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官信箱     
2012年8月,我父亲经朋友陈某和肖某介绍,与同乡张某签订了一份借款协议,张某向我父亲借款20万元,借款期限为两年,陈某和肖某对借款进行连带担保。去年借款协议到期后,张某没有偿还而且下落不明,经打听才知道张某借了很多人的钱无法归还,已经潜逃在外,公安机关正在以非法集资的罪名对他进行通缉,我父亲找担保人陈某和  相似文献   

2.
知法守法     
问:1995年10月5日,王某向我借款8000元从事个体经营。合同约定三个月内付清本息,并由郑某提供担保,订立了保证合同,但在保证合同中未约定保证方式。还款期到时,王某由于经营不善严重亏本,未能归还分文本息。因我急用这笔钱,于是就找到保证人郑某让其代王某偿还这笔钱。可是郑某说我应先要求债务人王某履行还款义务。请问,我是否可以首先要求保证人郑某履行还款义务?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1998年3月,搞货物运输的王某向我借款1万元,当时他给我写了借条,但借条上没有写明还款时间。由于王某一直在外边跑生意,很少回家,我经济上也不太紧张,就一直没有催他还款。2000年6月,王某和我弟弟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争吵,弟弟让我找王某索要该笔借款,我觉得刚发生了一点小予盾就向人讨债不太合适,就没有去。2002年  相似文献   

4.
王轩与刘珂是同事,2000年10月10日,王轩因生意需要向刘珂借款2万元。随后两人交往甚密,产生恋情,2001年春节登记结婚。2002年3月,两人因感情破裂,到当地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但对2万元债务未作处理。2002年5月,刘珂持2万元借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王轩偿还借款2万元及利息并承担诉讼费用。王轩对借款2万元无异议,但辩称他与刘珂结婚后,这笔债务应自动灭失,不同意偿还借款。法院作出判决,支持了刘珂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5.
犤案例犦2001年5月11日,张杰计划在农贸市场买一套门面房,因资金不足便向王丽借了2万元钱。张杰给王丽打了一张欠条,写明2年内还清,双方均未对利息做任何约定。后来因某种原因,张杰无力按时归还借款,便又向王丽出具了一张借条,表明在2004年12月31日前还清借款,双方仍均未对利息做任何约定。当约定的还款日期已过,王丽想向张杰要回借款时,张杰已不知去向,但张杰所买的门面房仍在。于是王丽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张杰支付本金2万元及2001年5月到判决书生效时的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经审理,法院做出了张杰返还本金2万元及逾期利息的缺席判决。…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我父亲于1998年与村委会签订了为期10年的承包合同,承包了村里几近荒废的果园。经他精心治理,果树于1999年开始挂果,2000年开始初见效益。去年6月,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父亲去世后,我把年老多病的母亲接到我家共同生活,并开始接替父亲管理果园。9月初,村委会给我下达通知,说村里年底要收回果园重新发包。我找到村长理论,村长说果园的承包人是我父亲,现在承包人已经去世,合同一方当事人已经不存在,承包合同应当终止。我要求以继承人的身份继续承包果园,但村长说承包果园是以户为单位的,我父亲承包果园时我和父亲已经分门另过,已经不是一户人了,我无权接替父亲继续承包果园,合同必须终止。请问村委会终止承包合同收回果园的做法是否正确?我是否有权以继承人的身份继续承包果园? 读者 梁玉平  相似文献   

7.
【案例】2008年1月5日,农四师某团农机科科长冯某到吉林省某插秧机制造有限公司洽谈购买插秧机一事。10天后,冯某与该公司签订了购买50台插秧机的购销合同。2008年7月3日,该公司以农机推广费为名义,给冯某个人银行账户内汇入现金1.5万元。之后,冯某又利用职务之便,与新疆某机械研究院、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两家公司签订了机械采购合同,先后收受回扣1.6万余元。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请教一个继承权案问题。郑某3年前从山西来内蒙古经商,与女民兵徐某结婚,不久在一次车祸中身亡。肇事方一次性赔偿郑家10万元,除去办丧事等花费,剩下7.64万元。分割遗产时儿媳与公婆产生分歧,儿媳徐某提出遗产一分为三,未出世的孩子应有一份。婆婆不同意给未出世的孩子保留份额,认为儿媳还要嫁人,不会将小孩生下。为此,徐某将公婆告上了法庭,要求胎儿参加  相似文献   

