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先秦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人格的完善和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形成,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先秦儒家的道德修养理论,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德治”的有效手段和道德自律的修养方法,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道德实践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杨光 《政工学刊》2008,(10):44-44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学者倡导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修养方法,也是道德修养所追求的崇高境界。作为道德修养方法,慎独要求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谨慎地注意自己的内心和行为,防止出现违背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始终保持道德操守;作为道德境界,慎独表现为“诚其意”,不自欺、不欺人,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德,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觉、自由状态。  相似文献   

3.
田宝峰 《中国民兵》2014,(10):28-29
到朋友家中做客,见到一副对联“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其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行善祛恶;闲谈的时候切勿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古代儒家们所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儒家战争观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是把战争置于最高道德原则“仁”的基础之上,因此.先秦儒家的思想里张扬着一种独特的东方伦理主义精神。这一精神滥觞于孔子,经孟子发扬光大,旋由荀子集其大成。其中,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儒家战争观分化为孔子所代表的,以“礼制”为核心,以及孟子为代表的以“民本”为核心两条不同的支脉。儒家战争思想在传统文  相似文献   

5.
儒家历来重视诚信。历史上,儒家诚信在人类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均有重要的价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交友之道,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治理国家的依据。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儒家诚信有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有助于建设政府诚信,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  相似文献   

6.
道德修养是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人都不能企求一觉醒来,就变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古人说:“天下大事,必起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也告诉我们,“小者大之源”,任何一个细小的高尚行为,都是自身道德大厦的一块基石,小联系着大,“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看似很平常、很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所以,加强道德修养,必须坚持从小事做起,自我检点、自我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伦理学的角度,从我国道教理论中的宇宙观、“为我”之学以及它的道德修养论这三个侧面,对中国道教在中国传统伦理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深远影响作了简捷明了的归纳和总结。最终阐明中国道教与中国传统伦理甚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联系,并就中国道教对现代生活的深层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荣辱观,以“仁”为基础、以“义”为标准,闪耀着真理性的理论光芒。“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体现的就是先秦儒家荣辱观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战国末期赵国人,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继孟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学者和教育家。但他不拘泥于儒家陈说,在军事伦理思想方面,虽然坚持“王道”,但同时也崇尚“霸道”,将“王道”融入“霸道”之中,以“王道”御“霸道”,以“霸道”佐“王道”。此“王霸合一”的思想,是对儒家军事伦理思想的一个很重大的发展。在治军方面,苟子将其“隆礼”之说用于军人道德培育,但又非常重视“利”,提出了以“利”养“礼”的思想。今存《荀子》(又名《孙卿子》)一书,三十二篇,基本上是苟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扼要论述了孙中山的慎战思想、“以德服人,非以武力服人”的军事道德观念,“救国救民,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军人人生观、军人“须具忠、智、仁、勇和决心”的军人道德规范以及“知难行易,身体力行”的军人道德修养观。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指出:“选准用好一个人,就等于树立一面旗帜。”对人的评价、奖惩和使用,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个体利益,而且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单位的群体风气,具有“赏以劝善,罚以惩奸”的功效,“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可见,正确把握选人用人导向,对于加强部队风气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重用厚德者,培树诚信为本、实在做事的风气。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对军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是选拔使用干部的首要条件。官为兵之表率。选拔使用的干部,其道德修养如何,对官兵的思想和行为将会产生直接的导向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法三家,都富有治国安民的管理思想。儒家强调修己安人、民为邦本、贵和中庸等“王道”管理;道家强调不争而善胜、无为而无不为的“柔道”管理;法家强调法律制度、策略手段和权势威势相结合的“霸道”管理。在现代管理研究中,这些古代管理智慧仍有不应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末,一批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开会,会后形成的宣言针对当今世界道德危机问题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2500年前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机会.”这是人类对当今道德建设的呼吁.在我国,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出现了人们过分注重物质享受和金钱、地位,忽视道德修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高尚的道德价值观,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和规范,学术界众说纷纭.我认为,创造性地诠释、挖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思想,借鉴和弘扬其精华,对当前的道德建设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儒家的“义利之辩”,有助于高尚价值观的形成.儒家文化的“义利之辩”,即摆正义与利的关系.所谓“义”泛指道义或道德,也指国家、天下之大利.所谓“利”,泛指社会生活的物质利益,一般指私利.重义轻利,历来是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最典型的表述就是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董仲舒的“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在他们看来,义乃立身之本,是行为之最高标准.凡事合于义则作,不合于义则不作.孔子一生的活动,皆为求合于义,“君子之仕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儒家有这样一个观点:“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为一个企业,职工就是这个本。只有抓住了这个本,企业才能够有生存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5.
从孝德的养成看,先秦儒家认为是天经地义;颜之推则认为父母威严而慈爱是前提条件。从事亲的内容看,先秦儒家认为敬亲、顺亲更为重要,强调精神事亲;颜之推认为养亲最重要,强调物质事亲。从事君的内容看,先秦儒家重视以“心”忠君,颜之推更重视以“才”忠君。从事死的规定看,先秦儒家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反对厚葬之风,并且不必拘束于烦琐的祭祀之礼。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又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彰显了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今天,我们要想深刻领悟“和谐社会”的内涵,对其文化渊源作一番疏理和审视,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及借鉴意义。人与人的和谐社会和谐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的问题,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着力要解决的。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这部分内容的现代价值值得深入发掘。在儒家的和谐社会观念里,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更是社会和谐的主体,离开了人的交往…  相似文献   

17.
强化“四自”意识曹艳,孙长志,姜淇木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同志更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不断强化“四自”意识.才能高标准严要求.自觉做党的合格干部。自重—树立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儒家学说在战国时期,与墨家学说同被称为显学。但是学者们对其军事思想的论析,却所见甚微。我们认为,与其政治、伦理、教育、哲学诸思想相比较,战国儒家的军事思想的确显得单薄和零碎。然而,它却毕竟是存在着的。 有两个因素规定着儒家对军事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提出自己的军事思想。第一、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发扬者,对于战争问题,他们不能不有自己的基本看法。战争作为历史现象,起源于军事民主制时期。由于它是达到政治目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故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戏”,就是这层含义。因此,先秦众多典籍中,不可避免地有战争过程的记载;战争性质的分析,战争后果的总结等众多内容。  相似文献   

19.
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江泽民指出,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领导干部要做精神文明的带头人,就必须努力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形成正直、随和、谦逊的人格魅力,以此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明确加强日常生活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有的领导干部不注重日常生活道德修养,认为“工作干好就行了,生活小节不必苛求”。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讲修养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孔子把修身做人,提高到能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来认识。周恩来曾提出要把修…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如果只讲物质利益 ,只讲金钱 ,不讲理想 ,不讲道德 ,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 ,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学习“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 ,思想道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的官德 ,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是关乎民心向背、国家兴衰的重大政治问题领导干部“人民公仆”的社会分工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德行”的好坏 ,对治国安邦起着决定作用。重“德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