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机载反辐射导弹在攻击移动目标时容易受雷达关机影响而丢失目标,和常规主动雷达制导的反舰导弹协同攻击可以有效对抗目标雷达关机。为了达到协同作战目的,载机起飞前已知目标信息情况下,通过计划协同算法确定协同作战方案,方案包括载机和导弹各个航路点位置和到达该位置的时间点,然后按照在机场起飞前就制定好的方案实施具体作战行动。对计划协同算法进行了实例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2.
在多批次多数量的反舰导弹从多个方向对敌舰艇进行饱和攻击的决策过程中,如何选择出最优的航路组合是提高反舰导弹作战效能的关键问题。在综合分析反舰导弹航路选优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导弹航路选择的优化模型,并针对导弹航路选优问题,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二层遗传算法。仿真分析了多火力单元多目标导弹攻击的航路组合优化问题,得出了有效的导弹攻击航路。通过验证,说明了二层遗传算法在导弹航路规划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面舰艇编队对海攻击时,舰载无人机实施电子干扰掩护反舰导弹突防的问题,从单架舰载无人机对单舰实施电子干扰的压制近界分析入手,以无人机的最优空间配置为目标,构建了舰载无人机单机和多机对舰艇编队各舰雷达有效干扰区分析模型和阵位配置优化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了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反舰导弹"双一"攻击作战中航路攻击角的制订缺乏定量依据、飞行航路中转弯角影响考虑不足等问题,研究最大攻击角计算方法。从反舰导弹飞行航路的航路点数量、转弯角、航路点间距、航程等方面对约束条件进行建模;提出了以攻击角最大、航程最短为目标函数的双目标规划方法;分析了航路点间距、航路点转弯角之间的关系。最后仿真计算了航路点数量确定与变化两种情况下的最大攻击角。结果表明:随着航路点数量的增加,反舰导弹最大攻击角迅速增大,但对反舰导弹的航程提出了更高要求;若过度追求大攻击角,将难以发挥反舰导弹的射程优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人工势场法在路径规划中的应用,提出了具有简易数学形式的伪人工势场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对多枚反舰导弹航路规划问题进行了描述,引出了"影子导弹"的概念,并通过仿真实现了伪人工势场在多枚反舰导弹的协同航路规划中的应用,讨论了不同引力系数条件下的航路规划效果,并对饱和攻击效果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多枚反舰导弹饱和攻击航路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6.
反舰导弹攻击方向的选择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航路规划能力的反舰导弹能通过选择合理的攻击方向对舰艇进行攻击,从而大大提高导弹的突防概率。针对单舰和不同编队形式的舰艇目标,选取了典型代表作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攻击方向对反舰导弹突防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选择合理攻击方向的依据,并进行了相关仿真计算。结论表明:针对单舰目标,可以两发导弹按90°夹角对目标实施两方向齐射;针对单式队形的舰艇编队,可将导弹的攻击方向选择为编队队列线方向;针对复式队形的舰艇编队,齐射导弹的攻击舷角应小于相邻两舰协同反导时导弹相对被攻击舰的最小舷角,从而尽量阻止敌方舰艇编队协同反导。  相似文献   

7.
反舰导弹对岛礁区目标的搜捕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打击岛礁区目标时反舰导弹搜捕概率计算问题,通过分析末制导雷达实际搜索过程和捕获条件,构建了目标选择规则,建立了岛礁影响下的反舰导弹搜捕概率计算模型,给出了综合距离、方位、分辨率和目标选择的搜捕判据,并依据概率分布函数,研究了反舰导弹自控终点散布、水面舰艇机动模型及其对搜捕概率的影响。最后仿真分析了目指坐标位于岛礁四周不同位置、搜索扇面变化对搜捕概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水面舰艇靠近岛礁、或位于岛礁后方长条形区域内时,搜捕概率越低;位于岛礁前方即使距离较近时搜捕概率也较高;距岛礁较近时,较小的搜索扇面更优。  相似文献   

