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著名军事思想家。军事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在西方军事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是在战后走访了交战双方高级将领、查阅了缴获的德国档案并实地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主要战场、积二十二年之心血的一部力作,在西方二战战史研究领域有相当的影响。我国学者在研究二战战史时,这是一部必备的参考书。到79年为止,已有两个中文版本:台湾军事译粹社版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版。前者已出版了三版,后者出版了两版。这部战史著作的重要性和权威性由此可窥一斑。笔者于去年撰写《端幄与决胜》时,在比较、对照二战史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运动战的情报信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的运动战具有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样式信息来源,其效率之高和效应之大不仅是中国战史的奇迹,也堪称世界战史的典范。毛泽东当时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了用情报信息指导战争这一世界军事领域的前沿,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成功地利用情报信息对红军的作战样式进行了全新的革命,发明和发展了当年红军以类似今天的制信息权为特征的运动战,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战史上使作战样式与现代无线电信息技术结合最早也最为出色的战略战术的创始人,当然也就赢得了战争。  相似文献   

3.
1991年的《军事历史》较之前几年有很大改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题的面有所扩大,不仅有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研究为主的近现代战争史,而且还有中国古代战争史;不仅有我国的军战史,而且有外国的军战史。其次,在加强军战史研究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到对军事历史学自身规律的认识。军事历史是一门包括军事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原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集中了100多名编纂官、调查官,走访了15000名经历过战争的军政人员,搜罗了约20万件史料,历时14年编写了102卷本的战史巨著《战史丛书》,记录了从七七事变到日本战败为止的日军司令部的作战指示及日军在各地进行的战斗.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组织了日文水平较高且谙熟中日战史的一批专家,相继翻译了《战史丛书》中有关中国的《支那事变陆军作战》等15部战史著作.这套史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迄今仍为抗战研究者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5.
西征和北伐同是太平天国前期的重大战役,并在太平天国历史上均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我们对西征战史的研究,却远比不上对北伐战史的研究那么热烈。至今似乎还见不到有一部或一篇西征战史的专著或专论,且兼论亦不多见。而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中的《西征军战事纪略》以及郦纯《太平天国军事史概述》中的《回师西征》,篇幅尽管均长达二百  相似文献   

6.
在人民军队的辉煌战史上,陈再道的英勇善战是出名的,毛泽东、朱德称他是"一员战将",徐向前、陈毅盛赞"再道之勇".而这"一员战将",这"再道之勇",是历经几十年战火洗礼锻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军委赋予军事科学院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总结我军建军和作战经验,编写我军军史、战史。军史、战史研究机构名称几经变更、隶属关系多次变化,但军事历史研究工作者初心不改,始终牢记为我军写"家史"续"家谱"的光荣使命,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学术精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是战史的奠基、经典之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共分3卷,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了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至1950年祖国大陆基本解放长达23年的中国革命战争历程;系统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  相似文献   

8.
提高军事艺术,有种种途径,然而,战史的学习与研究,却是提高军事艺术的一条重要途径。十九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安东·亨利·约米尼,发现集中主力、攻敌一翼的理论即是一例。据约米尼自己介绍,在他年轻的时候,曾遍读兵书,觉得只有在战术方面还多少有一点可学的东西,而要对战争做到更深一步的认识,就不完全了,而且还常常感到互相冲突,前后矛盾。后来,他转而研究战史,从菲德烈大帝的记事中发现菲德烈大帝在李沙大获全胜的秘密就在于集中主力攻敌一翼。这使他坚定了从战史中学习与研究军事艺术的信心。后来他又  相似文献   

