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技与谋,同为用兵之道。人们说,西方兵学“重技”,东方兵学“重谋”,这话不无道理。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曹操对此注曰:“欲攻敌,必先谋。”其实西方人也很重视谋略的运用。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昆虫学家施万厅由蝴蝶的色彩联想到阵地的伪装。在高技术条件下,谋略的运用就更为重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技术兵器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外军一改“技术制胜论”的历史,把谋略运用放到了重要位置,在近期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成功地运用了谋略,使谋略成为了“高效率的战斗力倍增器”。认真研究外军谋略运用的有关理论、特点及手段后,不难发现其谋略运用都有着典型的东方印记。找出现代西方谋略和东方古典谋略的区别及联系,对于军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做到“智高一筹”,实现“以谋制胜”,具有重要意义。“格外注重高层次的统筹谋划”VS“亦全亦大,慎战慎策”“、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外军认…  相似文献   

3.
谋略,是筹算和组织为军事目的服务的各种活动的计策和办法,历来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所重视,把它作为战争中出奇制胜之本。今天,高技术战争已成为战争的主要样式。高技术战争的实践表明:先谋后战、谋而后胜,仍然是普遍真理和客观规律。军事指挥员直接指挥军事行动和斗争,无疑需“足智多  相似文献   

4.
高 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 ,使当今军事斗争的形式和理论 ,已经发生了并继续发生着全面深刻的变化。在心战领域也是如此。高技术条件使心战的地位作用已上升到战略层次心战 ,又称心理战 ,是以实力为后盾或结合武力战进行的 ,通过多种手段影响人们的心理向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方向转化的 ,以达到固我屈敌、减少代价或不战而胜之目的的一种军事斗争形式。说到底 ,心战是心理搏斗战 ,实质是谋略胜敌。心战的理论和实践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作为的兵家名将 ,在倚重武力战的同时 ,无不重视心战谋略的研究和运用 ,创造了许多以智取胜的…  相似文献   

5.
在战争的筹划和指导上,有一种不可忽视的,管用的方法,那就是谋略。谋略这一军事术语产生较晚。在我国先秦、秦汉时期,表述谋略概念时多用“谋”、“计”、“策”、“术”、“庙算”、“运筹”、“略”等词语。谋略从属于战略,是对战略、战术的艺术运用。  相似文献   

6.
演戏谈谋略,似乎有些玄。但处事中谋略的客观存在,是不管你认识与否而发生着作用的。谋略,只不过是一个总结性的用语罢了。孙武子十三篇的谋攻篇:有“故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论述,所以,谋略在人们日常处事中经常发挥作用。以前,戏班中的艺人,总会用官话说一句由“点将排场”学来的台词:“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因这个“知己知彼”经常作用于艺人当中。初学或开门定行当,选剧目都要涉及这问  相似文献   

7.
张旗     
古代打仗,白天指挥部队行动的重要讯号是张旗。于是,在战争指导上,就产生了“张旗计”。进攻时,可以多张旗帜冒充兵多将广;退却时,人马撤走后,把旗帜留下,使敌人产生错觉,不敢贸然追击。《百战奇略·弱战》中说:“凡与敌战,若敌  相似文献   

8.
商场如战场。山东省乳山市人武部在民兵干部中广泛开展学谋略、强素质活动,并引导他们将所学兵法运用到商战中去,屡屡收到奇效。下面记述的是他们与外商打交道的几个故事。 顺手牵羊——积小利者能大胜 “顺手牵羊”是《三十六计》的敌战计之一。释义是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  相似文献   

9.
非对称作战素养是我军信息化战争提高打赢能力的必备素质,是对强敌实施灵活自主体系破击的必然要求,是古今中外战争以谋制胜的智慧结晶;指挥员必须要具备慧眼识敌的非对称作战功底、运筹全局的非对称作战灵性和巧施谋略的非对称作战智慧;各级指挥员需要在强化打赢信心中提升非对称作战能力素质,在细研经典战例中汲取非对称作战制胜因子,在强化战场设计与实战化对抗中锻造非对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哲学教研室唐志龙教授新著《武谋文用》,最近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发行。《武谋文用》是一本雅俗共赏、颇具实用价值的好书。著者总结了古今中外具有典型意义的军事谋略 ,并从哲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使现代人从军事谋略中汲取智慧。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子认为 :将帅依靠武力战胜对手是用兵之下策 ;凭借外交手段战胜敌人是用兵之中策 ;而运用智谋取胜才是用兵之上策。孙子把军事谋略上升到了克敌制胜的最高层次 ,可见战争是离不开“谋”的。一个优秀的统兵将帅应该有勇有谋 ,对于将帅来说 ,“谋”显然比“勇”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兵贵精,将贵谋,历来兵战计为首。刘伯承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非常注重对谋略的研究和运用。在他组织的多次战役战斗中,无不体现了谋深计远、多谋善断的军事指挥艺术。刘伯承常说:“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将帅要善于以各种手段隐匿自己的意图,迷惑引诱敌人,给对方造成错觉和不意,为歼灭敌人创造条件。这是  相似文献   

