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中,先后对饮食供应、卫生保洁、电梯管理、车辆维修、班车发送、医疗保安、殡仪服务等7个项目进行了改革,改革后减少各类保障人员108人,节约经费60余万元,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就是要发挥市场经济优势。借助社会力量,建立效益型、多元化、开放武的后勤保障体制。这是军队后勤建设适应“两场”的必然要求,是做到“保障有力”的必然要求,是质量建军的必然要求,是稳定部队的必然要求。国家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和发展趋势,是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客观基础和外部压力,而当前后勤工作面临的经费紧张和保障需求的根本矛盾,则是其主观要求和内在动力。文章提出了实现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四个基本前提和基本保证,阐述了生活保障、物资保障、医疗保障和维修保障等社会化保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军队参与应急救援后勤保障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应急救援后勤保障社会化工作重点在于:不断加强后勘保障社会化理论创新;完善后勘保障社会化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军地一体的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严密制订切实可行的后勘保障社会化预案;提高军地后勘保障社会化资源配置效益;加大后勤保障社会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4.
美军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军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理论依据有公共选择理论、核心能力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以及公共产品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分别阐述了美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社会化的适用领域、社会化的具体治理结构,以及军方在社会化保障中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军队在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变革中,因受传统理念和旧有模式影响,制约了改革进程。因此,应坚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理念,来解决当前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中军队保障收益与地方经济效益、国家经济建设与军队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军队在后勤保障社会化中要“有所不为”坚持“有所不为”,避免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泛化”和“一刀切”。军队的高度集中统一。  相似文献   

6.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中央军委作出的英明决策,是质量建军在后勤建设中最直接的体现,是后勤工作做到“保障有力”的必然要求。一年多来,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进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体制上遗留下来的,有的是改革中新出现的,有的是主观的,有的是客观的,这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后勤保障社会化向全军推广的进程。因此,本文  相似文献   

7.
对合作方的选择是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作方选择得理想与否,将直接影响部队后勤保障的质量和水平,也关系到改革的成效。落实军委、总部关于部队后勤保障特别是生活保障必须实行社会化的要求,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就必须选择一个能够确保部队后勤保障水平的地方保障实体作为合作伙伴。一、选择合作方应遵循的原则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中,对合作方的选择应遵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信息网络和军队自动化指挥与管理网络的支撑下,后勤保障一体化和区域化将加速发展,扁平化网状保障将取代垂直层次保障。为此,在跨世纪后勤保障方式改革过程中,必须树立开放的观念、大协作的观念、竞争效益的观念和信息保障的观念,以切实提高后勤保障的社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程度,建立起具有我军特色的新型的网络化后勤保障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军队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面临不少困难,但也应看到近年来西北地区军队社会化保障的条件有所改善。深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应以军事需求为主导,建立军地兼容的后勤保障体制,同时建立科学的经费补偿机制,从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社会化保障类型和方式,在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妥善处理好现有职工的分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江泽民同志关于军队后勤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军区系统在饮食保障社会化、商业服务社会化、营房保障社会化和人事劳动制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结合这一实践活动,就进一步深化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问题提出浅见。一、深化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利益的调整。这项改革涉及军地双方,联带方方面面,利益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对此能否正确把握,合理取舍,不仅关系到改革的方向,而且关系到改革的成败。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中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1.正确处理军队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军队实行社会化保障,目的在于解除自我"办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述了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原理阐明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制度变迁路径为强制性的渐进式变迁。提出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运作体系应与市场化进程相协调,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社会化保障内容,根据不同的保障内容采用不同的社会化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2.
省军区机关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队后勤保障特别是生活保障社会化,是新时期军委关于军队后勤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重要指示,全面分析省军区机关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对于积极稳妥地加快改革进度,提高改革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省军区机关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简要回顾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中的饮食保障社会化、商业服务社会化和劳动人事制度自2000年开始改革以来,经过5年的实践与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饮食保障实行了由外部托管;商业服务初步目标基本实现,部队驻地级以上城市和经济较好的…  相似文献   

13.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立即启动省、市(州)、县三级民兵预备役应急机制,动员民兵预备役部队5万余人参加战斗。抗震救灾后勤保障中,省军区部队没有保障分队、保障装备和战备储备物资,但仍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认真总结其中的得与失,对健全民兵预备役应急动员后勤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民兵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民兵应急动员后勤  相似文献   

14.
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是全军后勤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全军后勤十分关注、积极探索的热点问题。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包括生活保障社会化、通用物资筹措、供应和储备社会化、军需生产和部分装备修理社会化、基础设施社会化以及人才培养和科研社会化等内容。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实质,是依托社会办后勤,最大限度地提高后勤保障效益。  相似文献   

15.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审计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是新时期我军后勤领域进行的一场重要改革,是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的具体措施,对我军质量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审计在社会化保障中如何才能有所作为,是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深入研究。一、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审计的主要任务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审计是指由军队专职机构和人员,在地方有关单  相似文献   

16.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军队深化改革、走精兵之路的一项重要举措。安宁市人武部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试验,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各国军队都在推行后勤保障社会化。本文仅谈谈新加坡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做法及对我们的启示。一、新加坡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主要做法新加坡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有50年的历史,在长期的保障改革实践中,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去。新加坡军队基于本国的实际情况认为:一方面,一个国家最大潜力和能力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力量是充分利用和开发市场,社会上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源于军队后勤自主保障系统,其概念模型是军队后勤保障人员和体系设计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体系需求分析和结构设计的科学依据,是顶层设计的理论基础。首次采用体系工程的方法研究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问题,建立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的概念模型。科学定义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深入分析了其区别于军队后勤自主保障系统的特性,以及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的环境、使命、实体、结构、过程等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全军驻大中城市部队认真贯彻落实军委江主席“军队后勤保障特别是生活保障必须社会化”的指示,把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作为后勤建设的重点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推开了商业、饮食、物业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后勤社会化保障效益,我们本着在改革中求发展,在摸索中求突破的原则,后勤保障社会化按照“三个依靠”、“四个统一”的思路,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部队后勤保障的特点和规律,较好地发挥了现有财力、物力的保障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