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马路遇到老人扶一把,乘车见到老人让个座,雨天碰到老人打打伞。这样的事,在我们中间并不鲜见,大多数人也都能做到。但是,要坚持几年、十几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军事科学院警卫连一班却把照顾孤寡老人的活动坚持了25个年头。  相似文献   

2.
黄屡灿 《政工学刊》2003,(10):44-45
有一则广告说:“30岁的年龄60岁的心脏;60岁的年龄30岁的心脏”,那是推销药品。我想如果把这则广告改一字,换成“30岁的年龄60岁的心态;60岁的年龄30岁的心态”,那就是一棵“常青树”。放下,有无尽的乐趣我是个幸运的人,少年时就给老一辈革命家站岗放哨,接受革命熏染;可我又是个多苦多难的人。“文革”中我无端蒙冤,之后又受“左”的迫害,白白浪费了我15年的黄金年华。等到彻底平反,我已是54岁的人了。平反不久,我以“正团待遇”退休。有战友说我太“亏”了,让我找一找,我没找。找啥?政治上彻底平反,就够了。个人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该扔就…  相似文献   

3.
一天,我陪战友到武警上海总队医院看病。候诊时,只见斜对面一位年约80多岁的老人一手拿着一团糍饭,另一手拿着一袋牛奶喝。一旁娴静的老伴正笑眯眯地看着他吃喝,还不时地帮老人拉一拉披在身上的衣服。他们亲密地交谈着,声音一高一低,让我怀疑这对老人不是来看病,倒像是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谈笑消闲。感动地望着这对老人,我开始想像他们年轻时的岁月。他们热恋时是否立下过“海枯石烂不变心”的誓言;他们新婚时是否也卿  相似文献   

4.
陈云志 《政工学刊》2003,(11):53-53
生活是个大课堂,有一种东西经常让我们感动,令我们振奋,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它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它能激发你勤奋学习、履行职责,可以把懦弱变成勇敢,让勇敢变得坚强,照亮心灵,照亮未来! 写下这个题目,想到4月25日《解放军报》刊登的一则报道:第二炮兵某指挥中心承担了一项投资上千万的大型科研项目,党委决定由一个大学毕业不到两年、只有26岁  相似文献   

5.
"您别着急,先用塑料袋裹一下,我这就带修理工过去,注意卫生间地滑,别摔着……"3月25日,九师一六六团星光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新华刚组织居民代表开完植树造林动员大会,就接到绿苑小区居民崔冠一老人的求助电话。在电话中,朱新华细心地嘱咐着老人。  相似文献   

6.
干脆、爽朗,年近80岁的孙凤美老人一口气爬到六楼,真让笔者感到不小的惊讶。老人住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西街杏林社区,家中的陈设很简单,一张补拍的婚纱照让笔者不由地感到老人心底的幸福。回忆当年,说起昔日的苦难和斗争,老人仍难释怀。社区的李书记向笔者介绍,第一句话就是:"老人参加革命早,17岁就入了党。"  相似文献   

7.
许德斌 《国防》2014,(2):71-71
正去年圣诞节刚过不久,美军北美联合防空司令部就开始在他们的网站上介绍下一个"追踪圣诞老人"的计划,并专门设置了互动窗口,让全世界的人们参与进来、共同设计。这就是从20世纪50年代延续至今的"追踪圣诞老人行动"。1955年,一家美国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广告,鼓励孩子们"给圣诞老人打电话"。由于印刷错误,号码被印成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晴今天早上在上班的路上,我无意中听见两位老人在说地下室的灯不亮了,去拿东西很不方便。于是,我走上前去向两位老人打听是怎么回事,老人见我问,其中一位认识我的就说:"小邓啊,我们老了,地下室过道里的灯不亮,太不方便,你们社区能不能  相似文献   

9.
一青年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福,终日愁眉不展。这一天,走过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为什么不高兴啊?""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老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假如今天我折断了你的一根手指头,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不干!"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假如斩断你的一只手,给你1万元,你干不干"?"这也不干!""假如让你马上变成  相似文献   

10.
2月20日,司马义·依力牙孜指着远处的防风林带对我们说:"知道吗?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连队的沙包都绿起来。"27年,种下了近4万棵树都已成活,这在极端缺水的哈密地区可以说是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一位年近七旬的维吾尔族老人——司马义·依力牙孜。司马义·依力牙孜是农十三师黄田农场三连的退休职工,一辈子生活、工作在三连的司马义·依力牙孜对三连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前,黄田农场三连四周都是沙漠,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水在这里是最珍贵的。一到刮风时节,黄沙吞噬农田,职工们很难致富。看到这种状况,司马义·依力牙孜决定承包荒漠,种植树  相似文献   

