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75年初到1989年底,邓小平国防和军队改革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整顿军队中孕育萌生,在精简整编中开始形成,在百万裁军中走向成熟。邓小平国防和军队改革思想的演变,对当前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精简整编,是使军队发展与战争形势和作战要求相适应,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成立至今,先后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精简整编,回顾其走过的精兵历程,首先想到的是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精简整编。本文仅就这次精简整编作一探讨。一、“精兵主义”方针的提出抗日战争前期,八路军、新四军得到很大的发展,到1940年底,由改编时的5万余人发展到50多万人,成为中国抗战的主力,但也出现了主力部队编制过大、机构臃肿的现象。特别是1941年至1943年的严重困难,使这种矛盾更加突出。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目前的…  相似文献   

3.
1985年上半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根据军委主席邓小平6月4日提出的精减军队100万员额的指示,决定全军实行体制改革,精减整编,减少员额100万。这次军队体制改革,精减整编的具体任务是:全军总兵员裁减100万,师团单位减少4054个,军级单位减少31个,大军区减少4个,县市(区)人武部划归地方建制2592个,铁道兵并入铁道部,撤销基本建设工程兵,炮兵改为总参谋部工程兵部。装甲兵改为总参谋部装甲兵部,工程兵改为总参谋部工程兵部。这是我军第一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即精简整编军队,提高部队战斗力。具体地讲,就是要克服军队领导机构臃肿、指挥员年龄老化、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等严重问题,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压缩普通兵员和勤务人员定额,加大特种兵比例,充实武器装备,提高部队战斗力。上述思想,集中体现在收入《邓小平文选》、《邓小平论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一些讲话、报告、谈话里等(如《军队要整顿》、《军队整顿的任务》、《要逐步实现指挥系统的现代化》、《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今天,我们认真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人民解放军连续进行三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有力地推动了军队的全面改革,加快了军队现代化进程,完成了由依靠规模优势、立足于打全面战争向质量建军、立足于打现代条件局部战争的组织形态的转变。总结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在组织实施体制改革、精简整编工作方面的经验教训,从中获取有益启示,对于当前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我军历史上 ,曾有九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 ,其中 ,前四次即集中在五十年代。这四次精简整编对我军建设的意义是重大的。五十年代的精简整编 ,使我军完成了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联合军队的过渡 ,并初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编制体制。这一期间 ,军队人数由建国初期的 550万最多时达到 61 1万锐减至约 2 70万人 ,数量减了 ,但我军不仅完成了诸如剿匪、西藏平叛、抗美援朝、援越抗法、解放一江山岛、中印边界反击战等重大的战斗任务 ,而且 ,在我国建国初期的国家经济建设中 ,也充分发挥了我军生产队的作用。对这段历史背景的研究 ,笔者认为 ,对新军…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前十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担负繁重作战任务的同时,抓紧时机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精简整编,完成了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联合军队的过渡,军队数量由最高时的600余万减至200余万人,初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编制体制,军队的质量建设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8.
韩国军队将要进行的精简整编,是新时期韩军的重大转型举措,旨在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装备先进、战斗力强的“韩国型军队”,提升韩国对地区安全事务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艰苦岁月里,我军为适应敌后斗争的新形势,遵照党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在全军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精简整编工作。这次精简整编,对于坚持抗日根据地、保证大反攻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曾经产生过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我军后来的精简整编提供了宝贵经验。一、精简整编方针的提出从1941年开始,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更加残酷而频繁的“扫荡”和进攻,使我人力、物力和财力都遭到严重损失;由于根据地的日益缩小,敌后抗战出现了极端严重的困难局面。为了战胜敌人,渡过难关,迎接新形势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军事人口科学作为人口科学的分支学科,必然受到人口科学本身发展的影响。新时期中国军事人口科学的研究,正是在中国人口科学大发展背景下展开的。这一时期,由于邓小平人口思想及其新时期建军思想逐步统一了全党、全军的认识,再加之新时期军队建设的迫切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研究军事人口问题的论著不断涌现,其论述主要集中在下列方面:军事人口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军事与人口的基本关系;军事人口与国防人口;国防人口率与军队精简整编;我国未来人口发展与兵源分析;军事人口在人口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军事人口中女性适当…  相似文献   

11.
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林 《军事历史》2001,(6):33-35
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扩大会议。会议在叶剑英、邓小平的主持下,集中讨论了军队的整顿及编制体制调整等问题,通过了《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和安排超编干部的报告》。军委各总部和全军各大单位负责人70余人出席了会议。邓小平、叶剑英先后就军队的整顿作了重要讲话,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军队整顿的必要性、目标、任务和意义,并就整顿的具体工作作了统一部署。这次召开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军事会议,在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并对后来整个中国政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50年代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人民解放军精简整编的基本经验张驭涛李士甲陈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9年的10年间,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取得显著成效,为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常备军的规模,一定要服从国家整...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我军政治工作发展史上的一篇里程碑式的重要文献。16年过去了,我军政治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新的历史条件,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服务和保证作用,从而实现了一次新的历史性飞跃。追根溯源,邓小平的这篇讲话,就是这一新飞跃的源头。它是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总纲。在当前全军指战员认真学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热潮中,重温这篇讲话,对于总结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经验,指导和推动政治工作的进…  相似文献   

14.
张军1982年6月走马上任任厂长之年,正值军队精简整编,军需生产任务渐减之时。工厂由产品单一、包产包销转入商品经济之后,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是怎样提高竞争能力,让产品占领市场?张军带领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逐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锦州军分区司令员兼预备役师师长程恩沾,原是某集团军副参谋长,1985年从野战部队转到了后备力量战线。程司令员很快适应了这个转折,在新的岗位上工作干得很出色。记者联想到在军队精简整编中,不少干部从野战军调到  相似文献   

16.
1985年,军委邓小平主席作出了军队要“忍耐”,要顾全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指示。要求全军忍耐十几年,尽可能地节省军费开支,支援国家建设。邓小平同志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与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阐明了国家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指明了军队建设与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指示,对于贯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军队拨乱反正的一次成功“预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军队拨乱反正的一次成功“预演”白纯1975年1月5日,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议,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就遭受错误批判审查的邓小平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邓小平复出后,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和高度的革命责任...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为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先后进行了九次较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和体制编制调整。通过精简整编和体制编制调整,我军的合成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和加强,战斗力显著提高。 第一次精简整编。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了“为建设正规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防经费保障主要有以下特征:根据国家安全形势,灵活调整国防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力进行精简整编,压缩军队规模,走精兵之路;大力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合理调整军费分配结构,提高军费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20.
22年的情结     
马增民 《中国民兵》2007,(10):45-45
那是1985年5月,军队精简整编,我从河南省洛阳军分区调入南阳军分区。从事基层武装工作。也就是从1985年10月《中国民兵》杂志诞生的那一天起,每一期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我都细心阅读,每篇文章都是我工作上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