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彩霞 《兵团建设》2009,(23):25-25
付沛林是开发塔里木的老军垦,40多年前从四川来到新疆,见证了塔里木的发展历史。付沛林说:“进疆时我还是一个19岁的壮小伙儿,如今已两鬓斑白。目睹塔里木从万古荒原变成了绿洲,我无悔我的选择和付出。”  相似文献   

2.
祝谦 《兵团建设》2012,(18):42-43
正军垦新城,是兵团人脚踏荒原留下的一串"风雷"人们面对地球思考时,会有一个顿悟:大自然给了人类高山与湖泊,江河与草原,大漠与森林,风霜雨雪与花红柳绿。那么,人类在地球上的建树是什么?城市!这是人类留下的一座丰碑。难怪哲人有言:"一切的路通向城市。"难怪文明分类这么界定:现代工业文明与古代农耕文明的区别是城市的诞生与成长。城市对于兵团人来说,是"脚踏荒原起风雷"之举。回望过往就能看到:兵团人,  相似文献   

3.
<正>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新疆,驻马荒原、铸剑为犁,投入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大生产运动至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走过了艰苦卓绝的四十年光辉历程.四十年来,广大军垦战士一手扛枪、一手扶犁,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建设起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新疆,成就了惊天动地的社会主义军垦事业.同时,广大军垦战士又以扶犁扛枪的手握笔为文,开拓出文学领域的一片新天地——社会主义军垦文学.回顾兵团四十年来的文学发展历程,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4.
顾慧 《兵团建设》2007,(12):I0001
农二师三十四团位于库尔勒市东南部210公里处的铁千里克镇,是农二师塔里木垦区防风挡沙的前沿阵地。始建于1956年,经过几代军垦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屯垦戍边,将亘古荒原建设成了沙漠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5.
璀璨的红星     
上世纪60年代初,有着光荣历史的农五师从国家安危出发,按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党委的部署,完成了农五师发展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战略转移——从东疆哈密西迁到博尔塔拉,在亘古荒原上建立了师部和11个农牧团场,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360公里边防线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40年,弹指一挥间。农五师在博尔塔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兵团的经济发展的先进师。回首老军垦的拓荒故事,是他们用崇高的理想、闪光的年华、满腔的热血、无私的奉献,使璀璨的红星在博尔塔拉荒原上耀眼生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西部边陲.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有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她年轻而富有活力,她享誉中外而令人神往,她的名字叫石河子。50年代初期,这里还是一片野兽出没、芦苇丛生、人烟稀少的戈壁荒滩。一支既是"国防军"又是"生产军"的解放军部队,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历史壮举,拉动了驰名中外的"军垦第一犁"。从此,在这块亘古荒原上开发了沃野千里的军垦农场,创建了一批现代化工业企业,崛起了一座军垦新城。经过近50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一个以大农业为基础,轻工业为主体,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农工商贸服综合经营、科教文卫体协调发展的新型绿洲。石河子的农业系典型的灌溉农业,以18个大型  相似文献   

7.
"历史将永远铭记,荒原变成绿洲,沙漠升起繁华,边境更加安宁。屯垦戍边,千秋功业,改天换地,历史伟绩。历史就是创造,希望正在这里……"在八师、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一层大厅里,写着这样充满历史意味的一段话。这是兵团创业发轫的生动写照,也是兵团教育发展的形象描绘。  相似文献   

8.
正4月5日,一师托喀依乡职工阿不都·热力为家人办了4张军垦卡。"这下不怕电话费多了,一家人可以长时间聊天了,军垦卡,亚克西。"阿不都·热力高兴地告诉记者。为了让少数民族职工也能用上军垦卡,中国电信阿拉尔分公司营销人员在这里推广了近一个月,还聘请了"双语"人员进行翻译,争取让一师各族职工享受这一信息成果。中国电信阿拉尔分公司推广军垦卡活动切切实实地让广大职工群众得到了实惠,如今,一师、阿拉尔市使用电信军垦卡的少数民族职工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9.
正"爸爸,你在干吗呢?吃饭了么……"几乎每天晚饭时间,七师一二三团五连职工李平都会接到在七师高级中学读书的儿子的电话,这让他感到很踏实。2013年10月,李平听说电信推出了新的手机卡叫"军垦卡",而且互打免费,便立即给一家三口都办上了"军垦卡"。李平说:"儿子不在身边,地里的活多,也不能总去奎屯看儿子,每天至少要打一次电话,每次少则两三分钟,多则十几分钟。以前一个月的电话费就要花100多元钱。办了"军垦卡"后,每个月能省六七十元呢!"  相似文献   

10.
栗智 《兵团建设》2003,(10):20-21
40年,弹指一挥间。兵团农五师自1963年进驻博乐以来,军垦儿女在博乐这片青色的草原上,演绎了一部人进沙退、征服自然的威武雄壮的活剧。风风雨雨40年间,农五师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谱写了一曲开拓奋进的壮丽凯歌,亘古荒原披上了锦绣,茫茫戈壁变成了肥沃的标准化条田。特别是近几年来,农五师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农五师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把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农业发展上,并对二、三产业进行全面改革,从而形成了农工商贸同步发展的新格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今,农五师农牧团场改革  相似文献   

11.
姜蒙  姜莉 《兵团建设》2012,(6):14-15
正从"马家花园"的兴衰到军垦战士进驻草湖,农三师四十一团经历了历史的烟云。从"军垦第一犁"的辉煌到后来的举步维艰,四十一团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艰难发展之路。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草湖人,在荒原、碱滩、沼泽、戈壁中开荒造田,一点一点地把根扎进了草湖的土地。四十一团是国家级贫困团场,历史欠账多,多年来背着沉重的包袱,艰难前行。然而,坚强的草湖人一直在积极探索,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城郊经济,努力改变职工群众的生活。虽然距离全面脱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生活在草湖的人们,已经看到了春天来临的  相似文献   

