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兵文摘     
今年元月31日为农历正月初一,俗称“春节”。“春节”最早也叫“度岁”,有的把农历年的除夕称作“分岁”这也是有其来历的,在夏至殷商时代,人们把木星叫“岁星”,以它走完一宫为一岁,这就是把春节过年定为“岁”的开始。其实在我国古代虽是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正月初一从哪月算起,据《史记》所载,在汉武帝以前是很不统一的,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  相似文献   

2.
从李洪志1992年抛出所谓的“法轮功”,到今年除夕“法轮功”制造惨绝人寰的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从李洪志别有用心地鼓吹“真、善、忍”,到前不久声嘶力竭地叫嚣“忍无可忍”,李洪志及其邪教“法轮功”上演了一场反科学、反社会、反人类的闹剧。  相似文献   

3.
2000年除夕凌晨,正当全国人民喜气洋洋准备迎接春节到来的时候,某国却挑衅性地把游弋在太平洋的一艘巨型军舰调到中国黄海某海域。“紧急起飞!”上午9时,海军航空兵某侦察机团隋洪地机组接到战备巡逻任务后,驾驶某型侦察机迅速飞向某巡逻空域。  相似文献   

4.
春节,团团圆圆的节日。除夕,思念亲人的时刻。在这团团圆圆的节日里,中华儿女思念着一位远在数十万公里之外的亲人:“嫦娥”。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在接近新春钟声敲响的时刻,节目主持人动情地宣布——  相似文献   

5.
路在何方 每年春节一过,内地的青年民兵背乡离土,像长江波涛,汹涌南下,外出打工。他们认为:到沿海开发区就会有大把的钞票流进自己的口袋。然而,事实上,发了财、致了富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青年民兵辛苦一年,仍然囊中羞涩。这时,他们仰天长叹:“赚钱的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6.
春节恐归症     
《中国民兵》2010,(2):8-8
“春节恐归症”是指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害怕回家过春节的心态。“恐归”的原因主要包括:对春运人多拥挤的恐惧、车票难买带来的烦躁、囊中羞涩无力还乡的自卑、家长逼婚不想见面的逃避、难以适应公婆的家风习俗等。随着社会变迁,从“盼归”到“恐归”,  相似文献   

7.
贵州石阡县河坝场乡武装部长潘明昌率兵带民致富的事迹在全省出了名,日前,贵州省军区将他树为“专武干部标兵”。 河坝场乡,远离县城,山高坡陡,土地零碎,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生产力十分低下,群众的生活水平只处于温饱线。1992年,潘昌明到河坝场乡上任后,很快跑遍了全乡的15个村寨,详细了解民情后,及时拟制了  相似文献   

8.
溯源     
春节的来历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9.
《军事文摘》2023,(8):4-9
<正>2023年1月21日,第二届“天宫画展”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展。在除夕万家团圆之际,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中国空间站给孩子们送来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全国各地的青少年通过CCTV13“瑞兔呈祥中国年”特别节目和央视新闻客户端“向春而行欢聚这一刻”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10.
贵州桐梓县县委、县政府把双拥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进一步增强了军政军民团结,全县双拥共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双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县、乡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若干规定》。县、乡领导召集各种形式的军民座谈会50余次,每年“八一”、春节,主要领导率团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和优抚对象、现役官兵家属,为其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1.
耕海 《当代海军》2008,(6):20-22
3月25日,五角大楼召开了一场特别的新闻发布会,美国空军部长米切尔·温尼手持模型和照片,解释了美国空军于2006年向台湾发送其订购的直升机电池组时,因为工作“失误”,将洲际弹道导弹的零部件错当成军购品运到台湾的经过,并详细介绍了导弹头锥情况。一时间,人们对美国所谓的“误运”导弹头锥事件议论纷纷、猜测不断。  相似文献   

12.
震惊!震撼!心动!心疼! 一块饼干,一口冰凌;一袋榨菜,两只馒头。按说,在喜气洋洋的春节里,不应该把这样的画面放在鲜花和美酒的前边,在除夕热气腾腾的家宴里,在美食珍馐的聚会中,它提醒我们别忘了还有人在咀嚼艰苦。  相似文献   

13.
年味     
自打18岁穿上绿军装离开吕梁山,我就很少能有机会回家过年,但故乡那浓浓的年味犹如一杯醇酒,越品越香。  相似文献   

14.
基层之声     
编辑同志:阅读贵刊1996年第7期的“基层之声”一栏,我深有感触,认为它符合我们基层专武干部工作实际。为此,想借贵刊吁请上级有关领导引起重视:一、1990年各乡(镇)招聘驻乡警以后,乡党委、政府就把乡武装部推到了参加抓各项中心工作的第一线,各项中心任务分摊到人头上。认为社会治安有驻乡警去抓,特别是1992年建、并、撤以后更为突出,总认为乡武装部每年只不过是搞几个人的训练和征几个兵,就连一年一次的民兵整组等三项工作在财力物力上也很难得到支持和重视,基层武装部受到了冷落。二、基层专武干部的考勤、考绩与工资挂钩,和同级行政干部同等考核。因此,每年的年  相似文献   

15.
蒙古人除夕常以结伴串毡房的方式,互贺新岁。 日本人除夕要撞响寺钟108声,然后躺下睡觉,凭梦境的吉凶,预测一年的祸福。 波兰人喜欢把除夕面包做成马、牛、羊、鸡、鹅、狗等形状,以显示新的一年禽畜兴旺。 保加利亚人除夕要吃一份"新年面包"。 在靠近斯洛伐克的匈牙利农村,当除夕钟声快敲响12下时,家中要有人拿着钱币登上椅子,等旧的一年的最后一刻来临时,他便跳下椅子,以求新的一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龙江县黑岗乡武装部,科学利用民兵靶场、战术场,既保证了民兵、预备役训练,又增加了以劳养武收入。过去,这个乡的民兵靶场、战术场是个“包袱”。一年一度的民兵、预备役训练结束后,随之而来的是长时间的雇人看管,每年要付出近2000元的护场管理费。1982年开始,他们取消了看护人员,把靶场、战术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部被作者自称为在“显微镜”下复原一场战事,在“螺蛳壳”内做道场的“微观战史”。作者抛开宏大的叙事和官腔的语言,把关注的目光缩小到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军队策应中国驻印军的反攻而发动的一场战役之中,  相似文献   

18.
任县骆庄乡,是个远近闻名的“兵乡”。自1978年以来.有320名优秀青年从这里走入军营,这个乡持续十几年的青年“参军热”锐势不减。一位将军感叹到:在和平年代这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19.
“婚礼开始!”今年4月的一天,随着乡武装部长刘书明洪亮的声音,一场不寻常的婚礼在河南新野县前高庙乡敬老院开始举行了。“新郎”是87岁的退伍“老八路”罗云贵;“新娘”是80岁的史桂花。老罗早年丧妻,膝下无子,10多年前即住进了乡敬老院;史桂花早年丧夫,  相似文献   

20.
林玲 《中国民兵》2021,(1):79-79
小时候过年,特别有仪式感,虽然物质比较匮乏,但年味却很浓。印象最深的是年三十上午,爸爸把我们小孩子早早喊起来,刷洗门板晾干好贴对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