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坦克的型名     
坦克最早制造于英国。“坦克”一词就是英文的汉译音,英文原意是“水箱”。因为第一辆坦克模型是由英国海军大臣邱吉尔为蒙蔽间谍耳目而以造水箱为名研制的,而且其外型也真象水箱。从车体重量上分,有重型坦克(一般指四十吨以上)、中型坦克(指三十吨至四十吨之间)、轻型坦克(二十吨以下)。中型坦克是作战的主力,  相似文献   

2.
1959年,第一批国产坦克隆隆开出坦克制造厂,正式命名为59式中型坦克。它的诞生,表明中国人也能生产坦克,那种长期使用“万国牌”坦克的历史宣告结束。 69式主战坦克 1963年,我国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了全面改进设计,于1965年生产出样车。经设计定型后,命名为69式坦克。69式坦克的战斗全重36.5吨,装100毫  相似文献   

3.
一向以坦克研制老大自居的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证明其理念果然经得起考验,无论力主机动性的法国,还是均衡发展各项性能的美国和着重融合战术需求的德国,最后均向英国靠拢,纷纷以改进或新造方式将主战坦克定位在55吨级、120毫米主炮范畴内(法国“勒克莱尔”56吨、M-1A2“艾布拉姆斯”58吨、“豹”IIA5为59吨),而英国“奇伏坦”坦克却早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达到这个等级(56吨),更不用说其后继型“挑战者”Ⅰ(62吨)。  相似文献   

4.
坦克之最     
世界上最重的坦克是以色列的MKI 超重型坦克(即梅卡瓦)坦克全重75吨,兼有步兵战车作用。除4名坦克乘员外,还可搭乘8~10名步兵。世界上最早的坦克是英国的M—1型坦克。出现于1916年9月15日。在法国松梅河附近英、德战场上,英国军队第一次使用此坦克进攻德军。世界上装甲最厚的坦克是苏联的T-72中型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第一辆坦克 1915年8月,英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坦克,该坦克是利用从美国进口的一对加长了的“布劳克”拖拉机履带,在竖起的角钢架上铆上钢板制成的,这是设计师们设计的一种“陆地战舰”,制成后取名“小游民”。最早参战的坦克 1916年9月,一群钢铁怪物出现在索姆河战场,这就是第一次参战的坦克——英国的Ⅰ型坦克。Ⅰ型坦克乘员8人,采用过顶式履带,每个履带架的外侧装1个突出炮座,上面安装1门57毫米火炮和1挺8毫米机枪,车上共装2门火炮和4挺机枪。第一个建立坦克部队的国家英国是最早建立坦克部队的国家。伴随英国坦克的诞生,1916年英国组建了第一支坦克部队,当时称为“机枪部队重型分队”,编有6个连,每连25辆坦  相似文献   

6.
“豹”2坦克是德军现役第三代主战坦克中资格最老的一种。该坦克曾以其性能优良、质量可靠和坚固耐用享誉全球军界,在加拿大“银杯奖”坦克射击大赛中,多次夺魁。美国的MIAI和日本的90式坦克,都采用“豹”2坦克上的120毫米滑膛炮。 “豹”2坦克改进型TVM-Ⅱ简化了车体两侧和炮塔上部的装甲,其战斗全重估计比TVM-I样车的战斗全重62.5吨略有下降,乘员为4人。  相似文献   

7.
一、坦克的发展沿革与现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各国的坦克已发展了三代。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一代,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二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研制的坦克为战后的第三代。1.第一代坦克。战后第一代坦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各国以发展中型坦克为主。战后第一代坦克,一般按重量分为中型、重型和轻型三类。一般来讲,中型坦克在30吨至40吨之间,重型坦克在40吨以上,轻型坦克在20吨以下。中型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成为各国装甲兵的主要装备。另外,这一时期的重型和轻型坦克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媒体前不久报道称,英国将放弃国内坦克制造能力。而英国《星期日邮报》则是以一种略带伤感的语气来描述此事:“坦克将成为过去的记忆,英国在93年后停止生产坦克”。由于英国政府未来将不再生产坦克,英国最老牌的重型战斗车辆制造商已宣布将关闭其位于纽卡斯尔的坦克制造厂。这标志着曾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坦克的国家——英国,结束了主战坦克的生产历史。  相似文献   

9.
一向以坦克研制老大自居的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证明其理念果然经得起考验,无论力主机动性的法国,还是均衡发展各项性能的美国和着重融合战术需求的德国,最后均向英国靠拢,纷纷以改进或新造方式将主战坦克定位在55吨级、120毫米主炮范畴内(法国“勒克莱尔”56吨、M-1A2“艾布  相似文献   

10.
<正>“变异”的英国“雌性”坦克《突击队1917》一片中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出现了一辆货真价实的英国一战时期的坦克,使得整部影片为此而增色不少。从外形上来看,本片中的这辆英国坦克应该是一战后期投入使用的MakeV型坦克,而且是一辆“变异”的“雌性”坦克。  相似文献   

