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1959年古巴独立后,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从1962年7月开始,把进攻性导弹秘密运进古巴,以加强对美国的威慑力量。10月中旬,美国根据U-2型飞机侦察,得知古巴正在修建针对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发射场。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威胁不惜使用武力,形成战争一触即发之势。25日,美国在联合国展示了在古巴的苏联导弹和发射场的照片。26日,赫鲁晓夫给肯尼迪一封秘密信件,提出愿在联合国监督下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表示  相似文献   

2.
傲楚 《环球军事》2010,(21):58-59
妻子背叛、部门清洗,这就是一位苏联间谍在上世纪50年代面临的处境。在双重打击下,苏联部署在亚洲的头号间谍最终选择了叛逃西方。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在美国又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呢?请看拉斯特沃罗夫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2004年1月29日英国政府宣布,1992年向英国叛逃的苏联特工瓦西里·米特罗金于1月23日死于肺炎,享年81岁。米特罗金之死在英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有关国家的情  相似文献   

4.
诺尔伍德太太义务向苏联提供情报四十年—87岁的她面对媒体说:我对此并不后悔,如果有来生,我还会这样做. 1999年9月11日,英国的《时代》杂志登载了一篇曝炸性的文章,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时代》杂志的这篇文章说: "1992年,苏联的一名克格勃特工,苏联克格勃总部的档案管理员米特罗金,叛逃来到英国.此人后来向英国情报部门交待,英国公民,现年87岁的老太太梅丽塔·诺尔伍德是个年代很久的苏联间谍,她完全义务的向苏联提供了大量原子核武器的机密资料,并通过秘密情报网送到了莫斯科,诺尔伍德就住在伦敦郊区,她与苏联驻英国的情报机构有秘密联系渠道关系……"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1939年9月,德国突然袭击波兰。由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火蔓延到了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美国年鉴》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因战争死亡人数逾2000万,波及到苏联人的每个家庭。中国在8年抗战中死亡人数也近2000万。1945年,由于苏联的对日宣战以及美国的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加快了胜利的步伐。随着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结束,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发生、防止出现新的世界战争策源地,因而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机构——联合国的构想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文锋 《军事史林》2008,(9):19-23
英国的朴茨茅斯港,一艘崭新而神秘的苏联巡洋舰锚泊于此。一个诡异的英国蛙人悄无声息地潜入巡洋舰下,却从此杳无音讯。50年来官方对此三缄其口,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测,他已经死亡,被俘,抑或叛逃苏联?此案被称为“冷战最大悬疑”,而这个悄然失踪的蛙人,就是被媒体公认的“007”的原型人物、英国王牌特工莱昂内尔·克莱布!  相似文献   

7.
英国的朴茨茅斯港,一艘崭新而神秘的苏联巡洋舰锚泊于此.一个诡异的英国蛙人悄无声息地潜入巡洋舰下,却从此杳无音讯.50年来官方对此三缄其口,引发了人们的种种猜测,他已经死亡,被俘,抑或叛逃苏联?此案被称为"冷战最大悬疑",而这个悄然失踪的蛙人,就是被媒体公认的"007"的原型人物、英国王牌特工莱昂内尔·克莱布!  相似文献   

8.
1962年春季的一个夜晚,一个矮个子的苏联人走进了FBI位于曼哈顿的办公室,主动提出为美国充当间谍。这个39岁的苏联人名叫阿列克谢·库拉克,是克格勃驻纽约的一位特工,平时以联合国科技官员的身份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联合国十一月二十九日电]美国《华盛顿邮报》十一月二十九日刊登该报记者托马斯·奥图尔写的一篇报道,题为《据推测在进行“死光”试验》《瑞典研究所监视着苏联可能有的反卫星光束》,全文如下:瑞典国防部的研究机构发现,它所推测的东西正是说明苏联在试验用以摧毀空间卫星和导弹的“死光”武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酝酿已久的科索沃危机终于演变成战争。这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未经联合国授权,对防区外一主权国家进行的侵略战争,也是冷战后在欧洲爆发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一、美国率领北约发动战争的战略目标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发...  相似文献   

