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可见光侦察条件下的伪装问题,对其被发现概率及伪装对策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自行高炮被发现概率进行量化计算,根据公式及函数图像,从量化角度提出伪装对策,从不同角度对自行高炮的伪装措施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可为提高自行高炮伪装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动态红外迷彩伪装的机理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红外迷彩伪装,是一种可控的新型红外伪装手段,它是通过迅速降低目标与背景红外图像帧与帧之间相关度,从而使红外跟踪系统对地面目标的跟踪丢失.在分析红外跟踪系统的相关算法及动态伪装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帕尔帖效应的温度调节型和基于电致变色的发射率调节型动态红外迷彩伪装技术,并对2种类型的实验样机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动态红外迷彩伪装对反红外系统的相关跟踪具有一定效果,是对抗红外系统相关跟踪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侦察监视技术和察打一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战争中战场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军事目标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伪装防护是保证武器装备战场生存能力的重要前提.回顾了伪装技术萌芽、起步、发展、成熟的应用历程,系统梳理了隐身、遮蔽、迷彩、示假等伪装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认为未来伪装技术将朝着多频谱兼容、智能自适应、一体化设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空导弹阵地伪装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某型地空导弹武器阵地的暴露特征,根据伪装学的原理,针对这些特征采取了相应的伪装措施,并根据观测试验数据,对该型地空导弹武器阵地伪装前后的光学、热红外及雷达伪装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伪装前完全暴露的阵地,伪装后目标的暴露特征大大减小,伪装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及工程伪装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星载、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的发展概况,系统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特点:图像接近光学水平,低频SAR具有穿透簇叶和识别伪装功能,可大范围战场实时监视及工程目标自动识别等。结合工程伪装材料、技术、实践及谋略,提出了研制仿地物工程伪装材料及防SAR伪装网(布),开发口部伪装技术及防复合SAR探测伪装技术,长远规划、系统实践工程伪装,建立大伪装理论框架,加强伪装谋略研究等途径与方法,指出了工程伪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野战仓库伪装效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高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战场透明度明显增加.在未来战场上,发现即意味着被摧毁.野战仓库的生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伪装就成为其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有效手段.伪装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战场生存力.采用遗传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其基本思路以及具体实施步骤,并运用其对野战仓库伪装效能进行评估.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克服人为因素和模糊随机性的影响,评估结果更为科学可信.  相似文献   

7.
伪装,是城市反空袭的重要手段和行动。如何组织实施伪装?我认为要讲究以下伪装之道。 一是要明伪装之理。现代伪装,是同高技术侦察的对抗。因此,虽然伪装不一定使用高技术,但必须懂得高技术。从我军当前伪装训练和演习的情况看,普遍简陋和单一,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战争中,为了对付敌方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观测、侦察和攻击,保护己方战略、战术目标及有生力量,提高部队生存和战斗力,大量实施伪装是必不可少的。伪装是综合运用光学、物理遮障、电子、假目标等各种隐真示假手段,欺骗误导敌人对我兵力、兵器部署判断,降低其精确侦察、打击效力的有效手段,是现代信息化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防御措施。“适景伪装”针对目前光学迷彩伪装存在的缺陷,运用现代测配色和计算机技术,对原有迷彩伪装作业程序进行了大胆革新。一、适景伪装的提出1.背景纹理和颜色特征采集伪装作业手仅用肉眼观察装备集群集结或驻止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热红外侦察系统的性能模型为基础,分析研究了热红外的伪装目标能见度与其伪装措施控制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确定热红外伪装措施的分级标准和适应条件,利用热红外伪装目标能见度与安现概率的转换关系建立了热红外侦察条件下目标的发现概率模型,为目标热红外伪装效果定量评价提供了计算模式,以便输入各级伪装措施的技术控制参数,确定不同等级伪装措施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于狙击手来说,伪装的重要性并不下于射击技术.想成为一个好的狙击手,百步穿杨是必备条件,但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狙击手,伪装技巧就绝不可少.伪装技巧为何如此重要?因为狙击手通常都是以小组行动,不论是深入敌后的渗透行动或是拖住敌军的迟滞作战,狙击小组常常必须(事实上是一定)远离主力,在敌众我寡的状况下和敌军周旋.在这种火力优势相去甚远的状况下,狙击小组一定要擅用伪装技巧,这样才能够神出鬼没,让被射击的目标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陷入一片恐慌.否则狙击小组的射击阵地一旦暴露,倾巢而出的敌军火力绝对会让狙击小组吃不完兜着走.  相似文献   

