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虽已过去15年,但冷战思维、阴影却依然存在。如今,源于冷战时的日美军事合作,非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削弱,相反则被不断地强化和加深。且看,连日来,日美动作不断的军事合作——先是就美军首次在日本部署核动力航空母舰达成协议;随后日美高官进行国防和外交“2 2”会谈,并出台《美国日本同盟:为了未来的改革与调整》的军事合作中期报告,从而拉开日美军事合作大改革和驻日美军大调整的序幕;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推出新宪法草案,修改和平宪法第9条,明文把“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日本首相小泉新  相似文献   

2.
余勇  唐兴诚 《当代海军》2006,(11):43-47
法国海军反潜作战的主要装备是反潜机,水面舰艇和潜艇。冷战时期,法国海军担负着繁重的战略,战术反潜任务,因此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均部署了强大的反潜部队。冷战后,法国海军承担的战略反潜任务骤减,而面对不少第三世界国家海军常规潜艇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钱锟 《现代军事》2008,(10):52-55
冷战时期,为了应付前苏联海军庞大的潜艇部队的威胁,英国皇家海军一直扮演着一支反潜型海军的角色。自从苏联解体之后,伴随着“红色海军”水下威胁的消失和新战争格局的出现,英国皇家海军正逐渐从一支反潜型海军过渡到一支攻击型海军,在未来欧盟各国防务领域合作日趋紧密的环境下,可能将成为“欧洲联合舰队”中的主力。  相似文献   

4.
平戈 《环球军事》2014,(22):54-56
2014年10月19日瑞典军方(后文简称瑞军)截获1个通信信号并在瑞典近海发现1艘“不明外国潜艇”,据17日截获俄海军向加里宁格勒发送“紧急无线电通信”初步确认该艇属于俄海军(但遭到俄海军否认,并表示该潜艇可能属于荷兰)。随后瑞典军方暂停了所有非必要空中飞行,并在瑞典近海对该潜艇展开高密度搜索,成为冷战结束以来该国军方最密集的潜艇搜索行动。此举使瑞军反潜装备再次引起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轻型鱼雷伴随着反潜作战形势和潜艇性能的变化而发展。冷战时期,以美、苏为首的海军强国将蓝水海域作为反潜的主战场,潜艇也大多是大潜深的核潜艇,轻型鱼雷向着快速、大航深的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反潜作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浅水近岸区活动的安静型常规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2001年2月14日,美国海军方面承认,“格林维尔”号核潜艇10日撞沉日本实习船“爱媛”号时,有一名美国民间人士坐在潜艇操纵席上拉动了操纵杆。消息传到日本,引起日本舆论哗然,有关人士和专家纷纷表示震惊和愤怒。其实,美国海军让民间人士随核潜艇出海参加演习并上演“惊险动作”的做法并非偶然。冷战时期,美国某大报记者加罗尔·奎格利(化名)曾应邀随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猛鲨”号(化名)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出海参加了一次反潜战演习,其间他所经历的水下升降实操更是既刺激又可怕。本文就是这位记者随艇出海的回忆。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美国和日本非常重视海军建设,在美冷战期间,日本利用崛起的经济优势,不断引进消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军事技术,使自己的军事装备日益走向国产化,建立起空中、水面、水下立体式反潜系统,日本海军C^3I系统也不断完善。本文主要以美日海军C^3I系统为主,介绍海军指标系统、海上指控制与自动化战斗系统及通信网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近期,美日还“钚”事件再次将日本的核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门本是标准的“核门槛”国家。据美国专家估算,日本囤积的武器级钚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武器级钚持有国,且掌握着增殖反应堆等先进技术。今年2月中旬,美国务院公开敦促,要求日本归还冷战期间美国向日本提供用于“研究”的331千克武器级“钚”。虽然日本政府一再声称不谋求核武器,但大量囤积核材料,仍让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各国对日本的核潜力产生忧虑。  相似文献   

9.
张立华 《环球军事》2007,(23):22-23
冷战期间,为应对强大的苏联水下舰队的威胁,日本建设并保持了一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反潜力量。如今,来自北方的潜艇威胁在逐渐减弱,但日本的反潜力量建设却仍在加速。日本水上自卫队日前下水的"日向"号航母型护卫舰,虽然其自称是"护卫舰",但实际上是一艘高水平的"准航母"。  相似文献   

10.
监控的“理由”全世界目前共有12.1万艘商船,每年大约有900万艘远洋集装箱货船要在美国各港口靠岸和卸货。美海军和政府官员担心远洋集装箱货船会成为恐怖分子向美国发动袭击的平台。因此,美海军和政府其它机构决心像冷战期间美对苏联所有潜艇进行监控那样,对世界上所有的12.1万艘商船进行精确的定位、识别和跟踪。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日本陆上和海上自卫队相继派出人员远赴美国进行训练和演习。首先是1月3日,日本“离岛特种部队”——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队普通科连队所属部分人员和装备搭乘 C- 130“大力神”运输机离开佐世保的木浦兵营,前往美国圣迭戈的彭德尔顿基地,与美海军陆战队举行为期3周、代号为“铁拳”的登陆夺岛协同作战演习。陆上自卫队人员刚跨出国门,海上自卫队又忙碌起来。1月11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第2潜艇队群所属“亲潮”号潜艇和约90名艇员离开母港横须贺前往美国夏威夷,将利用美国海军完善的设施进行为期3个月的驻训。日美联合军事演习以中国为假想敌,日本潜艇赴美训练同样视中国为潜在目标。日美舞剑,其意均在中国。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40个国家拥有400多艘潜艇,其中75%是柴电潜艇。美国所谓的一些潜在敌对国家都拥有这种安静且杀伤力很大的潜艇。2003年,美海军提交《增强反潜战能力》报告,认为海军反潜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近岸水域与拥有许多柴电潜艇的海军交战。因此,美军已将呈扩散趋势的柴电潜艇视为一种典型的“非对称”威胁,重新将反潜战作为一项优先考虑的核心任务,并把重点由冷战时期的深海反潜转移到濒海反潜,以提高对柴电潜艇的打击能力。为此,美军的近期目标之一就是以研制和改进4种反潜战装备为主,力图打造对付柴电潜艇的“四大名捕”。  相似文献   