9.
对一战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失踪的营》这部电影。这是根据一战真实战例改编的故事。在美军战史上,阿尔贡森林之战可以说是个相当经典的战例。是役,美军第77师第308团第1营在法国阿尔贡森林地区陷入重围,弹尽粮绝,而它的对手是2000名装备精良的德军。然而,在营长惠特尔西的率领下,这支仅剩百余人的部队最终坚持到援军到来的一刻。在美军战史上,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数十年后,美国拍摄了《失踪的营》这部电影,以纪念惨烈的阿尔贡森林之战。为真实反映这场堪称经典的战斗,片中多数角色都可以找到原型,主要角色的姓名也与真实人物一…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19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部队战史》在北京举行首发式。该战史全面记录了全国解放战争期间华北野战部队的历次战役、战斗,客观再现了华北解放战争的历史画卷,填补了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部队战史的空白,曾荣获全军党史军史优秀成果一等奖,是部队优良传统教育的一部生动教材。该战  相似文献   

11.
评战史纪实作品中的虚构造假现象徐焰近年来,随着出版界的繁荣和发行渠道多样化,在军事历史题材特别是战史题材的创作中,有一大批格调新颖、史实性和文学性俱佳的作品问世。可是,由于文史界的某些人受拜金主义的诱惑,为谋利而不考虑社会责任,文化市场上出现了一批自...  相似文献   

12.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竞赛的结果,一般来说是强胜而弱败,但以弱胜强的事例在中外战史上也屡见不鲜。这就涉及到一个战争力量强弱转化的问题。正确把握战争力量强弱转化的客观规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抗美援朝战争使我军作战观念发生的几个转变齐德学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我军战史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我军后来的建设和作战指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军事学术的发展。本文就这场战争使我军作战观念发生的转变作些...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十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战史(以下简称为“军战史”)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发展、受挫、恢复、繁荣的过程,以下分三个阶段进行探讨。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966年5月这一阶段的军战史研究在民主革命时期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为:首先,党和政府重视。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军,必须重视研究和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次革命战争经验①。1949年12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军事委员会发出了全军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战史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在总参谋部的直接…  相似文献   

15.
日前,军事科学院首长主持召开本院军史战史研究工作座谈会议,回顾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军军史战史研究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加强和改进我军军史战史研究的任务措施。刘成军院长和刘继贤副院长在会上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现择要编发。  相似文献   

16.
在艺术家的眼里,黄金分割律是一条“美”的定律。但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上,黄金分割律有时却显示着它巨大而神秘的力量。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巧合还是规律?这一点还有待专家仔细研究。 翻开战史,细心的人会发现,在多次战争里,攻击方选择的主要攻击点大多在整个战线的黄金分割点上。  相似文献   

17.
《军事历史》杂志在作者、编辑的辛勤耕耘下,已初步形成了融学术性、知识性、史料性为一体的刊物,对我院的战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一)过去我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教学中,对我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没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科学的论证;对国民党军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也研究的不够。《军事历史》连续刊登了这方面的一些文章。我院有关人员依据这些文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二)由于受到现行教材的限制,我院关于我军战史的教学内容比较单调。我们有重点有目的地将《军事历史》的有关文章充实到教学中去。如结合《军事历史》刊登的《试论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战略方针的变化》、《皖  相似文献   

18.
乔良 《国防》2009,(11)
喜欢军事的人很少有人不喜欢读战史,喜欢读战史的人很少有人不关注战史的主角--那些以不世之功名垂青史的古今名将们.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4年以来,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积累了丰富的建军作战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能更好地发挥军史战史研究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功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战史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组建了专业研究机构,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研究人才;编写出版了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为代表的一批精品力作;将军战史研究成果推向社会,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抗美援朝战争》作为《当代中国》丛书中的一卷书,已经问世了。这是我国第一部公开发行的、全面系统地记述抗美援朝战争的专史。它是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组织的一个编辑部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的基础上编写的,利用了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又按照《当代中国》丛书的要求,为适应国内外广大读者的需要,内容的覆盖面扩大了,政治性增强了,专业性减少了,结构也有所不同。有关专家学者在接触到这部书之后,对它的质量普遍给予较高的评价。我们作为编辑部的成员,回顾这部书的编写过程,体会最深的是,要保证史书的质量,使之成为科学的历史著作,关键在于自觉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进行方向坚定而又艰苦细致的学术研究。因为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