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简称马恩)在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间用德文写的一部无产阶级的纲领性文献,于当年2月第1次以单行本形式在伦敦出版.然而,在这部伟大的历史文献中却有一个较为严重的错误,即第1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开头一句话:"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对于这一错误,直到1883年恩格斯才在<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做了修正.在这个序言中,恩格斯写道:"(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那么,这一重大修正为何要等35年以后才完成呢?  相似文献   

2.
何理 《军事历史》2002,(3):8-12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实行人民战争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空前强大,成为全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历史性战略转变和复杂多变的形势是对人民军队的巨大考验,同时也将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3.
深刻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军队院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意义,正确看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军队院校所处的关键阶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把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军队院校创新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创新之路,实现军事人才培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对党各个阶段的历史做了深刻总结,在关键时刻为党和国家的前途指明了方向。三个“历史决议”一脉相承,始终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与理念。本文基于三个“历史决议”的文本分析,从理论、实践双重维度凝练百年大党的奋斗经验与历史智慧。这对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晚清史渐渐成为一门显学,说其是显学,并不在于其为学术界所推崇,而在于这段历史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有很多借鉴的地方。这是一个“传统”与“科学民主”——也就是东方和西方相遇的历史阶段。尽管是一段屈辱史,但也是国人有些糊涂却努力探索富国强民之路的一部探索史。  相似文献   

6.
20年了,《军事历史研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阐释着军事历史,同时也在书写着自己成长的辉煌历史。这是一段奋发有为、勇攀高峰的历史。从1986年创刊,《军事历史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一步一个台阶地上升。创刊时期的内部发行,并没有使他们有丝毫的妄自菲薄,却展现出开拓者的豪气和胆魄,在军事历史领域挥汗耕耘,迅速地酝酿传递思想和理论的力量,也迅速地扩大其影响。当时,虽然是内部发行,但已光焰四射。记得大约在1990年代中期,我到外地开一个理论研讨会,与会的一个资深教授知道我是政院人后,立马给我谈起《军事历史研究》杂志,夸奖之情,溢…  相似文献   

7.
长征不是红军事先设计好的走两万五千里,而是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走一步看一步,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寻找出路,保存革命的力量。作为历史研究者,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宣传长征如何伟大,而且要不断深入探索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历史经验和精神遗产。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获取的既有历史智慧的启迪,更有信仰和精神力量的洗礼。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对抗战战略思想作了科学的理论概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游击战战略理论.在这一战略理论形成的过程中,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之一的刘少奇,以其丰富的理论和大量的实践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刘少奇的历史贡献进行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9.
军事外交战略运用的历史演变,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内涵,但都反映了某一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世界观和战争观的本质内容,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从局部地域到全球空间的变迁。探析这一演变,利于我们今天不断提升军事外交战略运用水平,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创造良好外部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学习了王运华同志撰写的《更好地担负起屯垦戍边的使命》一文,觉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作品洋溢着一种昂扬向上的情绪,文章导向正确,说理有力。这篇文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兵团的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从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上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针对性、生动性都比较强,起到了解疑释惑、坚定信念的作用。这篇文章既有现实,又有历史;既有资料,又有综合;既有阐述,又有提炼。读过此文,就能对兵团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还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教育,获得启迪。这篇文章的第二个特点是,站在时代与大局的制高点上,坚持与时俱进。要使我们的事业发展不停顿,首先是理论不能停顿。政论性的理论文章,必须立足新的实践,针对新的情况,有扬弃,有创新。这篇  相似文献   

11.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决定》明确提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党在现阶段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客观依据。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从这一最大实际出发 ,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初级阶段的具体条件结合起来 ,坚持实事求是 ,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规定了我国国情、军情的基本面貌及特征 ,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立足点。真正认准并牢牢抓住这一立足点 ,才能使思想政治建设保持正确的方向 ,贴近部队的实际 ,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又不超越历史阶段。一是要在思想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上 ,坚持高格调与实…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段大变革的岁月,也是一个充彻纷争的时代,更是一个追求新生的社会,它在中国漫长而凝重的历史长链中,被命名为“春秋”。春秋时期作为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它得名于鲁国史书《春秋》。它的上限通常被确定在公元前770年。这一年,都于搞京(今陕西西安一带)的周王室,在经历内乱和外侵的双重浩劫之后,不得不放弃破落衰败的镐京,辗转向东迁徒,定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后人一般以这一年为春秋时期的起始。至于春秋的下限(也即战国的上限),人们的看法多有不同,有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而作划分的,如以公元前453年…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美军提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并很快将其发展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从1991年《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第一次使用"非战争行动"这一术语,到2006年《联合作战纲要》停止使用"非战争军事行动"这一术语,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经历了一个从酝酿、提出、发展到中止的过程。通过对这一时期美军重要条令文件内容变化的解读,可以清楚地看出该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军事学术界对新中国军事教育发展历史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如缺乏对其发展主线的研究和把握;对阶段划分大都以新中国的政治进程为依据,而不以军事教育自身逻辑进程为依据;对新中国军事教育史的研究也多是对历史事实或历史过程的描述.针对这些局限,应对传统的新中国军事教育发展历史架构进行解构,依据军事教育自身发展的逻辑,从教育类型这一角度,重构新中国军事教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刚涉足军事历史研究这门科学的时候,一位从事军事历史研究工作的前辈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搞我们这一行,最基本的是抓好两头,一头是史料,一头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就是抓理论。搜集和积累史料,提高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修养,是军事历史研究工作者的两大基本功。这是经验之谈,抓住了历史研究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里,对历史研究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早已形成了一些好的传统。在唐代,大历史学家刘知几就提出了历史工作者要有史才、史学、史识。到了清代,历史学家章学诚又提出了史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不仅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而且  相似文献   

16.
<正>地中海地区的古代文明虽然率先诞生了船,又率先懂得用帆。但接下来,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却走得稍稍快了几步。在相当漫长的一段历史里,我们的先民们的确走在了世界船舶技术领域的前沿。本期将介绍先民们几个伟大的发明:帆、舵和橹。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曾指出,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不同的内容.大战略研究正是这样随着历史的发展,把握时代的脉搏,历经了由发端、发展到不断深化的过程,并由原来仅限于军事领域的探勘拓展为对整个国家存亡兴衰的一种战略谋划.  相似文献   

18.
国防教育要突出历史和国情教育。这是因为,两者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不断强化人民的国家意识和国防意识,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目的的教育。我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中,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教训。只有了解历史,把握国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国情所决定的,坚定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信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19.
对中共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历史考察刘守仁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一贯方针。这一方针是何时提出来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共采取哪些具体政策和措施?它对两岸关系产生了哪些实际影响?时至今日台湾未能回归祖国的原因何在?本文试就上述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大陆史学界在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上取得很大成绩,其中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主要提出和讨论了历史人物评价的社会发展或进步标准、社会需要标准、生产力标准、道德及气节标准和综合标准.这些讨论深化了中国大陆原有的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理论,但在理论创新方面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