11.
固始县南大桥乡董营村李营组民兵排长朱仲祥等10位 民兵,义务照顾“五保”瘫痪老人,7年如一日,在当地被传为佳话。1990年7月23日,朱德发老人膝关节炎严重恶化,导致下肢瘫痪。老人年事已高,膝下无儿无女,生活不能自理。民兵排长朱仲祥同妻子一道主动伺候老人,同时朱仲祥将10个民兵编排日期,轮流照料老人,体贴备至。今年7月25日,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19日,由广州飞往纽约的南方航空CZ339航班上,一位老人突然无法排尿,有撑破膀胱的危险,危急时刻两名中国医生挺身而出,自制吸尿装置,并用嘴帮老人吸出尿液,让老人转危为安。我们在为广州医生的职业道德所感动的同时,也有必要做下这方面的科普。一、航空旅途中老人为何会突发排尿困难?排尿困难主要指的是尿液排出不畅,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膀胱里有尿却排不出的现  相似文献   

13.
正陈泽河老人拿出了一枚纪念章,这是一枚2005年由中其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给红军失散人员的光荣纪念章。纪念章上原有的固定装置,已经被老人用别针替代,外表所镀的颜色也已经失去光泽,看得出这枚纪念章利用率很高。  相似文献   

14.
1991年9月18日,湖北省郧县梅铺镇盘道营村一家四合院里。一片欢声笑语。一对年过半百的老人披红戴花,正在举行着一个俭朴大方的婚礼。村民们一面嚼着老人李保兴和金凤芝甜蜜的喜糖,一面传颂基干民兵三妯娌为公爹当红娘的佳话。 1990年,50岁的李保兴老伴病逝。3个儿子虽然个个孝顺,但因都在外地做生意,难免侍奉不上。3个儿媳刘丽英、蒋翠平、李风兰,最大的25岁,最小的22岁。三妯娌一个赛一个对老人知寒问暖,可是终究有  相似文献   

15.
侯万里 《兵团建设》2012,(18):21-22
正今年68岁的袁耕旺是农二师三十四团六连职工。去年,他享受了团场保障性住房政策,一家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这让老人欢喜不已。"现在团里的政策好,盖了很多楼房,我们的生活和城里人没有什么区别了。"袁耕旺老人感慨道。这仅仅是兵团加速推进城镇化的一个缩影。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年多来,兵团城镇化工作呈整体推进之势,编制完成兵团城镇体系规划,启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1日,双休日。他又一次走进那个让他再熟悉不过的院子。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是第多少次来这里了。只知道当兵15年,有14年的节假日大部分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只知道他每次到来,老人们脸上溢满了舒心的笑容,孩子们欢呼雀跃。只知道每次来到这里都能找到久违的亲情,都能演绎出一幅“军民一家亲”的动人画面。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一个温暖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开来。故事起源于3张温暖的照片,一张照片是一个女孩的侧脸,可以看到这位女孩一双大眼睛中闪烁着万分焦急的神情,另外两张照片是女孩的背影。让人感动的是:身穿深色毛衣的她,一头长发束在脑后,两只手交叉在一起,挤压着老人的胸腔;她俯下身子,埋着头,为一位老人做人工呼吸。这个故事就真实发生在一列火车上。这3  相似文献   

18.
川东白马山区一日。乡间小道上,几名汉子在一老人的带领下,抬着1名腿部受伤的年轻人,行色匆匆地赶路。原来,时值1995年武隆县车盘乡的民兵点验,基干民兵吴敏因腿部受伤无法参加,便让其父请人抬着自己,跋涉10里山路,按时参加了点验。这就是一个普通涪陵人的国防观念。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月25日上午,我和张克勤、刘景范同志在中航苑4号楼(现航城大厦)门前迎接前来参观视察的邓小平同志。 早在24日晚上.深圳市委盛秘书长就给我家里来电话.说是小平同志已经到了广州.明天要来深圳参观视察,市委决定让小平同志到中航参观,让  相似文献   

20.
法官信箱     
我部驾驶员小邓去年年底因公出车时,违反交通法规撞倒了一名正在过斑马线的老人,导致老人身体多处受伤,花去住院费、医疗费和康复费等几万元。交警部门认定小邓对这起事故负全部责任。我部在对老人进行妥善赔偿后,对如何处理小邓形成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给予小邓行政处分;第二种意见认为,既要对小邓进行处分,同时也要让他个人承担部分赔偿费用,以减轻部队的经济损失。请问能采纳第二种意见吗?——某部直工科助理员许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