,  相似文献   

4.
核呀?是不是苹果核、樱桃核的“核”? 不是。不过,我们所说的“核”起源大概是从苹果核、樱桃核那里来的。上中学时大家都学过化学,知道物体是由一个个看不见的小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一个个小小的原子组成的,原子就像一只苹果或桃子那样,圆圆  相似文献   

5.
5月12日14时28分。北纬51度,东经105.4度。中国,汶川。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这一地使无限心力为之凝聚。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灾群众都不孤单,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我们在一起,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肩而立。  相似文献   

6.
看到一则故事:一次聚会上,著名的汽车商艾顿向他的朋友诉说自己过去的苦难经历。听后,朋友惊讶地问:以前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这些?艾顿笑道: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只有当你战胜了苦难  相似文献   

7.
2002年11月4日,当“阿尔凯达”基地骨干分子阿布·阿里和他的五名助手驾车穿行于也门沙漠公路时,突然一枚导弹从天而降命中汽车,顿时车上人员全部丧命。这不是电影“007”中的镜头,而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准军事部队一“特别行动队”/“别动队”(CIA-SA)精心策划的一次暗杀行动,是美国政府“从肉体上消灭恐怖分子”这一被布什总统称之为“直接行动”的反恐新策略的具体实施。中情局别动队  相似文献   

8.
常言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优秀的女人。对于肩负戍边守土之责的军营男子汉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不是吗?军人之所以能够长期安心部队工作,无不与一个优秀的妻子牺牲自己的青春和幸福,无怨无悔地操持家务、伺候老人、抚养子女,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因此,当我们在赞叹军人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时,千万不能忘记了支撑其“后方”的军人的妻子们!  相似文献   

9.
那天,她们饥肠辘辘地走进餐厅,看到桌上摆着丰盛的菜肴,不禁纳闷:不年不节的为啥改善伙食?当听到“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的提醒时,她们恍然大笑起来:“对,我们是女生啊!”忘记自己的性别,对于妙龄  相似文献   

10.
魏征是我国历史上谏名盛大之臣。但魏征与唐太宗的一次谈话却说 :希望陛下能让我做一个良臣 ,不要让我做一个忠臣。李世民问 :忠臣良臣有什么区别呢 ?魏征说 :良臣能使自己获取美名 ,使自己的子孙世代相传 ,享有不尽的福禄。忠臣则使自己身遭杀戮 ,并和自己的家族一并丧亡 ,只留下一个忠臣的名声。是否可以这样认为 ,相对上级而言 ,下级都为“臣”。今天的下级 ,或者说参谋人员同封建社会的臣子不是一个概念 ,不可同日而语。但其“忠臣”与“良臣”的标准对我们今天如何当好下级还是有着启迪和借鉴价值。今天讲“忠” ,应该是为党和人民的事…  相似文献   

11.
某部有位先进典型 ,常年扎根山沟 ,默默奉献 ,事迹感人肺腑。尤其让人起敬的是 ,其家中两位至亲去世时 ,他都因工作原因未能及时回家见亲人最后一面。于是 ,每逢搞什么重大教育和活动 ,从上到下 ,常请他去作事迹报告 ,听众自然深受教育。笔者聆听过几次报告 ,每次讲到至亲去世一节 ,他都有些“情不自禁”。笔者深受教育之余 ,看着他一次次“经历”自己的伤心事 ,觉得这固然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但却很少有人想到 ,这一次次的忆“伤” ,对典型本身难道不是一种伤害吗 ?典型宣传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种传统宣传方法。一个好的典型 ,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句名言: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恰恰是自己。因为,当我们到达一定的高度时,就很难再突破自己。然而,这句话放在四分厂副厂长易跃华的身上,似乎并不合适,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开始,他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一次次地超跃自我,从来没有停下过前进的脚步。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4日,当“阿尔凯达”基地骨干分子阿布·阿里和他的五名助手驾车穿行于也门沙漠公路时,突然一枚导弹从天而降命中汽车,顿时车上人员全部丧命。这不是电影“O07”中的镜头,而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准军事部队——“特别行动队”/“别动队”(CIA-SA)精心策划的一次暗杀行动,是美国政府“从肉体上消灭恐怖分子”这一被布什总统称之为“直接行动”的反恐新策略的具体实施。中情局别动队“金盆洗手”停止暗杀行动十余年后,重操  相似文献   

14.
时间 :2 0 0 1年的某一天地点 :某连部人物 :甲—老指导员  乙—新任指导员甲 :最近发现你情绪低落 ,反应速度降低 ,是不是头脑“碎片”太多 ?乙 :我只是觉得越来越与连队官兵“不兼容”了。甲 :也许这与你和他们的“配置”有关系。你们连好像就你一个从地方大   学毕业来的干部吧 ?乙 :这不是主要原因。有时他们谈得正热闹时 ,我一插话就“死机”。甲 :难道你说了什么“非法话题”吗 ?乙 :不是我非法 ,他们尽谈论什么训练苦呀 ,想家了 ,谈恋爱了 ,对干部有   意见了等。我觉得他们的话题“版本太低” ,应该“升级”。甲 :有时候 ,…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在和一些同事座谈时,谈及表扬这个话题,有的干部说“表扬是种花,不是栽刺,咋用都行”。这种说法显然不妥。表扬作为管理教育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两个经常性”工作中的一个常用手段,表扬什么就是提倡什么、引导什么,必须把握方向,讲究科学,正确运用。为什么要表扬?因为表扬至少有四方面的好作用:(一)满足渴望。每个人都有一种得到别人赞赏和表扬的心理需求。美国著名教授戴尔·卡耐基说:“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之后,再听到他们的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可见被表扬的感觉真好。(二)唤起自信。一个真实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9月2日在夏威夷举行“战胜日本纪念日”活动和在冲绳等地举行庆祝活动。 英国,将举行两次庆祝会,一次是5月庆祝“欧洲战争结束”,另一次是8月庆祝“战胜日本”。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条谚语:谁在胜利后战胜自己,谁就赢得了两次胜利。如果我们把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当作第一块胜利金牌,那么,另一块胜利金牌就是:战胜自己!所谓战胜自己,就是冷静看待第一次的胜利,不被  相似文献   

18.
一个不想成为罪犯的阶下囚王德华,曹继明当我们第一次在看守所里提审他时,简直不敢相信,连走路都轻手轻脚的他,竟是一手制造了重大交通“灾难”的罪犯。我们更不敢相信,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罪犯,却引起了那么多人的关注,甚至同情。在审讯室里,他甚至不...  相似文献   

19.
军训日记     
星期日。晴。 高兴、喜悦、兴奋都不能形容我此时的心情,揣着录取通知书,我匆匆地赶到师范学校报了名。当我正靠在栏杆上休息时,一个陌生的同学兴冲冲地跑过来问我;“喂,你是四班的学生吗?”我点点头。他兴奋地告诉我,从明天开始,全校新生要进行一周的军事训练。我高兴极了,想不到自己也要当一次“兵”。  相似文献   

20.
有些领导总喜欢把“没准备”作为自己发言、讲话前的开场白。乍听起来,似乎很“谦虚”和“诚实”,但仔细想一想,实则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表现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没准备”的真正用意在于标榜自己或为自己找退路。其潜台词就是:如果讲好了,则说明自己素质高、功底深,要不怎么会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如此这般呢?讲不好呢?也不是自己水平不高,而是由于自己工作繁忙,没时间认真地准备所致。所以,以“没准备”作“挡箭牌”,可谓进退都有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