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50年10月1日,第2次国庆阅兵。阅兵式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任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检阅车检阅部队之后返回天安门城楼并发布命令,就朝鲜战争爆发,美军  相似文献   

2.
1949年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同日下午,首都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天国大典,并举行阅兵式。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朱德总司令宜读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决定组成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为副主席,贺龙、刘伯承、陈毅、林彪、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  相似文献   

3.
薛奇 《军事历史》2004,(3):24-24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无论是国内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同国内外的敌军相比,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发展时期同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相比,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始终处于落后状态。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发展的历史上,确曾有过某些局部方面的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这些局部方面的建设达到或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水平,比较突出的有如下两例。一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建设。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仅仅是以步兵为主的单一陆军。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心…  相似文献   

4.
开国大典阅兵,阅兵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司令员,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任总指挥。 1950年,检阅者:总司令朱德,阅兵总指挥:中央军委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1951年同)。 1952年检阅者:总司令朱德,率队入场者: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聂荣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北平市市长、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平津卫戍区司令员.1949年11月,又被指定为代理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部日常工作,负责全军的作战和军事工作.聂荣臻回忆说:“刚进城,我的工作是非常紧张的,尤其是代理总参谋长那一段,真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十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战史(以下简称为“军战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发展、受挫、恢复、繁荣的过程,以下分三个阶段进行探讨。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966年5月这一阶段的军战史研究在民主革命时期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为:首先,党和政府重视。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军,必须重视研究和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次革命战争经验①。1949年12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发出了全军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战史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在总参谋部的直接…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为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先后进行了九次较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和体制编制调整。通过精简整编和体制编制调整,我军的合成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和加强,战斗力显著提高。 第一次精简整编。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了“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刘岩 《军事史林》2014,(4):46-48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不久前播映的《聂荣臻》电视连续剧,在第16集中段出现聂荣臻身着元帅礼服的镜头时,一句宏亮的旁白男声宣布:“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剧中把原本是“国家”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误称为“军队”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降低了我国元帅的地位,容易在社会上起到误导作用,特予匡正。  相似文献   

9.
副总参谋长何其宗中将代表总参谋部作了关于修改《民兵工作条例》的说明。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二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民兵制度”的规定,1952年由政务院会议通过并经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批准,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1961年修改为《民兵工作条例》,以国防部名义报经  相似文献   

10.
聂荣臻同志是杰出的、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同志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卓越领导者。从50年代  相似文献   

11.
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当时简称军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军委主席毛泽东指示,在北京中南海居仁堂召开的第一次最大规模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当时简称高干会).会议于1953年12月7日开幕,1954年1月26日闭幕,共51天.军委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种、兵种,各直属院校主要领导共123人参加了会议.时任军委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在会议发言时说:"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的召开意义很大,会议的规模是空前的.过去开过的军事会议,没有到这样多的人,也没有到得这样全.高干会在党的历史上历来是解决重大问题的会议,其性质等于党的代表会议."  相似文献   

12.
1953年12月7日至1954年1月26日,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军委、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直属院校的主要领导干部123人。军委副主席朱德致开幕词、闭幕词。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彭德怀作《四年来的军事工作总结和今后军事建设上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报告和会议总结。其他各位军委副主席也都发表了系统而精辟的意见。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作  相似文献   

13.
1953年初,中央军委决定成立55式服装改革领导小组,由贺龙任领导小组组长,陈毅、叶剑英、黄克诚、洪学智为领导小组成员。以后增加了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刘少奇曾召集服装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开会,他说:“这次服装改革,主要参照苏军的样式,先学到手,有些不适合我军的地方可以做些修改,但穿出去要美观、威武,塑造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素有儒将之称的叶剑英元帅可谓一颗耀眼的智多星。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这些重要职务同他的名字紧密相联。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为人民解放军参谋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心血。一、立足战争实际,致力于人民军队参谋部的建设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叶剑英一向把参谋部的工作视为保证军队胜利的枢纽工作。他认为:司令部是军队组织至关重要的部门,是军队的领率机关和指挥中心。军队的管理教育、军事训练和作战指挥等都需要司令部来具体的组织与实施,一切军事计划只有通过司令机关才能实现。因此,他在几十年的参谋长生涯中,总是敏锐地关注战争的特点、进程和需求,及时落实和调整参谋部的组织机构与业务制度,从而使参谋部能够充分发挥“领率”与“指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53年10月1日,第五次国庆阅兵,上午10点整,阅兵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乘车检阅受阅部队并向他们致节日的祝贺。检阅后,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给全国武装部队的命令》。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宗逊率领武装部队进入广场,开始阅兵的分列式。走在最前  相似文献   

16.
总  论1 988年和 1 994年中央军委先后审议确立了 3 6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他们分别是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① 。学术界普遍认为 ,对中国共产党军事人物的研究 ,从民主革命时期就已开始 ,但规模不大 ,人物也很少。新中国成立后 ,50、60年代编印的《星火燎原》、《…  相似文献   

17.
报刊文摘     
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  相似文献   

18.
事件     
《环球军事》2011,(13):4-4
中国与印尼特种部队联合训练结训 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印度尼西亚国民军“利刃-2011”特种部队联合训练6月17日上午在印尼万隆顺利结训。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候树森中将与印尼陆军副参谋长布迪曼中将一起观摩了实兵综合演练和低空跳伞,出席结训仪式并共同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9.
杨桥光 《环球军事》2012,(19):32-33
近日,越南国防部副部长阮志咏上将频频上镜,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9月3日与到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上将在河内共同主持了中越国防部第六次防务安全磋商;9月17日在接受该国《首都安宁报》采访时表示:“有关南海争议问题,越南与中国两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使用武力;应在共识与协议的基础上,坚持以和平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20.
1955年1月,张爱萍在任华东军区参谋长(1954年10月已被任命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尚未到职)时,组织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首次进行解放一江山岛联合登陆作战,显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当时,我在华东军区机关做秘书工作,对一江山岛的作战情况比较了解。在张爱萍老首长逝世一周年之际,我把我所知道的有关张爱萍与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的一些片断告知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