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1、“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是什么? 正确理解两者及其相互关系,甚为迫切重要!大多辩证家承认“亦”例(“亦此亦彼”事例)的客观存在.如果又承认它们是逻辑矛盾的话,“不”律(“不矛盾”定律)岂非被否证!形式派岂非被击中“要害”!因为,在形式逻辑里,“不”律是否根本大法,容有争论.但它起码是极其重要的定律.但是,我承认辩证派这点胜利之余,又要指出他们说过了头,把“可此可彼”说成“亦此亦彼”,犯了  相似文献   

2.
时常听到一些连队干部在做思想工作时叫苦 ,说他们搞连队工作多么不容易 ,有时就干脆把战士推到了那个位置上 ,来个“换位思考” :假如让你当连队的指导员 ,让你当连长如何做工作 ,要相互理解等等。笔者认为 ,在做思想工作时让对方设身处地地来个“换位思考” ,让对方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环境中 ,多一些思考 ,这是必要的 ,多一些理解 ,也是可行的。但如果总是用这样的话来做思想工作 ,总是让人家理解你 ,你做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就值得怀疑了。如果总是用“换位思考”来做工作 ,就如同是“望梅止渴” ,一时还可以解决问题 ,时间长了就不会…  相似文献   

3.
“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这句话,是笔者最近从陶行知追文凭的故事中看到的。故事说陶老先生得知儿子通过他的关系弄到一张文凭,并拿着这张文凭到外地找到了工作,便立即给儿子发去“速将文凭寄回”的电报,接着又给儿子去了封言辞非常强硬的信.信中说:“文凭绝不能给你,我只能按你的实际情况写一份证明材料。总之,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相似文献   

4.
各位看官,别误会,这个“岳大侠”可不是金庸笔下那个笑傲江湖的岳不群,这位是我们学校的教员,他本来名叫岳群,但是他总是对有的同学的种种陋习说“不”,他们便在他的名中加一“不”字以泄私愤;又因他“可恨又可爱”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善待命运     
有一则流传颇广的故事,说的是某人请了一桌客,当酒席摆上,却见只来了六人,还差两人,便到门口张望,并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没来!”坐在门口的两位听了,想到:主人说该来的没来,那么捌门是不该来的了!便生气地走了。主人叹道:“不该走的走了!。坐在门旁的另两位听了想到:是说我们该走的而没走l便起身而去。主人见走了四个人便急了,忙向屋内剩下的两位解释道:。你们看看,我又没说他们俩l。这两位听了想道:难道是说我们俩不成!也双双拂袖而去。正在这时,迟到的两位来了。主人责备说:“你们怎么这么晚才来,他们都已经…”。两位听到这里,以为他们都已经吃完了,便回头而去。主人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为自己几句不得体的话而懊悔不已。  相似文献   

6.
那天,我乘车从军事部到黔江宾馆。来到大街上,正好一长安“面的”路过,招手便上了车。坐定后习惯地伸手掏钱。糟糕,早上换衣时忘了将钱带上。“出洋相了!”我不由自主说了一句只有自己才明白的话语。我马上思考对策:一是用身上  相似文献   

7.
“不”字简单,谁不会说?但有的人在该说“不”时往往没有说,有的人在不该说“不”时却轻率地说了,这大概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敢说“不”。在同事面前说“不”,可能被认为不是好同仁,会招致挨骂;在老板面前说“不”,可能被认为不是好员工,会遭受“炒尤鱼”;在老师面前说“不”,可能不是好学生,会受到批评。难怪那么多人不敢轻言“不”字,凡事唯唯诺诺,察颜观色,见风使舵,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即使面对假、丑、恶现象,也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8.
“许衡不摘梨”DE启示靳恒选《元史》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当时有个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挂满果实,行人都去摘梨解渴,惟独许衡坐在树下不为所动。有人便问许衡:为何不去摘梨?许衡说:“吾虽口干舌燥,但这棵梨树...  相似文献   