9.
《兵团建设》2015,(2):42
[案情追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文云碧利用担任四川省古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安监局)局长的职务便利,先后收受20余家煤矿老板贿送的现金共计63.6万元。2013年12月18日,文云碧被泸州市纳溪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忏悔录]担任四川省古蔺县安监局局长后,我手中有了比较大的权力。安监局主要管制的是煤矿,有权对煤矿在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14,(15):43
正[案情追踪]1998年至2002年间,陆云飞利用担任海口市城建总公司总经理职务便利,先后12次收受他人贿赂共计280万元。2012年12月27日,被海南省第一中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忏悔录]20世纪90年代末,不满40岁的我出任海口市城建总公司总经理。这个职位位高权重,因为我直接掌管  相似文献   

11.
一、 2000年高新技术企业扶持资金的投入情况 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区财政厅、区科技厅的组织领导下,宁夏高新技术企业扶持资金根据年初确定的资金投入方向和重点扶持的原则,先后组织完成了 5批 54个项目的审理和资金下达任务。其中:以贴息方式扶持的项目 16个,银行贷款金额 2915万元,贴息资金 233万元;以担保方式扶持的项目 7个,担保贷款 940万元;以借款方式扶持的项目 31个,借款总额 1095万元。总计为企业争取和提供资金 4950万元。其中,用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12项,计 1090万元;用于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项…  相似文献   

12.
【案例】张先生与李某熟识多年。2010年1月28日,李某因做生意资金紧张,向张先生借款3万元,并出具金额为3万元的借条一张,借期一年,并约定"如有违约,延期每月支付10%违约金"。到期,张先生多次催要未果,遂  相似文献   

13.
我于2003年6月向银行借了一笔15年20万元房贷款。最近,我提前还清了全部贷款本息。在和银行结算时我发现,我的实际借款时间只有2年,而银行却按15年期利率计息,15年期利率比2年期利率约高0.3个百分点。请问,银行计息合法吗?读者张山律师解答:张山提出的问题当前很有代表性,类似争议可视具体情况做如下处理。合同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由此可见,提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与他人订立借款合同,约定偿还期为10年。现在10年未到,对方要求我还款,遭我拒绝后,又要处分我的抵押财产,我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于合同原件已遗失,我提供了合同的复印件,对方指责我将偿还期限由1年改为10  相似文献   

15.
知法守法     
编辑同志: 1997年12月26日,我村村民小组组长吴某及会计张某以村小组急需钱上交镇政府的村提留、统筹款为由,向我借款9000元。当时小组长吴某出具了借据,借据上写明具借单位是村小组,吴以具借在场人的名义在借据上签了字。半年后,吴某还了6000元,并答应最晚半年内将剩余款项还清。但不久吴某母病去世,会计  相似文献   

16.
9月9日上午12时许,农七师一二七团的干部职工们惊奇地看到,棉田承包户徐某将私自存放在家中的数百公斤籽棉又主动地交到了连队的棉场,其实,在这之前曾发生过一段不寻常的故事。2003年年初,根据兵团和农七师有关政策规定,一二七团与全团棉田承包户签定了《籽棉订购合同》,根据合同约定,每个棉田承包户都要将收获的棉花于当日交到所在连队指定位置存放,并向团上交全部产品。2003年8月,一二七团某连承包户徐某,竟将数百公斤籽棉私自拉回家中存放,意在待机倒卖,牟取更高的利润。该团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重视,曾先后派团司法办、综治办、纪委、派出所、人武部等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到徐某家中,对其夫妇做工作,让其自觉履行合同义务,按合同约定上交产品,但徐某拒不上交产品。一时间徐某与团工作组之间出现僵局。为寻求一个彻底解决矛盾的办法,该团派有关人员星夜赶到车排子垦区人民法院寻求法律援助,并欲对徐某违约行为进行起诉。  相似文献   

17.
法官信箱     
正前年10月,我父亲的朋友张某向我家借款30万,到期后没有归还,我父亲将张某起诉到法院,法院虽然判决张某向我家归还借款和利息,但我们申请法院执行时发现张某做生意亏本确实无钱可还,家里也只有一套住房,而且张某和家人还居住在里面,法院表示无法强制执行,请问法律对这个问题是怎样规定的?前一段时间,我家了解到张某在本地农村老家还有一套自建房,请问能对这套房屋强制执行吗?——某部士官廖某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于1994年12月在某市信用社购买了7000元某公司债券,债券于1995年9月到期。期满后我要求该城市信用社兑现本息,但得到的答复是“没有钱”。时至今日,该债券仍没有兑现。请问:我应怎样追偿该到期债券?  相似文献   

19.
12月29日,中南装备公司收到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的中标通知书,向家坝项目该公司中标第三标段和第五标段,合同总额4795.67万元。  相似文献   

20.
王某与村里在1984年3月签订了承,包荒滩发展养殖的合同,合同期限为15年,合同到期后,固定财产归村里。合同签订后,王某耗资8万余元建起了养虾池,但1989年村里背着王某到某公证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