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风能是清洁环保、节能再生的新型能源。资料统计,全球可利用风能储量为130亿千瓦,我国可开发风力资源在10亿千瓦以上。据欧洲能源部报道,到2020年,风力发电可提供世界电力需求的10%,并将在全球范围内减少100多亿吨二氧化碳废气。  相似文献   

2.
李桦 《中国军转民》2008,(12):13-19
在茫茫的草原上、一望无际的戈壁上、远远望去的山岭或海岛海滩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座座“大风车”,那巨大的叶片在风中旋转,这就是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场是将多台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在风力资源好的场地,按照地形和主风向排成阵列,组成机群向电网供电,是大规模利用风能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军转民》2007,(8):46-49
半个世纪来,能源短缺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各国政府经济发展与安全的重要工作。风能由于本身的特点优势及关键技术的突破,已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发达国家得到了较充分地发展。近20年来,随着并网风力发电机组的出现,更促进风机制造业的高速发展。1994~2001年,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平均以年增长率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6年底,全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7500万千瓦,同比增长26.6%。预计2020年风力发电将占世界电力总量的12%,成为电力行业中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4.
能源互联网是在现有配电网基础上,融合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分布式能源采集装置和分布式能源储存装置联合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能源互联网对储能电池的需求为背景,首先归纳了能源互联网对于储能电池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多种可应用于能源互联网的储能电池的性能与特点,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其资源将在今后数十年至多数百年同消耗殆尽。太阳能、水能(包括湖汐能)、风能仍可在未来能源中占一席之地,但大规模和控能源,非原子能莫属了,只有原子能才是和持续发展的能源。如果裂变热核反应堆采用铀坏循环的技术路线,发展和控快中子增殖堆,则全世界铀资源将可供人类千年以上项需。或许在2050年在右,当核聚变反应堆发展成熟为商用核电站后,将为人类解决永远所需能源。目前燃煤、燃油、和燃气电厂是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我国虽人均发电机装机容量0.234KW/人,但却是仅…  相似文献   

6.
到2020年,风力发电将能够满足世界电力需求总量的12%,届时中国的风力发电将能够占到全球风电总量的14%。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发展绿色能源,利用取之不尽、无污染的太阳能是国家倡导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核电的应用已经为大家所熟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急剧上升,而可开发的水电资源有限、化石能源短缺,核电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重要作用正在为更多的人所认识。除了解决电力需求,核电的利用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缓解我国的能源运输压力。但是,核技术的非动力应用对社会和经济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在工业、农业、医学、环保和安全等领域,因为核技术的应用,所产生的巨大效益和积极影响,公众并无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时政要览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7.8%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初步核算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高出年初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图为工人在北京三元食品工业园内工作。要闻◎中国领先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彭博新能源财经1月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达到创纪录的677亿美元,同比增20%,超越美国重新成为该领域世界第一大投资国。与此同时,2012年,全球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总量约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94年-2008年间中国国防支出的主要决定因素的研究发现,中国国防支出的主要决定因素集中于军事技术发展需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外贸易依赖的结构性特征三个方面。财政能力、能源进口需求与国防支出有微弱的正相关性,但不具统计显著性。矿石金属原材料进口需求与国防支出没有正相关性。重要原材料、能源进口的安全性对中国经济发展安全有重要意义。未来中国应当关注国防支出水平与国家经济发展安全需求之间的协调性,利用好国家财政能力为国防建设提供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资源合理配置到国防与经济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和现代国防对资源的占用量越来越大,对资源的需求范围越来越宽,对资源的需求内容越来越交融。一国的绝大部分资源既可用于经济,产生经济效益;也可用于国防,产生国防效益。在一定时期内一国资源的价值总量、实物总量及结构是既定的和有限的,这就形成了国防与经济对资源需求的矛盾。国防需求资源与经济需求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国防和经济需求资源与资源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一般指人、财、物、科技、信息、生态、气候、生物、水、土地、矿产、能源等。《美军联合动员条令》中将可配置到国防领域的资源为分12个领域,即人力、原料和…  相似文献   

