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2003年开始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取得了更迭萨达姆政权的巨大胜利,但美军作为占领军的存在使之随即陷入游击战泥淖,在临时“自愿联盟”瓦解后,美军开始从伊抽身。本文从大规模作战阶段、稳定行动阶段、主要经验教训和未来形势展望四个方面对伊拉克战争及战后形势进行了总体述评。  相似文献   

2.
汉朝与匈奴战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匈几百年的大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对汉匈双方谁是主动进攻方,谁是防守方历来有所争议.怎样去客观地判断进攻方,不妨从战争的起因、目的和结果以及军事力量、战略意图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较全面地认识这一问题.还有关于汉朝战胜匈奴皆因骑兵数量多这一观点,笔者认为颇有不妥.从白登之围到汉武帝时期多次出击匈奴的诸多战例中,可以看出汉朝取得胜利并非因骑兵数量多所致.  相似文献   

3.
2008年俄格因南奥塞梯问题而大打出手,主要作战行动历时五日,故此次冲突被称为“五日战争”。本文从南奥塞梯问题的由来与升级、俄格五日战争的简要经过、俄格作战行动评介、五日战争的战略影响五个方面对俄格五日战争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关注克里米亚战争,紧紧围绕战争的主要缘起、具体进程和如何终结,撰写了大量的战争述评,把战争控制问题纳入理论视野.他们的战争控制思想可以初步归纳为,国家政体和政略特征对战争控制的影响当属首要,政府宣传与公众舆论对战争控制的影响愈发凸显,运用正确灵活的战略战术是战争控制的重中之重.这一思想,对于认识和掌握控制战争的基本规律,更为精准、有效指导和实施战争控制实践,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阿富汗战争是“9.11”事件后美军以反恐为名针对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进行的一场非对称战争。本文在总结阿富汗战争发生的背景、战争的主要阶段、战争指挥体系和部队指挥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战争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人们还处于欢庆新世纪“阳光璨烂”的时候,令举世震惊是:2001年9月11日,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却受到了自建国以来绝无仅有的恐怖主义的重袭,消息迅速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由此美英军队立即展开了向隐藏头号国际恐怖主义集团头子本.拉登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开战。从而掀开了新世纪头场战争的序幕,并向世人清楚地展示了新世纪反恐怖战争的画面。  相似文献   

7.
战争控制工程是以现代系统科学、信息科学和控制科学为指导,运用现代工程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战争系统全过程实施管理与控制的活动.本文首先讨论了战争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内涵,其次分析了战争控制工程产生的原因,最后重点阐述了战争控制工程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通过战争实验可以对战争计划与方案、武器装备体系效能等进行充分地研究,也可以对人员进行有效地培训.战争实验工程是对实验战争过程和试验战争计划的实验活动进行系统化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本文重点描述了战争实验、战争实验活动及其对战争实验工程的需求,阐述了对战争实验工程的三大研究内容,即战争实验空间的设计与规划,战争实验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战争实验团队的协调与管理,最后简单介绍了实现战争模拟技术在战争实验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战争债券作为战争动员的有效工具,在从独立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的战争筹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战争债券筹资功能的演变与美国财政体制、经济实力和人民参战意愿的变迁密切相关。新世纪美国政府为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重启战争债券的发行,但付出的财政代价高昂。  相似文献   

10.
朱正福 《国防》2001,(10):24-2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研究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类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战争动员准备,对于驾驭未来战争,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改变传统军工产业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在分析我国军工产业发展阶段和市场化改革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军工产业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选择以及依托资本市场实施"五步走"战略做大做强我国军工产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联军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迄今为止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战争,也是一场遭到大多数国家和民众(包括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质疑和反对的战争.  相似文献   

13.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台湾史学界在抗日战争研究的态度上 ,经历了一个潜移默化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一个特定的领域折射出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迁 ,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台湾岛内民众的观念、情感和心理状态。及时、准确地把握这些情况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祖国统一大业的各项工作。一、台湾岛内对抗战史研究的概况和特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是国共双方、海峡两岸最为重视的一段历史 ,也是两岸学者共同语言最多的一段历史。就各有关方面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研究情况来看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 949年到 1 979…  相似文献   

14.
英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官方史书卷轶浩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为代表。学术性和严谨性是英国二战官方史学的特点。因为有政府的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使用了官方机构的档案资料,直到今天仍有参考价值。限于各种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主题不平衡,内容上有重叠,对于个人著述的重视不够,对于其他国家的贡献没有提及。  相似文献   

15.
抗战八年,国民政府经反复争取,获得了一定数额的外国军事援助。这些外国军事援助有助于正面战场的维持。本文从总体上考察了战时外国军事援助的基本情况与主要内容,力求在此基础上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越战以来 ,在美军进行的几场现代高技术战争中 ,战时新闻管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 ,理念不断更新 ,手段逐渐改进。美军战时新闻管制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其基本流程包括界定问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评估方案。越战以来美军战时新闻管制变迁的历史特点有 :新闻管制纳入作战体系、政策的非延续性和针对性、政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一、台湾的战争动员体制国民党政权败亡台湾后,将反共保台并伺机反攻大陆作为其战争准备的着眼点,于1950年1月27日,颁布了《反共保民总体战动员纲要》,声称要实行兵农合一制度,对大陆“实施人力、物力的总体战”。台湾各县市也组织了“反共保民动员委员会”。1967年2月,台湾当局又成立了“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会议”,由“总统”担任“国家安全会议”主席,“副总统”、“行政院”正副院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经济部长”及各委员会主任为委员,负责“国家总动员的决策及其他有关动员戡乱的重要事项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江南地区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武装在苏、浙、闽、皖、赣等江南国统区长期坚持和开展的敌后斗争。江南地区各游击武装从隐蔽坚持到逐步恢复、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全面胜利,不仅保持了江南革命战略支点地位,开辟了第二战场,而且还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的战略支点,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ooming literature on civil war. It presents the major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key empirical results on the determinants of civil war. The paper identifies controversies in the field and suggests ways to improve and organize our research. The conclusion outlines possible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on civil wars.  相似文献   

20.
Conventional wisdom on the phenomenon of war is criticised for providing little relevant guidance to deal with the security challenges of our era. One reason is that this attitude uncritically assumes power as synonymous with force. In response, ‘productive war’ is here proposed as a re-conceptualisation of war based on Michel Foucault's alternative understanding of power. Productive war appreciates the role of violence but subordinates it to non-kinetic dynamics influencing the dimension of meaning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This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provid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o deal with the dynamics of political mobilisation essential to create public support for nation-building abroad and for visions of world or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