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对华威胁认知出现重大变化,视中国为“近似匹敌”的竞争对手。美国情报界作为对美国决策层进行情报保障和信息服务的重要支撑,素有评估外部威胁的职能,其情报产品也为美国决策层作出战略决策提供依据。近年来,美国情报界各成员机构依据相应情报职能,编制并发布了大量威胁评估报告,表明其威胁评估工作的重心聚焦于对中国军力、核力量、网络空间能力、太空力量、情报活动和新兴科技等复杂系统领域的搜集和分析,评估中国对美国可能产生的“威胁”,以支援美国决策层应对大国竞争中潜在威胁和危机。本文从复杂系统视角切入,分析美国情报界对华威胁评估的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中美国情报界的巨大失误引起了人们对情报界的关注。一系列调查报告,如《9.11委员会报告》、《两会联合调查报告》、《美国情报能力委员会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等陆续出台。这些报告中反复提及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美国情报界的协调问题,这是美国情报界长期存在的一个难以解开的“症结”。  相似文献   

3.
美国反恐情报工作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显示出美国情报界存在的严重问题,事后,美国以反恐为中心,出台一系列反恐法律法规,重新架构情报体系,改革情报生产,加强国际反恐情报合作,以应对其认定的当前主要国家安全威胁———恐怖主义。美国当前情报运行机制可为我国边防情报工作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美国家情报大学转隶至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正式成为全美情报界的大学,实现国防情报教育向国家情报教育的转型升级,达成情报界建设服务整个情报界直属院校的初衷。作为国家情报改革的重要创新之一,该校形成了适应未来需求的世界先进情报教育院校建设理念和实践。本文基于美国家情报院校教育体系性和发展性视角,聚焦近几年大学迁址、转隶最新情况,贯通思考大学的整体建设脉络,从宏观战略层面对其建设原因、举措及特点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宋晓东 《环球军事》2010,(12):42-43
2010年5月20日,美国第三任国家情报总监丹尼斯·布莱尔向他所领导的美国情报界发表声明.“将于近日正式辞职”。从2009年1月19日正式上任到2010年5月20日提出辞职,布莱尔在国家情报总监任上只干了16个月,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团队第一位中途“下课”的高级官员。  相似文献   

6.
王谦 《现代军事》2010,(2):73-77
美国第三任国家情报主任丹尼斯&#183;布莱尔于2009年8月(9月15日对外公布)颁布了美国情报史上的第二份《国家情报战略》。自2005年10月美国第一份《国家情报战略》颁布后,该战略就确立了自己在指导美国情报界总体建设与转型上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7.
杨一帆  申展 《军事文摘》2023,(19):25-28
<正>国家情报战略是美国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成分,它在明确美国情报界对于国家安全环境的威胁认知基础上,指导未来四至五年美国情报界的战略行动。继2005年、2009年、2014年、2019年先后发布4版《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以下简称《战略》)之后,美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于2023年8月10日正式发布新版《战略》报告。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6年起,美国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每年都发布一版《美国情报界年度威胁评估》(Annual Threat Assessment of the U.S. Intelligence Community,以下简称“《评估》”),对美国在全球面临的威胁进行总体评估。该《评估》是美国情报界的战略性情报产品,对美国的战略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因此,针对最新发布的2023年《评估》的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影响进行具体分析,有助于从战略层面上把握拜登政府治下的美国情报界未来一年的战略方向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情报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深莫测。这种神秘感主要来自情报工作隐蔽性的需要,同时也有情报界自我制造的虚幻。美国中央情报局号称“世界上最公开的情报机构”,但保密仍然成为一种传统,甚至被人们称为“保密文化”。在冷战期间,中情局  相似文献   

