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曾有一艘巡洋舰,是英国皇家在清政府建北洋水师时,赠送给慈禧的“宜川”舰。这艘巡洋舰是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轰开中国大门后,为表示“友好”赠送的厚礼,当然这也是中国花二百万两白银在英国订购军舰时,才擦出来的“友好”火花。但这艘“宜川”巡洋舰在甲午战争中一次也没有抛头露面,恐怕仅仅是作为“老佛爷”海上兜风用的。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受赠舰船的先例。但是堂堂天朝大国就是打不过“蛮夷小邦”,夷人坚船上导航的罗盘是中国发明的,夷人利炮中发射的火药也是中国发明的。虽然很早以前,中国曾…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海防问题开始引起一些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的关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建立近代海军问题被清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1875年,清廷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从而拉开了筹建北洋海军的帷幕。 北洋海军始建时,其舰船从阅沪等地抽调(如“镇海”、“操江”两舰分别为闽沪两厂制造),以后主要从英、德两国购买。1875年.李鸿章花费45万两银子从英国购买了4艘炮舰——蚊子船,这批炮舰于  相似文献   

3.
1894年4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后,清政府应邀出兵朝鲜“代戡匪乱”。此举招致日本政府的不满,也开始出兵朝鲜“勘乱”,引起了中日外交争端和武力冲突。在英国的斡旋下,6月底,清政府为避免战端,首先提出两国在朝鲜共同撤兵的议案,并递交日本政府进行谈判,但对方却以种种理由搪塞拒绝,使清朝廷陷入苦苦等待。信守外交“公例”:李鸿章掉进了日本人的战争陷阱1894年7月14日下午,日本驻清政府大使小村寿太郎在获悉大岛义昌的混成旅团全部在朝鲜登陆后,便立即禀承日本政府外相陆奥宗光的电令,向清朝廷递交了日本政府照会书。照会书里断然…  相似文献   

4.
摘要:鸦片战争后,中国边疆危机纷至沓来。晚清政府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三次调整边防策略,相继形成了“郅治保邦”、“海防与塞防并重”和“保藩固圉”的边防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的兵锋战火。但又造成了“和”不能争主权、“战”不能取胜利的被动局面,加剧了清政府的民族危机、边防危机和统治危机。  相似文献   

5.
设立督办军务处是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在危机关头的一项救急之举,也是清统治阶层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其建置:设督办大臣1人、帮办大臣1人、会办大臣4人;由文案、营务、粮饷等处构成;办公场所设于神武门外九门提督公所;办公经费由户部拨给100万两白银,根据办差需要,陆续支取。督办军务处在军机处"散值"之后继续商议军务,其主要职能是会商战局、部署军事、监督谕旨的落实、议奏条陈、查看被保举官员、接收各地军情奏报、管理近畿粮台、办理京师巡防事务、节制董福祥部等3支大军。由于无章可循、办事随意,督办大臣精力、才力严重不足,内部分歧严重等因,督办军务处在战局中的实际作用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6.
民兵文摘     
三、祖国母亲的“一滴辛酸泪” 1793年秋天,英王以补贺乾隆皇帝80寿辰为名,派遣特使马戛尔尼来中国。马戛尔尼在承德避暑山庄两次晋见乾隆,提出建立外交关系,开放通商口岸,割让一个沿海岛屿给英商居住等要求,被清政府毫不留情地全部驳回。 马戛尔尼失败了,但英国并未就此罢休,决心从与中国发展贸易中找到突破口。于是他们挖空心思,决定采用可耻的方法,向中国大  相似文献   

7.
1960年2月16日14点20分,美国“海神”号核潜艇首次实行了核潜艇的环球航行,历时83天零10小时,此后苏联、英国、法国人也进行了长航试验,试图打破美国人号称的84天的纪录,但除了走  相似文献   

8.
香港背靠大陆,毗连深圳,面临南海,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要冲,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意义。它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1840年,西方列强侵华急先锋——英国,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正是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痛失香港,蒙受了深重的民族屈辱。 1757年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白银大量外流,造成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益恶化的朝鲜局势,清政府内部战和意见不一,寄希望于俄、英调停。自1894年6月20日至7月18日将近一个月时间内,北洋大臣李鸿章全力投入请求俄国调停的工作,没有做任何军事上的准备,贻误了时机。而日本至7月中旬,已完成了在朝鲜的兵力部署,决心挑起战争。6月22日,俄国调停失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第一次绝交书”。7月14日,英国调停失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第二次绝交书”。  相似文献   

10.
清政府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的直接交锋,在海上连打败仗。侵略者的“坚船利炮”给清朝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恐惧之余,清朝官员又有了几分羡慕,他们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拥有这些利器,以维持大清王朝的统冶。19世纪50年代中期,太平天国起义在中国东南地区进行得如火如荼,太平军对清朝水陆两军的作战连连获胜。因此,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官僚企图借用洋枪潭炮镇压农民起义。在外国人的帮助下,他们在用洋枪洋炮镇压农民起义军时尝到了甜头,所以,他们对进一步购买洋船建立舰队的愿望也就日趋强烈,终于着手准备组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铁甲舰队。当时的海关代理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  相似文献   