9.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革命最艰苦的地方去……”每当我哼起这首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歌曲时,便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它把我的思绪拉回到40年前那可歌可泣、如火如荼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说谎者”悖论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 ,被誉为“悖论的老祖父”。可是 ,直至 2 0世纪的今天 ,东、西方都认为未能彻底妥善把它消解。罗素公开承认搅到精疲力尽而仍然失败。普利斯特看到大家绝望时 ,于 1 979年提出“悖论逻辑”系统 ,以接受悖论引致的矛盾 ,作为消解悖论的办法。形式派和本文认为他实在是对这个悖论投降屈服。“破天荒”地 ,本文认为仅用普通逻辑学和谬误学 ,便可以把“原始、标准、强化”说谎者悖论简易地消解  相似文献   

11.
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文艺界的老领导夏衍,临终前,病魔折磨得他十分痛苦。秘书看到这种情况,便说:“我去叫大夫来。”正当秘书开门欲出时,夏公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便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人们无法相信,“不是叫,是请”这句极为普通的话,竟成了夏公的临终遗言。  相似文献   

12.
难为白领     
难为白领岳跃国前几年,一些嘴人里时不时就冒出个“大腕”、“大款”来,那阵势就好象自己距离“大腕”、“大款”近得很,立马儿就有可能抖擞一下“大腕”、“大款”的精神,展示一下风范,可终究是“道行”太浅没有当成。说腻了,便改了话题,改成了说“白领”,并且对...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我们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基于这一道理.通过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我探深体会到教师要善于“诱思”,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问题,探索知识真谛的情绪之中,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诱思”呢?下面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近期,国外媒体纷纷评价藏匿于阿富汗深山老林“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阿富汗塔利班首领奥马尔的“功过是非”。有的称奥马尔在阿富汗的战争中经不起美军的敲打,“树倒猢狲散”;有的说奥马尔在美军的重击下,“表现不错”,避开了美军锐利锋芒,数  相似文献   

15.
治军带兵 ,素有“慈不掌兵”之说。军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它具有特殊的任务与规则 ,即经受战争考验与令行禁止的钢铁纪律。过硬的军事素质与严明的军人纪律是保证部队战斗力的两个必要条件。因此 ,在严格军事训练与维护军队纪律方面容不得半点马虎 ,来不得丝毫“仁慈” ,绝不能因感情而弱化训练与纪律 ,在这方面需要的却是“挥泪斩马谡”的铁石心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 ,“慈不掌兵”是每一个带兵者须引起高度注意的。然而 ,现在有些基层干部却对此产生了片面性、主观化认识 ,认为既然“慈不掌兵” ,那么要树立自己权威 ,就不能对士兵讲…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设计的“喀秋莎”火箭炮还没有正式定型生产,德国军事情报机构——“阿布维尔”便已经得到情报:苏联年轻的设计师利昂契夫正在莫斯科的一家科学研究所从事这种新式火炮的研制工作。出于对它的“兴趣”,德国情报部门展开了旨在获取“喀秋莎”设计图纸的“天狼星”行动。  相似文献   

17.
<正>“一分为二”的思维方法(或思考方式)占主导地位数十年.世人(包括古、今、中、外)本来喜爱犯“不当二分法”(又名“极化思考”谬误),添进这“方法”,这个谬误便如虎添翼,如鱼得水!这个“一分为二”哲学不同于西方逻辑学里的“不当二分法”.所谓“不当二分法”,就是不正当地忽略了两极之间的第三者:“中介”“中间形态”,把“不当二分”误认作“正当二分”,把“三”误认作“二”,迷失了第三个框框,犯了“假穷尽”谬误.  相似文献   

18.
思考形式种种原始思考它是人们感受到外界事物之后的自然判断或想法。这种思考受先入为主的支配。思考不深入、不全面,只反映事物的表象,很容易导致人们犯认识错误。数学思考它是按一定规则进行思考的一种形式,比原始思考高级。数学思考按严密的数学逻辑一步一步地向深...  相似文献   

19.
有则寓言故事,说的是在某岛国有眼泉水,喝过之后人会变得疯狂.除一人之外,其他人都喝了。于是,这个没喝过泉水的人,便成为真正疯子们眼中的“疯子”。  相似文献   

20.
<正>科皮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哲学教授,所著《逻辑导论》一书,包含“语言”、“演绎逻辑”和“归纳罗辑”三部分,内容丰富,笔调流畅,真能做到深入浅出的地步,难怪它被各地许多大学采用为教本(我曾从它获到许多启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