12.
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旺盛的石油需求使中国石油进口及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石油来源及进口安全成为保障经济安全的战略难题;中哈两国凭借资源、地缘优势和共同的利益需要,业已建立起牢固的互信关系和利益纽带,以中哈输油管道对接为契机的石油合作为我国石油安全战略和国家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历史机遇,不但使我国石油来源及进口多元化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从而掌握石油贸易全球化的主动权,而且可加快我国石油资源利用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为我国顺利完成工业化进程提供多元化的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举行的美国首架使用生物燃料的F/A-18F"超级大黄蜂"的亮相仪式上,美国总统奥巴马使用了"绿色大黄蜂"(Green Hornet)的昵称来介绍这架新能源超音速战斗机。总统的"代言"以及"绿色大黄蜂"的首飞成功,让美国海军"伟大的绿色舰队"(Great Green Fleet)构建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石油资源日渐紧缺的大环境下,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的大力发展成为美国摆脱原油进口的束缚,降低能源危机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综述核电的应用已经为大家所熟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急剧上升,而可开发的水电资源有限、化石能源短缺,核电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重要作用正在为更多的人所认识。除了解决电力需求,核电的利用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缓解我国的能源运输压力。但是,核技术的非动力应用对社会和经济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在工业、农业、医学、环保和安全等领域,因为核技术的应用,所产生的巨大效益和积极影响,公众并无清晰的了解。1993年,美国管理信息研究所(MIS)的报告“无人知道的事实:使用放射性同…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风力发电装置的消防现状,分析了风力发电装置的火灾风险,提出了一套适用于风力发电装置的基于火灾图像识别、光学感烟、吸气式感烟等火灾判据相结合的复合式自动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方案,为风力发电装置的消防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伟 《国防》2007,(2):64-64
能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不仅是国家和平时期安全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战时取胜的关键资源.面对全球愈演愈烈的能源竞争,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从能源生产、运输、储备等各个环节上充分考虑国防需求,对能源动员的保障任务及保障规模进行量化、预测,进而实现能源动员的科学化、现代化、系统化,确保能源动员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7.
<正>项目概况随着国外潜艇数量的持续增加以及性能的不断提升,美国海军面对的水下威胁逐渐增加,而目前在大洋深处和近海环境下,有效跟踪敌方先进潜艇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动用大量兵力。利用无人艇探测与跟踪敌方潜艇不仅可以减少人员伤亡,还可到达一般有人平台无法抵达的区域,并能在不补充能源的情况下长时间执行任务。基于此,美国对使用无人水面艇执行反潜任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战略储备是指国家为了应付战争和其他意外情况,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国防需求,而在平时有计划地建立的一定数量的物资、货币、能源、人力等方面的储存或积蓄,主要包括物资储备、财力储备和能源储备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军事需求工程技术之需求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事需求牵引实质是解决军事系统发展、建设的有效性问题。开发军事需求,目的是将其用于指导、约束军事系统的发展、建设的方向、内容。因此,军事需求本身必须是有效的,必须进行需求验证,确保军事需求“可达到”(Attainable)和“可实施”(Realizable)。在《军事需求工程的活动与作用》一文中,我们对“可达到的需求”和“可实施的需求”进行了详细解释:(1)“可达到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需求能够转化为现实;(2)“可实行的需求”是指在一定限制条件下,需求必须转化为现实。目前,关于军事需求验证的研究还出于起步、探索阶段。本文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面向未来的新概念飞行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概念飞机是指尚处于研制或探索中的一类飞行器。与传统飞行器相比,在飞行原理和气动布局上有显著的不同,表现出鲜明的创新性、高效性(作战效能或经济效率)和时代性。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是新概念飞机不断出现的“推进器”——替代能源是人们期待解决的主题,先进技术则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基石。下面将要介绍的新概念飞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飞行器的发展方向,其中不包括一些非常规布局飞机。无污染的“氢燃料”飞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