12.
在高楼大厦林立的石河子市中心,静静地伫立着一座土黄色老式平房,它就是全国惟一的一座军垦博物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新中国军垦事业的开拓者王震将军亲笔题写的馆名遒劲有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它增添了神圣与庄严。历时14年,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经历了筹备、征集、开馆等几个创业阶段,现已初具规模,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截至目前,它已在全兵团几十家工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卫生教育行业、上百个农牧团场的数百个连队建立了军垦文物普查网点,共征集反映兵团从成立到现在发展历程与成就的军垦文物数千件、图片数百幅、文献资料数千万字,1999年馆藏文物中有29件被确认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石河子市区周围建立了以"军垦第一楼"、"军垦第一井"为代表的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开馆至今近  相似文献   

13.
石河子市经历半个多世纪军垦特色文化的深厚积淀,形成了具有典型兵团军垦精神特征的军垦文化城市。将军垦文化建设自觉融入城市经济建设中去,为提高石河子市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军垦文化在塑造石河子市城市  相似文献   

14.
正60年来,四师代代军垦人屯垦戍边、艰苦奋斗,在伊犁河谷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的诗篇。自饱含军垦情的"军垦卡"产品推出以来,中国电信伊犁分公司更是全力让"军垦卡"传递更多的爱心与真情。"军垦卡"惹人爱6月19日上午,四师退休职工李安林带着妻子和母亲一起来到四师电信局3G手机体验销售中心办理"军垦卡"。不一会儿,在四师电信局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下,李安林一家三口高兴地办理了三张"军垦卡"。  相似文献   

15.
正盛夏七月,骄阳似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走进中国电信北屯分公司的营业大厅,颜色鲜亮的横幅上"兵团人就该用咱自己的‘军垦卡’"一行大字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尽管电信公司早有准备,增派了工作人员办理"军垦卡",但来咨询办理业务的人员之多超出了想象,让工作人员应接不暇。北屯高级中学的英语教师程姣就是"军垦卡"的受益者。2013年大学毕业的程姣回到母校,而父母在离自己上百公里  相似文献   

16.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有这样一支英雄的队伍,他们从井冈山、从抗日战场、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来,征尘未洗,便铸剑为犁,投入到茫茫戈壁荒滩的又一硝烟中。有这样一批批热血青年,他们听从于一声神圣的召唤,用崇高的理想、闪光的年华、满腔的热血、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着中国西部亘古荒原的英雄史诗,用生命铸造起一座座永恒的界碑。有这样一拨拨弄潮儿,他们在西部大开发号角下,投身于充满机遇的事业,在欧亚大陆桥上建立了又一个希望的驿站。他们就是共和国伟大的公民——兵团人。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全国每个省、每个市的人都有,恢恢宏宏、浩浩荡荡驼铃悠远的古道上西行着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伴随着两道金光命令:屯垦戍边,诞生了共和国西部边陲的第一批兵团人——军垦战士。自此,在中国西部历史上出现了一支前所未有的特种部队。17万名从硝烟烈火中走出来的英勇善战的队伍就地集体转业为垦荒大军,向着前无古人的亘古荒原开始了创世纪的宣战!踏着前人的踪迹,陆陆续续又有十几万名复员转业军人踏入了这块圣地。  相似文献   

17.
隆冬的一天,笔者在乌鲁木齐民航机场候机室里见到准备返回内地的一男一女。只听那男的向女的说:"不想再看看新疆的雪了?""哼!看够了……"那个女的恶狠狠地从嘴里蹦出几个字,一脸鄙夷神色。看她那模样儿,仿佛新疆的寒冷,新疆目前还不尽如人意的生存条件,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造成的。大概,她不了解新疆的历史,不知道这块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曾经有多么荒凉,不知道近半个世纪里亘古荒原上呈现出了片片绿洲,不知道这里生活着一大批奉献青春、奉献终身、奉献子孙而值得人们永远崇敬的人,尤其是一大批女性——孕育了后代,孕育了绿洲的最最可爱的人,她们是军垦绿洲伟大的母亲。于是,我萌生了写写其中三位女性屯垦生涯片段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姜蒙 《兵团建设》2013,(16):16-17
在八师、石河子市中心的广场上有一座雕塑——军垦第一犁。恰是这一犁,让兵团迈出了第一步。开拓者们用身躯拉动的犁,是兵团永恒的记忆;恰是这一犁,反映了兵团农业开发之初,军垦战士用身躯拉动的犁,拉动着兵团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每次拿到《当代兵团》杂志时,我都会细细品读"兵团档案"栏目中的文章,认真记录栏目中的"兵团大事记"。众多的历史纪实事件反映了老一辈军垦人艰苦奋斗、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让我这个刚进入兵团工作的大学生由衷地感叹,今天美丽的团场绿洲来之不易!戍守祖国边疆,维护祖国和平统一,老军垦们的精神激励我做一个踏实肯干的兵团人,为兵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5月18日下午7点,何强忙完手中的活,到九师小白杨中学接在这里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回家,学校门口已经来了很多接孩子的家长,大家三五成群,等待孩子放学。这时,有位家长说起他办"军垦卡"的事儿,很划算,只需要交19元就可以打100分钟电话,可用100兆流量,还送100条短信,家长之间使用"军垦卡"互打电话都是免费的。何强听了心想:还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