13.
反潜演习很频繁2005年11月9日至11月18日,日本附近海域战舰云集,一场大规模的反潜演习正在进行。据中新网11月12日披露,美国星条旗网站称,美海军多艘战舰参加了此次代号为“安纽尔克斯17G”联合作战演习,其中包括“小鹰”号航母,“詹姆斯勒维”号和“考佩斯”导弹巡洋舰、“约翰·麦肯”号、“柯蒂斯·威尔伯”号、“斯特蒂姆”号、“拉森”号和“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范德格里夫特”号和“加里”号护卫舰等。此外,2艘以珍珠港为母港的核攻击潜艇“帕萨迪纳”号和“圣菲”号也从夏威夷起航前往日本海域参演,而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也派遣“沃尔特·迪尔”号油料运输舰、“福  相似文献   

14.
1944年,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美国潜艇部队加紧了对日本海上运输线的打击。日本海上运输线几乎被掐断,石油、橡胶、矿石等战略物资的输入量日益下降,难以满足作战需要。由于日本海军兵力不足,电子设备落后,难以在漫长的海上运输线上进行有效的反潜作战,日本就参考英国大西洋反潜战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潜艇素以“隐蔽歼敌”著称,加之潜射巡航导弹的发展,从而对航空母舰战斗群形成巨大威胁。为了防备暗箭伤人,航空母舰编队的反潜防御是按照远、中、近三个反潜警戒区来划分兵力的,以使敌潜艇对目标进行攻击时必须突破航空兵、反潜潜艇、水面舰艇的纵深梯次防御,并力争在潜射武器攻击距离之外发现并摧毁敌方潜艇。目前,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航行序列下的正常反潜防范范围约为200千米,可分为三道反潜防御屏障:  相似文献   

16.
装备零讯     
日海上自卫队第十艘亲潮级潜艇服役日本第十艘亲潮级“濑户潮”号潜艇已于今年2月28日服役,并在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潜艇分队的母港举行了服役仪式。此次所采购的11艘亲潮级潜艇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深水反潜作战和反水面作战的主要平台。自“黑潮号”潜艇(亲潮级潜艇的第七艘)开始,其艇体设计已经从以往的“水滴型”转变成现在的“叶卷型”,  相似文献   

17.
冷战时期的苏联海军强调优先发展潜艇部队。苏联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认为,“在海军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装备有导弹武器的核潜艇和海军航空兵”。优先发展潜艇的理由是:潜艇的建造周期短于大型水面舰艇,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海军的战斗力;尤其重要的是,可以在广阔的大洋上对美国的航空母舰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可以使用对岸攻击的方式直接打击停泊在港内的美国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18.
“米拉斯”反潜导弹:最新潜艇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海军新一代导弹护卫舰(NGF)的第一艘舰,已于2004年开始建造,预计于2006年完工。该新型护卫舰反潜武器将采用的就是“米拉斯”反潜导弹,从而使这型欧洲自己设计制造的反潜导弹,再次成为国际关注。强强联合潜艇是水面战舰的克星,反潜导弹又是潜艇的可怕杀手。反潜导弹因为反应时间短,射程要比潜艇鱼雷的射程远得多,因而部署反潜导弹的水面舰艇,能在潜艇武器攻击范围之外向潜艇发起进攻,对潜艇构成巨大威胁。由此,多年来,反潜导弹备受世界多国海军的青睐。对于反潜导弹,欧盟国家起步比较迟缓,技术上远落后于美国和俄罗斯。这一点,法  相似文献   

19.
许林  栗硕 《环球军事》2014,(21):10-12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作为规定同盟双方军事力量运用范畴、责任、事态等内容的具体性文件,发挥着指导日美两国军事行动的纲领性作用,堪称是日美防卫合作的“风向标”。1978年11月,日美两国公布了第一版防卫合作指针,其中主要规定了美国对日本的防护责任;冷战结束后,日美两国同盟关系曾一度陷入漂流状态,然而1996年的《日美安全保障共同宣言》却再次为其确立了军事合作的意义,基于此,1997年9月,双方公布了第二版防卫合作指针,其中规定了平时、日本有事、周边有事等三种事态下,日美两国各自应该承担的军事责任;2014年10月8日,日美公布了新防卫合作指针中期报告,其中指明了日美第三版防卫合作指针的主要内容,揭示了日美两国在现阶段及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军事合作态势,并重点突出了日本对美国进行防护的军事责任。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每日防务》2000年11月7日报道,11月2日,韩国国防部公布了海军新一轮武器采购计划,其中包括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攻击型潜艇、“宙斯盾”大型导弹驱逐舰和远程反潜巡逻侦察机。消息传出,朝鲜《劳动新闻》立即发表评论,指责“韩国的新一轮武器采购计划,将对目前改善中的南北关系产生消极影响”。日本《读卖新闻》等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大肆渲染,致使韩国认为“日本的报道别有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