11.
地面武器     
《国防科技》2003,(4):27-28
M1主战坦克是美国利马坦克工厂20世纪80年代初生产的。该坦克一出世,就以其优良的性能,特别是一流的防护能力而受到世界各国瞩目。M1基本型的战斗全重为545吨,坦克乘员为4名,最大时速达72千米/小时。  相似文献   

12.
97式“奇哈”中型坦克是二战时期日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坦克,被广泛用于侵略战争。我军第一辆坦克就是日军投降后缴获的该型坦克的改进型——“奇哈改”式坦克。正是这辆坦克燃起了我人民装甲兵的希望,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并被授予“功臣”号荣誉称号。名不符实的中型坦克侵华战争伊始,89式中型坦克是日军装甲部队的主力装备。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89式坦克的火力和机动性已明显落后于当时世界坦克的发展潮流。为此,1936年日军参谋总部和工程部决定研制一种新式坦克。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使日军急需大量坦克的投入,从而加速了新式坦克的研制进程。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于当年便研制成功一种样车,取日本天皇纪年2597年(1937年)  相似文献   

13.
在近百年的世界坦克发展史上,被公认为对世界坦克技术贡献最大的有三种坦克——英国MKI坦克、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和苏联T-34中型坦克。MKI坦克是第一种实用型坦克,T-34中型坦克被称为现代主战坦克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宁夏科技》2003,(2):4-15
59式中型坦克为基型车先后发展了59-1式,59-2式和59-2A式中型坦克以及64式、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64式重型履带牵引车、64式履带挖壕机等变型车。  相似文献   

15.
陆战武器装备种类繁多,为避免重复本文主要介绍正在研制的和即将研制的坦克、火炮、反坦克导弹、直升机和弹药。而把野战防空武器和战术地地导弹分别归并于《防空武器》和《中远程打击武器》章节介绍。坦克美国M1A2、英国“挑战者” (Challenger)-2、法国“勒克莱尔”(Leclerc)、俄罗斯T-90和日本90式坦克等,都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主战坦克。它们刚刚开始装备部队,目前只有很少的数量,到2010年前后才能分别成为本国的主力装备。主战坦克的使用寿命一般在30年以上,上述现代先进坦克至少可服役至2025年。因此,美、英、法、俄、日等国目前还没有正式提出下一代新型主战坦克研制计划。只有美国在探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坦克,是未来数字化战场上具有感知、信息共享与处理能力的坦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陆战之王”重振雄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在坦克上加装数字化设备,将普通坦克改造为数字化坦克。美国的M1A2坦克、法国“勒克莱尔”改进型坦克、瑞典Strv122坦克、俄罗斯T-80У坦克和T-90坦克、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德国“豹”2改进型坦克等经过了数字化全新包装,可以称作是数字化坦克。在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嵌入”或“贴花”是数字化的主要方法。数字化坦克的突出特征是“嵌入”了大量的数字化技术,比如数字编码、数字压缩…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以动物定名的兵器,大多以动物的形貌、性能和特征来喻示或象征某种兵器的性能、威力和作用。联邦德国主战坦克定名为“豹”,导弹歼击坦克定名为“美洲虎”,还有“黄鼠狼”装甲车、“海狸”式架桥车、“鳄鱼”两栖车、“野描”自行火炮等。英国行“蝎”式轻型坦克、“狐狸”装甲车。美国有“黄貂鱼”轻型坦克。  相似文献   

18.
环球要闻     
<正>英国开始加快“挑战者” 3主战坦克的研发速度据俄新社报道,当“挑战者”2坦克在乌克兰大草原上燃烧时,英国研发者宣布将推出第三代“超级防护”车辆——“挑战者”3型主战坦克。专家认为,“挑战者”2坦克迄今仍是世界上防护程度最好的坦克之一。但是,乌克兰在扎波罗热州的反攻埋葬了这种印象——交付乌克兰武装部队的14辆坦克有两辆在罗博季诺附近被俄罗斯军队摧毁。  相似文献   

19.
《华北民兵》2013,(6):55-55
中国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战坦克的简称,是我军最新的主战坦克,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617厂1989年开始研发,首次亮相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99式坦克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形,其炮塔和车体均采用复合装甲,抗弹能力成倍提高,被称为中国的第三代  相似文献   

20.
知识长廊     
台湾陆军主战坦克部队现拥有约1650辆坦克,其中“工牌”为美制M60A3、M48H“勇虎”坦克。 M48H“勇虎”式主战坦克是台湾与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共同研制的,是用美式M48A5坦克的炮塔及M60A3坦克的车身拼装而成。炮塔为传统的铸造式,上装1门105毫米线膛炮和1挺7.62毫米机枪;火控系统比较先进,与美国M1“艾布拉姆斯”坦克类似,采用钕钇激光测距仪、热成像仪和弹道计算机;其炮塔装甲最厚处是厚达110毫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