10.
<正>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把矛头指向中国,包括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进入2022年5月,俄乌战争陷入了明显的胶着状态,与此同时,美国情报界高官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妄议台海局势,并再次强行将中国台湾与乌克兰相提并论。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声称,美国情报界认为,中国正在积极尝试建立一支“即便美军干预,也能接管台湾”的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11.
王鑫 《国防科技》2003,(4):72-73
早在美伊对抗双方调兵遣将之时,在广阔的范围内,激烈而形式多样的情报信息战就已开始。综观美伊双方各个领域的情报对抗,表现出了以下的特点:一、无孔不入 自从海湾局势升级以来,美加紧了对伊拉克全方位多方式的“偷窥”。从太空到地面,用卫星派特工,达到了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地步。在太空,有美“太空谍眼”——家族庞大的军用卫星群。目前在海湾上空的通信及间谍卫  相似文献   

12.
恐怖主义犯罪是威胁新疆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反恐情报收集工作是新疆反恐维稳工作的前提。将“爱民固边”战略方法与公安边防反恐情报收集工作相结合,指出“爱民固边”战略在新疆反恐情报收集q-的应用问题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方法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爱民固边”战略优势,维护新疆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从新版《国家情报战略》看美国情报转型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谦  马勇 《外国军事学术》2010,(3):71-75,31
出于国内外形势压力及情报界进一步转型的需要,美国于2009年8月正式颁布了新的《国家情报战略》。作为美国情报界建设与转型的最高纲领,该战略提出了四大战略目标,支撑战略目标的13个具体目标与实现手段,这一蓝图折射出了未来四年美国情报转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KH-7间谍卫星是冷战时期美国情报能力的标志,被美国情报部门誉为“太空中的来复枪”,因为它可以瞄准一个目标,并送回精确的照片,它也是美国空军在太空侦察领域取得的首次成功。美国由此进入高清晰卫星照片时代。  相似文献   

15.
郭健  王磊  许庆 《军事历史》2023,(3):99-104
自进入太空开始,美国依据国际环境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其太空战作战理论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安全。按照战略侧重点的不同,美国太空作战理论长期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可分为美苏冷战、全球反恐和重回大国竞争三个时期,先后出现了“太空控制学说”“太空庇护所”“新边疆”等理论,在开发和利用太空的能力不断提升过程中,“太空控制”理论逐步占据了主流,共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太空作战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美国情报界最大的困扰不在于收集情报.而在于处理情报。当大量的信息从各种机载传感器和陆基传感器涌来时.军事情报分析人员不可能对它们全部进行处理.因而也就不可能把部队真正需要情报传递给他们。  相似文献   

17.
日前,被誉为印度“情报之父”的84岁的印度情报界鼻祖纳斯·考在新德里逝世。这个最神秘的人一生充满了传奇。他的名字曾经被载入《世界头号情报人物传记》。他的逝世标志着印度情报史上一段辉煌时期的结束。 甘地总理身边最信任的人 纳斯·考1918年出生在印度北部城市贝纳勒斯,大学毕业后进入印度警界,1947年印度独立前加入了当时由英国人创建的印度情报局,成为情报局中首批印度教官。印度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情报界代表性人物的代表作品为线索,从开启情报科学大门的谢尔曼·肯特,到探索情报领域真理的罗伯塔·沃尔斯泰特,再到采用科学方法分析情报的小理查兹·霍耶尔。阐述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军事情报领域中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倡导科学地看待情报课题,履行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9.11”事件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报告。这些报告反映出,美国提升了情报工作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地位;美国情报界针对面临的新挑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谋求“情报优势”。“9.11”事件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冲击,使美国决策层对国家安全环境和安全战略重新进行了审视和评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主要有:2001年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2002年先后公布的2003财年《国防报告》以及《国家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美军为了在阿富汗推行“新战略”,派出了一支由美国海军陆战队女兵组成的特别行动队(Female Engagement Teams,简称FETs),主要活跃在阿富汗的城镇和乡村。她们在美军的强势军事占领之外,以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宣扬美国的价值观,影响当地的妇女群众,并为美军搜集各种情报,成为引人注目的“红粉军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