11.
大事备忘     
《辛丑条约》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中国清政府签署的丧权辱国的奴役性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或《辛丑议定》。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9月7日,清政府代表奕匡、李鸿章与德国、奥地利、比利时、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国、西班牙和荷兰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条约共有12条正文和19个附件,主要内容是:①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以关税、盐税和常关锐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自己共9.8亿两。②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由各国驻军把守,中国人一概不准在内居住。③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  相似文献   

12.
经过紧张的建造,“定远”、“镇远”2舰先后在1883年5月2日和1884年3月完工并通过航试。但同年,中、法两国因越南问题发生争执,8月23日,法国远东舰队突袭福建马尾,沈葆桢一手缔造的福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是日可算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最黑暗的一天。3天后,清政府向法国宣战,德国则宣布“局外中立”,拒绝让中国订购的“定远”等舰回华,法国也扬言如果中国军舰回国,则会在公海上劫夺。因此,虽然清政府对几艘已建成的新式军舰望眼欲穿,但也无可奈何。刚刚建成的“定远”、“镇远”2舰被迫滞留德国,一直拖延到中法战争结束。1885年6月9日,《中法新约》签署,2天后,清政府谕令“定远”、“镇远”2舰迅速回国。1885年7月3日,位于北海之滨的德  相似文献   

13.
面对日益恶化的朝鲜局势,清政府内部战和意见不一,寄希望于俄、英调停。自1894年6月20日至7月18日将近一个月时间内,北洋大臣李鸿章全力投入请求俄国调停的工作,没有做任何军事上的准备,贻误了时机。而日本至7月中旬,已完成了在朝鲜的兵力部署,决心挑起战争。6月22日,俄国调停失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第一次绝交书”。7月14日,英国调停失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第二次绝交书”。此时清政府才开始匆匆运兵向朝鲜牙山增援。7月21日,李鸿章派大同镇总兵卫汝贵率盛军马步六营,提督马玉昆率毅军两千,  相似文献   

14.
不可否认,中国的进步是切实的,但中国军队对美国并不会造成威胁。虽然中国与美国的战略目标并不相同,但中国并没有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中美两国元首最近在加州举行了一场非正式会晤,而这次会晤是在大部分美国人都怀着“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主导力量”的担心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海军》2005,(3):62-63
最合适的“重庆”舰舰长在过上很多书籍、报道披露说:邓兆祥的“重庆”舰舰长与其说是国民党选的不如说是英国人选的。说当英国确定将“重庆”号送给中国后,国民党海军当局向英国驻华使馆报了几个“重庆”舰艇长人选,都被英国人挡了回来。英国人认为,“重庆”舰舰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二是必须在大型舰艇上担住过  相似文献   

16.
王作化 《环球军事》2005,(11):52-53
众所周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一直置身于战争之外,不愿介入欧洲的战事。尽管它在欧洲遭受灭顶之灾的同盟兄弟英国再三向其呼吁伸出援助之手,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奉行“中立主义”大获好处的美国人此时仍乐得在大西洋彼岸隔岸观火。然而,就在战争爆发两年之后,一副地图却使美国彻底放弃了孤立主义政策,投身到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中,从而不仪拯救了英国,而且也改变了欧洲和二战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英国媒体披露,英国反恐部门已列出了350多个可能遭到恐怖袭击的目标,并建议英国政府采取防范措施。消息一传出,英国政府立即出面“辟谣”,称没有任何情报显示“基地”组织要对英国目标下手。但没过两天,英国政府6月11日被迫证实,英国和美国停泊在直布罗陀海峡的战舰差点遭了“基地”组织的毒手。此外,恐怖分子还准备袭击伦敦著名的大笨钟。  相似文献   

18.
1894年8月17日的甲午中日黄海海战,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帝斗争史中的一次重大事件。这次战争虽然由于当时统治中国的清政府的腐朽而告失败,但广大爱国将士和无数中华儿女,都在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主权的战斗中奋勇抗敌,血洒疆场。北洋水师广大官兵在甲午海战中,表现的英勇顽强、誓死拼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慨,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之一。“英美观战者均称叹不置”。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评论  相似文献   

19.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3,(12):70-70
对手给起的绰号 美国海军陆战队以英国斗牛犬为“非正式吉祥物”。为什么是非正式?因为这是德国人的创意。一战时期,远征欧陆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与德国对阵,战场作风颇为强悍,故被德军称为“恶魔狗”。美国人好奇心重,仔细一研究,发现德国人所讲的“恶魔狗”是指巴伐利亚山区一种生性凶恶的猛犬,近似英国斗牛犬。敌人送的绰号难听归难听,但对提振士气没坏处。于是,陆战队就将这种狗作了本部宠物。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英国和法国结为同盟,组成联军,共同对中国进行了一场被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订立了城下之盟,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但是,就英法两国而言,在这场侵略战争中虽是同盟,但它们之间却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