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斗士——记张立同院士科技创新团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28日,在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后,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主持评审,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等发明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项目获得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张立同,我国著名的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她领导的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特种高温陶瓷、航空航天结构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近十多年来,在张立同教授的带领下,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该团队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2人,承担了超高温复合材料领域的国家级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预研和“863”等各类项目42项,科研经费达5000多万元。为国家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高层次人才200多名,先后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获准发明专利18项,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被SCI、EI和ISPT收录引摘300多篇次。  相似文献   

2.
三月的北京。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雄壮的国歌声 中,在热烈的掌声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 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发了 奖励证书。当张立同接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证书 时,这位来自祖国大西北的女院士,眼睛湿润了。在这荣 誉的背后,饱浸了一位执著的科技工作者数十年的追求, 饱浸了由她培育的一支科技创新团队顽强拼搏的汗 水……  相似文献   

3.
《中国军转民》2006,(2):14-15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百名功臣受表彰;2.造船完工量突破1200万载重吨,连续十一年位居世界第三;3.总部设在北京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正式签约;4、张立同科技创新团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5.首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工委授予张立同科技团队“国防科技工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张云川会见委内瑞拉科技部部长卡多瓦夫人,张华祝与美国PTC公司首席执行官举行会谈,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成立,稳定水上交通安 全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后,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等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该项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行列,材料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际高技术封锁,  相似文献   

6.
新年伊始,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取得的科技创新成就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焦点。在1月6日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途中刷新了中国高度;在1月10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张存浩、程开甲,都是为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创新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而在国防科工局刚刚发布的2013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中,也处处都闪烁着科技创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正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出号召,"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他强调指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决心不能动摇、勇气不能减弱。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经济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好注解。今天,中国的欣欣向荣得益于改革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由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超高温复合材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立同院士牵头申报的题目为"科技创新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超高温复合材料实验室不仅在国内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中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在国外同行中也享有盛誉。多年  相似文献   

9.
正"基建营房勤务与野营装备管理"创新团队是重庆市管理类高校创新团队,于2010年获得资助建设。团队以全军野营保障研究与论证中心为依托,拥有总后科技新星2名,军队育才奖银奖2名,总后优秀教师1名,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人员4名,带头人为军事T.程管理系何国杰教授,是一支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0.
歼-10群英国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2006年度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一批军工项目获得了重要奖项,其中,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歼-10飞机工程”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歼-10飞机研制是我国航空工业史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协作面最广的复杂系统工程,数十万人参与了整个工程的研制工作,涌现出了歼-10飞机行政总指挥刘高倬、总设计师宋文骢、总工程师薛炽寿、试飞总师周自全、成飞公司董事长罗荣淮、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杨伟等一批领军人物,绘就了一幅壮丽的“群英图”,本刊只能选取其中几位呈献给读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创新团队,以“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这一成果,获得代表我国发明创造最高水平的奖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本期同时将这个创新团队的风采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科技部国科发计[2013]405号文件精神,依托解放军理工大学和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组建的"国家短波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获批立项建设。国家短波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通信工程学院的短波通信技术研究团队为基础和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请的。通信工程学院在短波通信技术研究领域进行了长达近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取得了  相似文献   

12.
钟华 《国防科技》2007,(11):22-26
文章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国家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科技发展与科技安全的关系,以及实现科技安全中的全面谋划,统筹协调、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科技预见和技术预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政工学刊》2006,(10):63-63
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创新型国家是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 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4.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99%。相比之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目前较弱,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由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超高温复合材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立同院士牵头申报的题目为“科技创新平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超高温复合材料实验室不仅在国内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中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在国外同行中也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5.
正"燃料化学与润滑化学"创新团队是重庆市首批高校创新团队,于2007年列人建设计划,2011年通过验收。团队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名,总后科技银星1名,总后优秀教师2名,军队资源节约专家1名,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重庆市十大节能减排突出贡献专家1名,重庆市学术带头人2名,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5名,担任全国、全军学术团体理事以上职务18人次。团队带头人为后勤工程学院军事油料应用与管理工程系陈波水教授,骨干成员包括郭小川教授、熊云  相似文献   

16.
西北工业大学张定华科研团队完成的"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高效精密数字化冷工艺制造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成果入选教育部200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这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关键技术跨越了一个高度。之后,又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国防科技》2007,(2):2-2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东华理工大学汤彬教授团队的"面向铀矿与环境的核辐射探测关键技术、设备及其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该校在国家科技奖励上新的重大突破。该项目创新了核素检测和复杂能谱解析方法,研发了应用于环保、海关、出入境等民用领域的多种专用型核与辐射探测仪器设备及计量装置,建立了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三次科技创新会议召开后,七○五所及时召开三地一所视频会议,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会议精神,重点学习了李长印总经理所做的工作报告,客观分析了七○五所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同时确定了下一步推进科技创新的六项举措。一要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会议精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日"活动,开展科技创新知识专题讲座,表彰科技创新优秀团队和人员,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20.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4,(4):F0002-F0002
“军事环境学”创新团队是重庆市首批高校创新团队,带头人为后勤工程学院院长方振东教授。于2008年获得资助建设,2011年通过验收。团队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名,军队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2名,重庆市学术带头人3名,总后科技银星1名、新星1名,总后优秀中青年技术专家1名,军队育才奖金奖1名、银奖4名,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津贴获得者6名,是一支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