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的中国东北海军苏小东中国东北海军是在国内军阀混战中由奉系军阀组建和发展起来的。其全盛时期,共编有3支舰队:海防第1舰队,驻青岛,执行远海防务;海防第2舰队,驻长山岛,执行近海防务;江防舰队,驻哈尔滨,负责松花江、黑龙江防务。3支舰队共有军舰2...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第三章武装力量第四章边防、海防和空防第五章国防科研生产和军事订货第六章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第七章国防教育第八章国防动员和战争状态第九章...  相似文献   

3.
海防经济是直接与海防斗争、建设和管理等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统称。区域性与具体性,政治性与政策性,复杂性与敏感性。薄弱性与紧迫性,融合性与一体性是其主要特征。海防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海防需求、海防供给、海防财力、海防人力、海防物力、海防科技、海防制度、海防后勤、战时海防经济、海防经济效益等。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后,海防建设逐步成为中国国防建设的重点。清政府在进行海防建设过程中,对北洋海防实行优先发展的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着重加强北洋海防。北洋海防建设情况是清末海防建设的缩影。探析北洋海防建设的成败得失,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是近代中国军事历史研究中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何明远 《国防》2016,(3):15-17
贯彻落实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是边海防工作的首要任务。新形势下,要认清边海防问题的特征、把握边海防安全的本质、搞清边海防综合安全的内涵要求、构架新的边海防安全布局、加强边海防战略管理能力、建立结构科学的力量体系、加强运用国际法维权和主导舆论的能力等,以有效破解制约边海防工作的瓶颈,提升维护边海防综合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依靠其“船坚炮利”突破了中国的海防要塞,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中国海防担忧,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改革海防的设想。他们在海防建设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冲击了以往传统、落后的海防观念,对中国近代的海防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中国近代海防论,对于我们加强今天的海防建设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近代海防思想勃兴于民间 ,提出之始即蕴涵着制度变革的要求 ,由此产生的“国民海防”与“幕府海防”间的深刻矛盾 ,阻碍了近代化海防实践。鸦片战争前后 ,民间兴起了学习西方热潮 ,丰富和充实了海防思想的内容 ,但幕府传统海防观念阻碍了海防建设向制度层面深化。明治政权建立之后 ,海防思想逐步趋实 ,发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海军近代化终于实现。  相似文献   

8.
海防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支撑,应科学剖析当前我国海防建设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海防建设面临的形势,合理确定海防建设策略,确保我国海防建设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郑跃  刘东生 《国防》2011,(4):40
一要加快边海防立法进程。边海防法律法规是实施防卫管控和处理涉外事务的基本遵循,要加快边海防立法进程,从总体上规范和明确边海防各类事务的管  相似文献   

10.
苗雨丰 《国防》2014,(10):56-57
在今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边海防工作会议上,提出国家边海防战略目标是要"建成与国家地位相称的强大、稳固的边海防""为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提供坚实保障"。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指出,要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大局意识,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这次会议和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为新时期加强边海防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会议指出的要"完善专业精干的力量结构""加强边海防民兵建设,开展专业化训练,提高边海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为加强边海防地区后备力量建设明确了目标,找到了抓手。边(海)疆省、市在加强边海防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建强边海防民兵队伍,积极探索后备力量质量建设有效途径,努力搭建平台练兵用兵,为实现国家边海防战略目标贡献力量。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海防史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研究中国海防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上个世纪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随着中国海防意识的逐步提高,中国海防史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引人注目。对中国海防史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反思,必将促进其研究向更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着眼新形势下国家海上安全与发展需求,强化海防建设战略统筹,从发挥各级政府在海防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健全海防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调控机制、优化海防战略配制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海防建设军民"融合度",加快推进海防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阐述了明初浙江海防的战略地位,明代抗倭战争中浙江的海防战略地位,清前期浙江的海防战略地位,从而勾勒出明清(前期)浙江海防战略地位演变的主要轨迹。  相似文献   

14.
肖石桥 《国防》2008,(9):66-68
边海防地区是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屏障,边海防地区的安全稳定是国家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新形势下,要着眼筑牢我边海防地区坚固长城,大力加强边海防地  相似文献   

15.
宋玉友 《国防》2002,(7):50-51
新形势下的海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人们的海防观念和意识由强趋弱,驻守沿海的部队由多变少,出入沿海地区的人员越来越杂,海防建设与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抓好海防工作,应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力量建设为重点,以法规建设为保障,军民一体,平战结合,长期建设,整体发展,不断提高海防建设和管理水平,确保海防的安全与稳定。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抓好海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思想家对于海防海军建设和作战的理性认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军事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而且在很多方面记录了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深刻了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一 中国海防思想最早产生于明代抗倭战争中。明末至清中叶,由于倭患的平息和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中国海防逐渐废弛,海防思想也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频繁进行海上入侵,中国海防危机日益深重,传统的海防思想已不能适应海防斗争的新情况。在抗御西方国家海上入侵的斗争中,中国近代海防思想随之产生并逐步发展,从一开始,它就具有抗御外侮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海防建设,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海防建设战略规划。新中国海防建设走过由海防体系的初步建立(1949—1956年)、海防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发展(1956—1976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1978—2012年)、新时代的发展(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在此历程中,建立健全了陆、海、空一体化海防体系;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为发展我国海洋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反击外来侵略,捍卫了海疆主权和国家领空、领海安全,维护了祖国统一。新时代中国海防建设将以习近平大海洋战略、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论述为指导,从国家战略高度构建海陆统筹、全国一体、全民参与的新型海防体系;构建新时代强大的海防力量体系,提升整体作战能力;完善军民深度融合机制,增强海防力量整体防卫管控能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海防。  相似文献   

18.
沈葆桢近代海防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葆桢是近代中国海防建设的重要人物 ,也是洋务派要员之一。他历任江西巡抚、船政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的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兼主持南洋海防的南洋大臣等要职。身后被谥为“文肃”。南洋是中国的海防要地 ,护卫着东南沿海的大好河山。沈葆桢为苏浙闽台乃至整个中国海防呕心沥血 ,死而后已。在创办造船工业、建造近代化军舰、筹划购买铁甲舰 ,在抗击入侵台湾的日本侵略者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近代海防事业的实干家。其谋划巩固海防的方略 ,及切合实际的、适应当时需要的海防思想 ,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值得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19.
海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建设一支强大的海防民兵,对于维护海洋权益,巩固海防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我军特色军事变革的突飞猛进,海防民兵建设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大力加强新时期海防民兵建设,是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蔡多文 《国防》2011,(8):56-58
海防是国防的前沿,海防民兵哨所是海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必须着眼做好常态化军事斗争准备,围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深化认识、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海防民兵哨所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