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拉姆斯菲尔德执掌美国三军后,为适应冷战后军事变革的需要,启动了美军最大规模的“变脸”,即所谓的美军“军事转型”,由此引发了世界军事领域的“转型热”。军事转型为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军事速胜起了很大作用。然而,美军的军事转型并没有对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稳定局势、促进经济发展起到多大作用。美军被迫再次进行“转型”,将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到非军事领域,承担起包括人道主义援助在内各种民事援助任务,美军从一支战斗队转变为援助队。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声音     
《环球军事》2012,(3):5-5
“有些人认为美国在衰落,甚至美军也在衰落,但事实并非如此。我觉得世界应该了解的是:美国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我们希望保持头号军事强国地位,谁都别搞错了。”——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1月8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警告对手。不要对美国削减未来10年军费开支的计划作出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3.
美国政府决定.为适应2l世纪战争的需要,美将在未来10年内将6至7万人的作战部队以及10万名文职人员和家属从驻欧亚基地撤至本土.并同时宣布全球部署调整的总体计划,这标志着美军部署调整进入新的实质性阶段这是布什政府为适应新安全环境所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是美军事战略的具体体现和深化,也是继1992年美军编制体制大规模调整后美军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海外军事部署调整.将对世界军事形势以及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不能不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关岛:美军经略亚太的“桥头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美军对驻亚太地区军事力量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以增强未来干预亚太局势的能力。除缩小在日本、韩国等“前沿地区”的驻军规模,调整驻韩美军的部署和职能外,军还加大了在关岛这一战略中枢的军事力量部署,将大批先进的战机和海军舰艇部署在此,使其成为美军对亚太地区实施军事威慑的重要前进基地。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特种作战部队中的一支精英力量,美军海豹突击队无论在越战期间,还是在海湾战争,或是在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打击等行动中,他在侦察情报、排雷破障、解救人质、反恐怖、佯动欺骗等军事行动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取得骄人的战绩。但美军“海豹突击队”并不是在每次执行任务时都非常顺利,实现美军“零伤亡”的目的,有时还会因遭对手的强烈抵抗或用兵不当而带来惨重的伤亡.  相似文献   

6.
5月31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新加坡出席第二届亚洲安全会议时宣布、美国正考虑调整亚太地区军事部署,适当减少部队规模、提高机动能力,增强对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6月份以来,关于美将从朝鲜半岛、日本撤退的声音甚嚣尘上。难道说美军真的打算撤出其在东北亚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老巢”,或者减少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用心何在呢?且让我们看看美军葫芦里装的究竟是什么药——  相似文献   

7.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最先进的军事航天力量,在多次局部战争尤其是近期的海湾战争、“沙漠之狐”行动和科索沃战争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军事效益。从实战中尝到了甜头的美军,经过冷战结束时的短暂犹豫之后,随着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启动,近年来明显加快了军事航天力量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世界各国普遍奉行“质量建军”原则。到20世纪末,军队建设基本上完成了由“大战争型”向“局部战争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机械化军事向信息化军事的转变。进入新世纪,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变化,各国普遍思考如何实现军队建设的“跃升”。其中,美军提出的军队建设转型的思路引起各国军队的强烈关注。美国军方一直在探讨转型方案,“9·11”恐怖袭击使其军事转型加快了步伐。美国当权者认为,美军需要减少过多的海外军事  相似文献   

