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机关工作时间较长的同志经常会见到这种情况:某个参谋,A首长喜欢,用起来很顺手,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而B首长却不习惯带他,感觉用着“不顺手”。表面上,可能是个简单的习惯问题。但既然有的首长用起来顺手,就对这个参谋的能力素质给予了肯定,也就是说该参谋有可用之处。尽管参谋用起来“不顺手”,但作为首长来说,应该站在全  相似文献   

2.
一生酷爱阅读中外历史典籍,是毛泽东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这个习惯是他从少年时代养成的。青年时代,毛泽东更是“广泛地(阅读)研究中外历史”,“注意研究时事和社会问题”(肖三:《毛泽东同志传略》)。在井冈山和延安时期,尽管戎马倥偬,要务缠身,他仍不忘联系革命战争的需要浏览史书。斯诺在  相似文献   

3.
话外音     
正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进退两难的情况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是路。——季羡林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就小了。心累了,身体就累了,心乱了,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残酷地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血债累累,人称“曾剃头”。但是,在那个社会性质急剧变化的时代中,他又是一个用心良苦的探索者。特别是他作为近代军阀的开山鼻祖,在改革军制和用兵之道方面有独到之处。著名  相似文献   

5.
东坡误断石钟山陈跃春读过《石钟山记》的人都知道,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躬身考察过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石钟山在江西湖口县境内。有一年六月间,东坡兴致勃勃地到石钟山附近的一座庙里住了下来。老和尚象对待其他来访者一样,命小和尚拿着斧子,带着东坡上山敲石头...  相似文献   

6.
刘松乐 《政工学刊》2010,(10):49-49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将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即跳出,而把青蛙放进冷水中慢慢加温时,青蛙就会习惯这种环境微变直到被煮熟。这个故事常被用来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然而.多年来正当人们为这个“范例”津津乐道的时候,有一个叫苏扬的普通人却让人们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7.
切防“习惯代法”廉书义人的习惯是长期养成而巩固下来的东西。通过近几年的普法教育,部队中“以权代法”、“以罚代法”和“以情代法”、“以言代法”等现象明显减少,但需要警惕的是另一种“代”法的东西──习惯。何为“习惯代法”?信手拈来两例。一是某指导员有个爱...  相似文献   

8.
忙完工作,王法军拨通了与妻子的视频电话。这是他最近养成的一个习惯——妻子兰秋艳已经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战“疫”15天了。此前,视频连线的“家庭会议”中,兰秋艳向丈夫提出自己支援武汉的心愿,王法军不假思索地支持妻子的想法。1月29日,新疆军区总医院向医护人员发出倡议时,兰秋艳第一时间报了名。集结之夜,作为医院呼吸科的医师,兰秋艳当仁不让地出现在队伍之列……。  相似文献   

9.
快乐处方     
《政工学刊》2006,(7):63-63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你的习惯无法改变,但可以用好的习惯来替代。成功很简单,只要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养成习惯,如此而已。以下是成功者13个价值连城的习惯,我们称之为“百万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淅川县地处豫西伏牛深山区,县乡武装部联合妇联、司法等部门,广泛宣传《婚姻法》,并由民兵连作监督检查,督促民兵按《婚姻法》恋爱结婚,改掉过去“一串炮,几桌人,别家的闺女就是自家人”流传多年的证婚习惯。今年以  相似文献   

11.
执著的女兵     
这里讲的,是一个女兵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曾经获得过“全军书法大赛”一等奖。采访她,原来是瞄准了这个“一等奖”。可我得到的却远远超过了书法的范畴。如果要加以概括,那就是“执著”,执著地追求书法艺术、执著地当普普通通的  相似文献   

12.
王厚明 《政工学刊》2013,(11):69-69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表演大师临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接到了马连长的结婚请柬,听说马连长的未婚妻是一家电视台的记者,这让大家思堆立刻兴奋起来:这个马连长是怎么把人家姑娘追到手的?婚礼那天我们向马连长起哄说要他谈谈他的恋爱史,唉,这个马连长,只是憋着一张大红脸,一个动地“呵呵”傻笑,什么也说不出来。还是新娘子大方,俨然一副主持人的模样,说:“这段故事还是我来说吧。”  相似文献   

14.
在辽宁省开原市马家寨乡杏花村,有位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大校农民”李守发。对于这个一身农民装束的老头,人们总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话题;人们尊敬而亲切地称呼他“李司令”,几乎忘记了他的真名。 借问司令何处去 牧童遥指杏花村 4年前,“李司令”从吉林省长春军分区大校副司令员岗位上光荣退休。 1998年仲秋,偏远寂静的杏花村议论纷  相似文献   

15.
编外军医     
江苏省金湖县有一位闻名遐尔的“编外军医”,他就是县交通卫生所所长、老复员军人——徐源。多年来,他在这个曾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的“全国拥军优属工作先进县”留下了一连串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话说某梳子商欲招聘营销员,结果,一下子涌来数百人。他在众人面前说,我要求大家推销梳子,不是在一般的地方推销给一般人,做一般性推销的人我早已物色好了。他这样一说,大部分人走了,只留下3个人。梳子商就叫这3个人到和尚庙去推销梳子。第一个人只推销出去了1把。他到和尚面前去推销梳子,和尚们认为他有意讽刺他们没有头发,因而遭到追打。落荒而逃的路上,他碰到一个小和尚挑水回来,正在树下纳凉搔头皮,他随手递上一把梳子,小和尚感到很管用,就买下了。  相似文献   

17.
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李敦伯就是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市委书记。他任职以来,高起点地通过对全民“崇尚军人、崇尚英雄”为内容的“双拥”行为养成,强化“大国防”观念教育。他认为,意识是前提,有了国防意识,才可能  相似文献   

18.
近日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回味无穷。故事讲的是,在战争年代,有一支革命队伍被困在山里,粮食日渐短缺。有一天开饭时,老炊事班长拿着饭勺给每个人分稀粥,有的只给一勺,有的却给两勺。一名细心的战士发现了这个区别,当第二勺快要倒进碗里时,他阻拦道:“为啥有的同志只分一勺,却要给我两勺?”老班长只好如实相告:“因为粮食越来越紧张,党支部作出决定,凡是党员只吃一勺。”这个战士激动地说:“我请求让我也吃一勺……’  相似文献   

19.
提起陈伟这个名字,某预备役团的官兵们没有不知晓的,大家都习惯地称他为“中校老总”。这是咋回事呢?该预备役团的陈团长道出了其中的原委:虽然他是沈阳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但这位肩扛预备役中校军衔的企业老总,同时又担当着预备役团的预任副团长。他对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大力支持总是义无反顾,军事训练时有他的身影、解决部队实际困难时有他的帮助、部队举行重大活动时有他的参与、官兵中出现认识偏差时有他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按他自己的话说:“再难,不能难了国防;再苦,不能苦了部队!”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个在美军里流传很广的故事:一位在太平洋地区作战的将军,听说他的“反间队”要向他报告工作时,叫喊起来;“反间队?他们是搞什么玩意儿的?”这个故事很可能是件真事。因为美军的反间谍部队很长一个时期是军队情报组织——G2部门里极少为人所了解的一个单位。 1942年,反间谍部队(CIC)是继承老的情报警察部队(CIP)而组织起来的,它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