11.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及迷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的原理出发,围绕4种地物散射模式,给出了不同雷达波段对应的表面粗糙度范围.结合军事工程的SAR图像解译,提出了SAR图像的变形迷彩处理技术,重点研究了道路的反识别迷彩处理方法.对照国内外雷达后向散射系数σ0的实验数据,提出了工程伪装新材料的技术要求,指出了开发该类材料的研制途径,研究结果为SAR图像伪装防护研究及军事工程伪装新材料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外军伪装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卢新才  谢胜武 《国防》2006,(10):67-70
在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通过信息对抗夺取制信息权如同以往争夺制空权、制海权一样,成为现代战场争夺的焦点,而侦察监视与伪装欺骗日益成为信息对抗的重要形式。因此,世界各国十分重视侦察监视与军事伪装技术的互动发展,积极探索伪装的新途径和新技术,力求通过伪装达到隐蔽自己、欺骗敌人,提高部队和武器装备战场生存能力的目的。一、创新理念,提升伪装战略层次和联合属性要实现伪装的创新发展,首先需要更新观念。科索沃战争后,欧美国家及时总结南联盟在伪装方面的成功经验,率先更新观念,将伪装技术的发展与目标特性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建筑表皮展示了建筑视觉造型的综合构想,是建筑与外界环境的界面。建筑伪装理念是指从视觉层面出发,通过改变建筑表皮形态,使建筑融于周围环境或随环境因素变化而灵活应变的表现方式。伪装理念与建筑表皮设计相结合,为实现建筑与环境共生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可引导军事建筑伪装设计。通过分析国内外基于伪装理念的建筑表皮设计实例,提炼建筑表皮伪装设计特点,归纳建筑表皮伪装设计类型,总结建筑表皮伪装设计方法,为军事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中敌对双方所采用的战场伪装技术与措施及其效果,分析论述了加强我军伪装技术创新研究、注重常规伪装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创新、加强高素质伪装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性与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代战争常用的伪装是一种静态伪装方式,在初始条件下将伪装器材设置好后,随着时间变化,伪装设置不会发生变化。这种伪装方式由于技术成熟,成本较低,使用方便,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使用。但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和侦察技术的日新月异,静态伪装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一旦伪装目标被一定侦察手段所识别,受到攻击就难免了。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和伊军的各式作战车辆,均事先进行了伪装,但在背景变化时,如由城区进入郊区时,或由沙尘地区进入平原地带时,被识别的伪装本身反倒成了敌军的靶子,因此能随环境发生变化的动态伪装技术逐渐被提了出来。随着新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防空武器系统伪装技术和发展现状,分析了防空武器系统伪装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军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伪装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阵地工程伪装隐蔽效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阵地工程伪装方案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探讨了优化与最优控制技术在工程伪装方案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油库伪装效果模糊综合评估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影响油库伪装效果评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侦察类型、油库伪装目标、检测技术、检测设备、人为因素等,既有定性因素,又有定量因素,但这些因素大多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因此,为了反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油库伪装评估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油库伪装效果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从局部和整体两方面对油库伪装效果进行了评判。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建立一个伪装效果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建立了相应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给出算例加以验证。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考虑到油库伪装系统固有的模糊性,为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油库伪装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然背景中伪装网的散射偏振度与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偏振遥感以目标散射光或辐射光的偏振特性作为识别信息,具有常规强度遥感所不具备的优点.为了研究伪装网的偏振伪装效果,在不同条件下对伪装网的散射偏振度和成像特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伪装网的表面偏振散射特征受光照条件、探测条件和材料本身特性的影响,其散射光的偏振度与入射角度成正比,与表面反射率成反比.相对于草地背景,伪装网的偏振度较大,可以在偏振度图像中被清晰地识别出来,能够有效对抗多光谱遥感等传统侦察手段的伪装网在偏振遥感侦察下失去了伪装效果.偏振遥感对伪装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结构形式比较分析得出,索网结构是大形伪装遮障(含伪造形遮障)较理想的结构形式,并结合目前我军伪装遮障面层使用的伪装网,提出两种索网结构单元与制式伪装网配套,以此为基础,组合能成满足伪装功能要求的两类大型伪装遮障索网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