8.
岛礁区作战中,具有二次开机的雷达制导导弹开机后极有可能漏捕目标而错捕岛屿。针对该问题,研究利用适量降雨衰减毫米波雷达的作用距离,使得导引头在全程搜索飞行的过程中先捕目标而不捕岛,到达与末制导雷达提前开机一样的作战效果。基于雨天背景,分析了降雨对毫米波雷达作用距离衰减的影响,总结了毫米波制导导弹打击岛礁区附近目标作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对反舰导弹岛礁区作战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择合理的攻击角规划出符合作战要求的飞行航路,反舰导弹按照选择的航路飞行对目标实施攻击。攻击角选取得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导弹航路规划的成功,而且还影响到导弹末端的捕捉概率。研究了反舰导弹的航路规划反推航路算法及末端捕捉概率模型,经过仿真试验给出了攻击角的选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反舰导弹航路规划面临的动态威胁环境和多平台协同打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双向RRT算法的反舰导弹协同航路规划方法。采用动态坐标设置动态威胁,实时地避开动态威胁;通过取预规划终点方法,实现对目标的时间和空间协同打击;结合量子进化思想,将RRT算法中的扩展方向量子化表示,提出了一种量子双向RRT算法,并应用于航路规划。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规避动态威胁和解决多平台反舰导弹航路规划的协同问题,并显著地改善了RRT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得到了航程更短的航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面舰艇编队对海攻击时的目标识别需求,提出了舰载预警直升机引导舰载无人机实施对海目标识别的协同样式。从引导识别的基本过程入手,建立了舰载无人机占领预定识别阵位的运动要素计算模型;基于以最短时间到达预定识别阵位的要求,建立了舰载无人机目标识别时,相对舰载预警直升机阵位配置的拟合模型,并针对舰载无人机识别时的反应时间和识别距离,建立了舰载无人机阵位配置的修正模型,为水面舰艇编队对海攻击中的目标识别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多无人机协同攻击航路规划问题,基于一种雷达威胁等效方法,以及无人机在不同姿态下雷达散射截面RCS(Radar Cross-Section)值随之改变的特性,结合多机作战战术思想,提出了一种多无人机梯次协同攻击同一目标的方法,并利用Dijkstra算法进行多无人机航路规划.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反舰导弹群协同打击在线目标分配问题,在多枚导弹区域覆盖攻击的基础上,建立多枚导弹在线目标分配模型,通过导弹与导弹之间的即时数据交互能力实现多弹协同攻击在线目标分配。  相似文献   

14.
反舰导弹攻击三位一体图形化战术决策,是将反舰导弹攻击时的捕捉概率决策、火分目标决策、航路规划决策等三种决策合为一体,以图形化的操作界面作为主要的决策交互手段,通过对各种图形的操作达到战术决策的目的。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反舰导弹攻击三位一体图形化战术决策的基本思路、决策过程、设计原则、作战流程和图形设计,对开展反舰导弹攻击战术决策软件的研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遗传算法反舰导弹航路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路规划作为提高反舰导弹作战能力的重要措施,目前正逐渐被反舰导弹所应用。结合反舰导弹自控飞行特点,系统分析航路规划过程中各个航路点的约束条件,并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数学建模和计算机编程,顺利实施了导弹航路的最优求解和航路的自动标绘,为指挥员实施导弹攻击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进化算法的多无人机协同航路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突防航路时域协同指数、空域协同指数、突防时长指数和受威胁指数为规划目标,以最小直线航路段长度、可飞空域、续航能力和进入任务航路方向为约束,构建了多无人机协同突防航路规划模型。结合模型特点,利用合作型协同进化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代海战中空袭目标的特点,确定雷达哨舰在编队对空预警中的前出阵位。论述了雷达哨舰在编队对空预警中的使用原则,分析了影响雷达哨舰前出阵位的各因素,建立了雷达哨舰阵位配置和预警机动区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7.0工具仿真计算了模型中各参数对哨舰前出距离和预警机动区面积的影响,得到了雷达哨舰配置的约束条件,可为对编队组织对空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潜艇攻击多个目标条件下射击阵位选择及占领射击阵位机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多目标战场态势及攻击模式对占位机动的影响。将多目标战场态势分为编队多目标和一般多目标两种情况,将多目标攻击分为同时攻击和连续攻击两种模式,分别研究了射击阵位选择的基本原则以及潜艇占领射击阵位的机动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确定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反舰导弹到达航路规划终点时,由于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具有一定误差,导弹与各个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难以确定,增大了导弹发射前装订末制导雷达搜捕方案的难度。因此,建立了一种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确定模型。整个模型在大地坐标中推演,并避免了传统计算模型中蒙特卡罗法带来的多样本大数据的计算,因此该算法的实用性与计算效率得到提高。建立模型时需要根据导弹末制导开机点误差散布参数与导弹同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构建战场参数模型;其次,根据导弹理论开机点、误差散布圆、目标位置信息与雷达搜捕模式信息,直接判断该理论开机点处开机时,导弹捕捉到预定目标的概率是否符合战术要求,从而达到为某个理论开机点选择合适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的目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舰舰协同防空的舰空导弹杀伤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舰艇编队协同防空时的耦合杀伤区形状及纵深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定量地对编队耦合杀伤区进行简化描述。分析了单舰对典型目标的杀伤区特性,探讨了舰艇编队的典型防空队形,研究了纵向上递阶多层次、横向上同阶耦合的"递阶封闭圈原理"。以一阶耦合杀伤区为重点,依据攻击目标的不同,将其分成相对航路捷径为零和相对航路捷径均非零两类情况建立了耦合杀伤区纵深的计算模型,并扩展到了高阶耦合的情况。研究了耦合杀伤区与舰舰间距和来袭目标进攻舷角等参数的相互关系以及灵敏度。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符合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