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宽如海     
人们称那些心胸宽阔的人为心宽如海。古时候人们把那些有度量、有涵养的人称为“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典故源自北宋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中年丧妻,后续取美丽漂亮的18岁少女姣娘为妻。王安石国事繁忙,经常夜不能归,年轻貌美的少妻因耐不住寂寞便和王安石的家人私通了。王安石得知后,不是责罚姣娘和那个家人,而是责怪自己没有尽好丈夫之道,还送姣娘和那个家人三千两纹银让他们到外地谋生。别人知道这件事后,都夸王安石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相似文献   

2.
赵炎 《政工学刊》2014,(3):91-91
北宋著名良吏范仲淹(公元989年一1052年),曾被王安石评为“一世之师”。然观其一生,亦无非寻常的“三板斧”而已,招数并不复杂,目下人人皆会,人人可会,不同之处唯在于,范仲淹不屈不挠地使了,且斧斧生猛,力道惊人。  相似文献   

3.
提起写作,有人认为全靠作者的笔下生花。这话未必尽然。笔者想起明代冯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中《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文,有一段苏东坡替王安石续菊花诗的故事,生动有趣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的逍遥与张居正的悲剧──读史札记鼓劲北宋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中两个著名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目的都是为补救当时千疮百孔的朝政。北宋王朝传至神宗赵顼,已历时108年,朝政日益腐败,官僚机构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残酷吸食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5.
宋朝的冬天     
在宋朝诗词人的笔端,宋朝的冬天有些凄凉,或许应了梅是冬天最坚强的尤物,描写宋朝冬天的诗句总是与梅有关。“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是陆游笔下的《初冬》。而王安石更有独到之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朝的冬天刚刚开始,便酝酿了一场让人争论不休的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让寒冷的冬天变得热烈。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历来喜爱竹子,不仅由于竹子风姿绰约,更在于竹子象征着高风亮节。咏竹之诗,无不咏其节,从王安石的"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到郑板桥的"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再到康有为的"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莫不如是。竹子守节,要在守初;初节不保,余节难守。人生也是如此,只有守节在初,才能防止节节失守。  相似文献   

7.
列宁称之为中国11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1021—1086),于1069年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次年又擢升为宰相。他力图扭转赵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危局,积极推行变法。这次变法,是北宋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发展的产物。王安石针对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其军事改革围绕着富国强兵这一中心,紧密联系政治、经济诸环节而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留下了很值得研究的经验教训。第一,反对屈和,以战“和戎”。要改革军事,必先更新观念。照王安石的话说,即以“变风俗,立法度”为急务。自宋太宗开始,便把守内虚外、重内轻外作为传统国策,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  相似文献   

8.
被列宁称为“中国 11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 ,从小就有慨然万里的青云之志 ,泽加于民的济世之心。特别是后来他在做地方官的日子里 ,目睹了北宋王朝积弱积贫的局面 ,看到了“日射地穿千里赤 ,风吹沙度满城黄”的情景 ,不禁发出了“贱术虽工难自献 ,心忧天下独君王”的感叹 ,毅然选择了一条变法图强的道路 ,设想能够抑止兼并 ,稍宽民力 ,以固国本 ,挽回岌岌可危的江山社稷。但遗憾的是 ,他腰悬相印 ,主持变法以后 ,对于善于吹捧他、迎合他的吕惠卿之辈 ,以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邓绾之流倍加器重 ,致使一些趋炎附势、投机钻营之徒 ,借拥护新…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生于1021年,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市)人,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全集》第10卷152页).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熙宁年间重要的历史事件,从1069年开始至1076年止,前后断续推行了八年,社会生产得到了发展,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增强了军队实力,使北宋政权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虽然变法是为了巩固封建政权的改良运动,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告失败,但从军事经济的角度看问题,变法继承发展了古代军事经济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与吕公著交游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光和吕公著的交游主要展现两人同进退、共命运的政治知己关系,真挚深厚的战友情谊,以及司马光反法的保守性格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所具有的认可程度和王安石变法所必然面临的巨大思想党派阻力。  相似文献   

11.
“君子”、“小人”是古人常用的称谓,其词义多样且不断演化。君子,最早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常与“小人”与“野人”对举。《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都是这个意思。汉班固《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小人”的称谓其一是平民百姓,其二是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自称的谦词,其三是指识见浅狭之人,其四是…  相似文献   

12.
抚州,是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改革家”王安石的故乡,当年这位先贤抱着改变“积贫”、“积弱”,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推行“熙宁变法”,虽然壮志付之东流,但他那种“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鼓舞和激励着抚州军分区去变革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民兵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的军事思想,主要包含于他的变法理论和实践中。他对北宋国情的分析和对兵农关系的认识,对富国强兵、力争实现民族统一所提出的战略和策略,为加强军政国防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为变革北宋兵制所作的长远考虑等等,都不但表现出他作为一位政治改革家的本色,而且表现出一位军事战略家的眼光和气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曾“三起三落”,寇准却是“五起五落”。使北宋名臣寇准“落而再起”的人中,王旦也是很得力的一个。就在毕士安力荐寇准十年之后,即大中祥符七年,因为王旦的推荐,已经罢相八年的寇准聘任枢密使。关于王旦与寇准,有三件事值得一说。这三件事可使人看出,像寇准这一类“好刚使气”的角色要能施展才华,不仅需要毕士安这样的据理力争,也需要王旦这样的大度包容。王旦与寇准分别为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长官。王旦常在  相似文献   

15.
<正>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申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道出了当时"桃符"春联祝人贺春的盛况。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记钟声,把一宿折成两半,一半是去岁,蒸腾的热锅里弥漫着那些丰获果实的水分;一半是今年,喧闹的饭桌上摆满了香醇扑鼻的期待。一声爆竹,把一步截成两半,前半步跨入来年,连忙寻觅着应声  相似文献   

16.
当您吟诵王安石的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可曾想到“爆竹”上的火药捻子(初期的导火索)就是今天广泛应用的引信雏形,它是依靠捻子的长短、粗细、燃速来掌控鞭炮爆炸时机的。然而,现代战争中的引信,则是指安装在导弹、炮弹、火箭弹、手榴弹、航空炸弹、深水炸弹、地雷等各种弹药上,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战斗部装药的控制装置。引信能够根据目标信息和环境信息,通过预先设置或战场感应来掌握弹药爆炸“开关”,控制弹药爆炸效果,以摧毁目标或杀伤人员。  相似文献   

17.
对当下有些年轻人来说,读书像时装潮一样,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流行色。今天是金庸,明天是琼瑶,后天又变成了尼采,随波逐流,根本不问自己的爱好,也不看自己的专业。古话说得好,"为学之足,固之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读  相似文献   

18.
北大共产主义小组简介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这慷慨激昂、意气风发的文章的作者就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李大钊号召青年以天下大业为己任,义不容辞地担  相似文献   

19.
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源出《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鬼谷子·谋篇》云:"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太平天国·文书》也说:"欲擒先纵,欲急姑缓,待其懈而击之,无不胜者。"欲擒故纵,意思是要活捉某人,不能将其逼得太紧,而应先故意放开他。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故意暂且放松一步。中国还有一句  相似文献   

20.
兵变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但袁世凯统治时期,兵变发生的频率之高,范囱之广,影响之深,皆是前所未有,后无过之的,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