9.
彭睿 《当代海军》2008,(9):13-15
据报道,美军7月19日至8月2日,在关岛部署6架号种未来40年不过时”的隐形战斗机——F-22A“猛禽”战斗机,以此继续加强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力量和反应速度。这只不过是美军太平洋军事部署调整的冰山一角。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蒂莫两·基廷上将早在2007年9月份就强调,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正在进行全面调整,并且.将一直持续十年之久。基廷表示:“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压倒性优势,不管是在武器数量、作战能力、或者其它备方面。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的所属部队必须保持能在任何情况下,任何环境中占据优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08,(3):60-61
英国《经济学家》2007年10月刊文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内部正在激烈的争论关于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由此而牵涉到美军未来的模式问题。由于美国的联盟和义务遍及全球,美国希望拥有“全套”军事能力,能够应付从全面战争到小规模治安行动在内的各种情况。但是.不同能力在其中所占的确切比例却引发了巨大争议。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民营公司发挥了巨大的军事作用,为美军的作战行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民营公司表现出来的军事功能,使传统的企业性质定位面临新的挑战,即在现代战争中,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非军工企业可能会具有相对的“军事性”,在此情况下,挖掘非军工企业的军事功能将成为未来国家发展战略关注的焦点。实践中,国家应顺应时代发展和军事变革需要。不断拓宽视野,对企业性质重新定位,并对具有较强军事潜力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在实现国家安全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10月7日开始,美国对塔利班的军事打击进行了两个多月。在长时间、大规模的持续作战行动中,美军的各式导弹、炮弹又是如何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前线的呢?  相似文献   

13.
“阵风”、“幻影一2000”战机‘在北非上空呼啸,“战斧”巡航导弹撕裂地中海空气……法国、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3月19日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这是继1986年美军发动“黄金峡谷”大规模突袭行动后,利比亚再次遭到西方的军事打击。军车被炸、建筑毁坏、平民伤亡……一已然动荡的利比亚,在轰炸中面临新的战火与危机。  相似文献   

14.
卢春黎 《环球军事》2010,(24):22-24
由“天安”舰事件引发的朝鲜半岛紧张关系,导致今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韩国与美国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军事合作,其中以联合军事演习最为频繁,其频繁程度基本上达到每月一次。特别是11月23日朝韩发生交火事件后,美韩在黄海举行了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美军的“乔治·华盛顿”核动力航母也进入黄海参加了演习全程,凸显美韩军事合作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15.
彭冲  陈和彬 《环球军事》2014,(18):31-33
8月12日,在悉尼举行的美国澳大利亚年度部长级定期磋商会议上,美国和澳大利亚正式签署了一份为期25年的军力部署协定,为美军扩大在澳大利亚的军事存在确立了法律框架。根据这份协议,未来将有2500名美军在澳大利亚轮驻,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军事革命的基本动因是把美军建设成作战能力很强的信息化军队,以称霸世界;美国军事革命的现状是仍处于初始阶段;美国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是,美军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最终把自身建设成信息时代的军队。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台独势力的不断增长.台海两岸多次出现危机,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在军事上也相应地做出了反应,从近年美军干涉台海危机的情况可以看出.未来台海一旦出现冲突.美海军将首当其冲地介入,其可能的介入程度及样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美军网络作战能力建设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新彬 《现代军事》2009,(12):78-81
2009年5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加强美国国家网络安全发表电视讲话表示,“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已经成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和军事威胁之一,网络空间以及它带来的威胁都是真实的.保护网络基础设施将是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为落实奥巴马的这一讲话精神.美国防部迅速对原有的美军网络战指挥机构进行了整合。  相似文献   

19.
军事科学院战略部正师职研究员陈伯江大校于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在美国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外交研究所进行客座研究期间,以“军事革命、未来战争与美国的国防发展”为题,访谈了美国18位高级将领、官员和著名学者,其中包括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前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安东尼·莱克、国会国防问题小组委员会主席菲利普·奥迪恩、前参联会副主席威廉·欧文斯上将(退役)、国防部基本评估办公室主任安德鲁·马歇尔博士、助理国防部长帮办小詹姆斯·米勒博士等。内容涉及美国当前这场军事革命的由来、发展、实质及对美国军队发展的影响,美国对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及未来战争的看法,美军“2010年联合作战构想”及面向下个世纪作战理论的发展、美国跨世纪的国防发展构想等。读者关心的问题。本刊将陆续刊载这些访谈录(内容上稍有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争表明,美军的军事行动越来越依赖于军事和商业空间设施。若没有 GPS 导航、高分辨率成像、信号侦察以及通信等各类卫星,美军将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现有的军事优势。假设伊拉克拥有一定的太空战能力,使美国损失几颗关键的卫星,恐怕美军只能花1~2个月时间,被动地等待补充所需的卫星。此外,为了对付所谓的“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的威胁,美国希望能在航天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