11.
据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2015年左右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背面, 2020年以前在月球建立太空站。规模比“阿波罗”大得多人类登月是在上世纪美苏争霸中拉开序幕的。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飞抵月球后,美国的惊讶不啻于发生“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美国总统肯尼迪在随后的国会演讲中,誓言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于是,美国不惜耗费巨资,终于抢在苏联之前实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8号载人绕月飞行成功以后,美国曾透露说,一旦登月成功,就准备在月球上设立导弹发射基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一位代号为“亚历克斯”的间谍向美国中央情报周提供了一份“王牌”战略情报,透露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问题上的底牌,促使美国总统肯尼迪采取强硬措施。最终,泱泱大国苏联丢尽了脸面。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只好卑躬屈膝地彻底向美国妥协,不得不同意下令拆除全部核武器,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在古巴部署的导弹。这狼狈的一幕在苏联历史上留下堪称最耻辱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据新华社联合国六月十三日电,美国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于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在华盛顿全国新闻俱乐部午餐会上发表了讲话。讲话后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他谈到了带电粒子束武器。现将有关内容摘录如下:问:你愿意谈谈新闻报道所说的苏联在武器方面的突破,即所谓的新的一代能(光)束武器吗?而且你是否认为两个超级大国研制和最终部署带电粒子束武器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后,美苏两国在氢弹的研制领域便展开了竞争。从美国方面来看,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使其思想产生松懈,再加上其核物理学家的内部分歧以及对苏联科学界能力估计的严重不足,一度使得泰勒的"超级"热核弹即氢弹研究陷入停滞;而苏联方面,政府高度重视氢弹研究并为其提供各种便利,苏联科学家具有高超智力和奉献精神,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这使得泰勒的"超级"设计重新得到重视,1952年11月1日,美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而苏联萨哈罗夫提出的氢弹"分层"结构设想,使氢弹的研究于1953年8月12日同样也取得了成功。美苏两国氢弹研制的历史对两国关系及其战略力量的平衡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段被美国政府刻意掩盖了50年的历史,这是一个至今还鲜为人知的绝密行动——2001年10月18日,当参加过朝鲜战争的一群美国老兵在华盛顿纪念战争50周年时,竟然曝出一桩惊人的秘密:当年的美军不但在朝鲜半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全面交战,而且还多次派改装的最新喷气式战斗机深入中国的沈阳、哈尔滨、满洲里和苏联的远东各基地实施绝密的侦察行动。隐藏在心底50年的秘密乔治·塞勒是美国亚历桑那州蒙哥马利城的退伍军人,朝鲜战争时是一名美军飞行员。在一次与昔日的老战友电话交谈之后,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情,向妻子和女儿讲述了隐藏在自己内心50年的秘密。这是一个曾被美国政府列为"最高机密"的行动:他和他的战友曾经驾驶RF-86"佩刀"战斗机深入中国东北和苏联境内2000公里执行过绝密的照相侦察任务!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联合国五月十八日电】美国《华盛顿明星报》五月十七日刊登该报记者亨利·布雷德舍撰写的文章,标题是:《激光计划可能在一九八一年开始》,《这是美国的“死光”的原型吗?》。全文如下:国防部官员说,美国预计在一九八一年前后开始制造一种激光武器的原型——美国第一个“死光”定向能军用装置,并且可能在八十年代后期拥有可供使用的激光武器。  相似文献   

17.
<正>1945年的中国为什么可以成为五常之一?联合国,可以说是二战最重要的产物。中国得以名列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可以说是抗战八年最重要的外交成就。但这一成就的获得,并非一帆风顺。1943年10月份,美国、英国、苏联3个国家的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通过了由美国政府牵头起草,经过美、中、英、苏4个国家签字的《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目的是建立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无论国家大或是小,都可以加入,用来维持国际的安全和平,这也为联合国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九年十月八日航空周刊发表了“敦促加强定向能研究工作”一文。报导了国防科学委员会建议重新组织定向能技术研究计划,以便加强用于未来美国武器的高能激光,带电粒子束和微波技术的研制工作。这是鉴于一年来美国定向能武器计划的一个部分——带电粒子束技术工作方面进展不大,陷入了人员之间的争斗,官僚主义政治和国会削减资金带来的困境。而苏联在带电粒于束武器计划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他们已经进行了电子束对目标材料破坏效应的地面试验,苏联粒子束武器计划已经大大地走在美国的前头了。从最近苏联科学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是美国决定要对伊拉克动用武力的关键一年。美国高级官员均称“推翻萨达姆”是美国当前重要目标之—。鲍威尔指出:“无论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重返伊拉克的事进行得怎样,对伊拉克人民以及这一地区的人民来说,巴格达换个政权是件好事。这就是美国的政策。”美国对伊进攻看来只是时间问题了! 实际上,从海湾战争至今,美国始终把  相似文献   

20.
窦文 《当代海军》2001,(5):42-44
序:1974年3月12日,苏联国家委员会签署了装备SS—N-8洲际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的文件。苏联舰队从此具备了从世界大洋的任何一点打击美国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