12.
只要有战争,就有用兵的谋略。进攻需要谋略,防御需要谋略,排兵布阵需要谋略,用人需要谋略,甚至在武器装备的使用上也有谋略问题。在近代战争史上,就有不少以武器为“谋”的成功战例,一、巧用计探照灯平射显神通1945年3月,苏联红军取得了对德作战的绝对优势,大军近逼德国首都柏林,不久,苏军统帅部制定了攻占柏林的作战计划。4月17日凌晨,趁天还没亮,苏军开始了对柏林外围的攻坚战,在突破奥德河坚固防线作战中,苏军巧妙利用探照灯这个不是“武器”的武器,对德军阵地实施照射,赢得了战争胜利。其具体使用方法是:发起总攻的前一天,苏军在阵地前…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能使技术与谋略融合,在作战中发挥重大作用,是我们当前军事理论研究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以谋辅技、因技施谋、技谋并举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谋略思想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琳 《国防》2005,(4):10-11
分析一下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孙子兵法》的谋略内涵和信息化战争的内涵有着惊人的相似。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最大的不同,就是通过发达的信息技术来搜集、处理、存储、传递信息。简言之,信息已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与信息化战争相一致,《孙子兵法》中军事谋略所运用的全部材料,恰恰就是信息。列宁说,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无论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无论西方人打仗,还是东方人作战,都有谋略的运用。重视谋略运用和谋略训练,也正是信息化战争的内在要求。1.“致人而不致于人”———主动造势,信息威慑“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要…  相似文献   

15.
宋有法 《国防科技》2010,31(3):72-77
心理战是信息化条件下一种重要的作战样式,围绕双方心理优势的"角逐"将贯穿整个作战始终。"实则虚之,引敌上钩"、"虚则实之,慑敌妄动"、"虚则虚之,惑敌为实"、"实则实之,引敌为虚"、"虚实结合,迷敌心智"等谋略运用将是夺取"心理优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战争中政治军官谋略的运用于传海陈明福着眼政治,着眼全局,在错综复杂的军事斗争中“心智清醒”,牢牢把握“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韬晦策略政治指挥员在谋略的运用上必须着眼政治,着眼全局,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镇定的情绪,一切为“大谋”——根本的政治目的和战略利...  相似文献   

17.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以遏止战争为目的,以非战手段避免兵燹战祸的全胜战略思想.孙子认为,军事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安国保民,任何战争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军民的伤亡和经济破坏.因此,“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战略思想的内涵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以军事斗争的“不战”为表象,以非军事斗争的“战”为实质,以“伐谋”、“伐交”为主要手段,以迫敌屈服为浅层目标,以“全”为最终目的,安国全军以益天下.需要强调的是,“迫敌屈服”只是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浅层内涵,以“全”为最终目的,“安国全军以益天下”才是其深层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走出计算机战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计算机攻击敌信息系统、瘫痪敌作战指挥平台,是知识军事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从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及北约的其他成员国遭受到来自全球范围内的众多“黑客”的攻击中可以看出,计算机作战可以给对手造成无法预料的麻烦,达成迟缓敌军事行动、造成敌心理恐慌、破坏敌正常生活的目的。计算机战将成为未来敌对双方在“无形战场”较量的常用作战方式。目前,在计算机战领域还存在一些误区。计算机战并非单靠军人利用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网络仅对敌军事信息系统的进攻,而是所有有能力闯入的人对敌交通、金融、贸易、军事等领域的全面袭击  相似文献   

19.
1993年8月18日,江南水乡,风和日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现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来到浙江湖州练市视察工作。当听了年仅30来岁的退伍军人盛云龙永葆军人本色,艰苦创业、情注国防的动人事迹后,欣然为他题写了“发扬传统,艰苦创业”的题词。这题词是对盛云龙用军事谋略谋经营之道,使濒临倒闭的依多金企业集团公司起死回生的认可,也颇能给人以启示。 启示之一:“军事智慧能够提高经营谋略水平” 作为一个企业家,盛云龙清醒地认识到,国防工作既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又为经营谋略提供聪明才智。博大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防空兵指挥机构将成为敌空袭的首选目标之一.文章以防敌侦察、抗敌干扰、避敌摧毁为切入点,分析了“藏”“动”“抗”“散”“修”等提高指挥机构战场生存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