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1955年4月27日,中苏签订《关于为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原子能的协定》。根据协议,苏联将向我国提供一座重水型实验性反应堆和一台回旋加速器,并接受我国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赴苏进行培训和实习。1956年5月26日,"一堆一器"开工兴建,并先后于1958年6月建成。同年9月27日,"一堆一器"移交使用揭幕典礼在原子能院隆重举行,开启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新纪元,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从此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原子能院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技工业》2008,(7):17-18
原子能院是我国第一个核科技研究基地。58年来,从这里走出了6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在钱三强,王淦昌等老一代科学家的言传身教下,原子能院完成了原子弹点火中子源研制、氢弹前期理论探索、关键核参数测量、六氟化铀生产工艺建立及我国第一个船用动力堆的初步设计研究等多项自主创新工作,为我国“两弹一艇”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是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自1950年建院以来,原子能院始终以党和国家的需求为己任,始终将核科技事业的发展完全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中,成为我国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堆一器"开启我国原子能时代,  相似文献   

4.
钱三强和何泽慧是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对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钱三强、何泽慧先生是世界知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们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年,他们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了满目疮痍的祖国,源于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他们深知:"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相似文献   

5.
正成立于1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核科学技术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在66年的发展历程中,原子能院不仅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培育出"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四○一精神"在原子能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创新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子能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50多年来,原子能院为我国核工业和核科技事业的创  相似文献   

7.
建干1 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性核科研基地,是核工业的发祥地和"老母鸡",其"一堆(重水反应堆)一器(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成为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也因其组织参与"两弹一艇"的研制在我国核军工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五十年后的今天,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刻,作为"四○一人",我们为原子能院曾经在原子弹攻关中做出的巨大成就倍感光荣。  相似文献   

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爆炸成功离不开在当时被称为"宝中宝"的高浓铀产品,生产这一产品的是当年的核工业五○四厂,现在的中核集团五○四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谱写企业辉煌篇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举,百废待兴。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把发展我国原子能工业提上重要日程。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专门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了在我国建立核工业、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
9月27日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建院61周年。作为我国核科技事业的发祥地和"老母鸡",60多年来,原子能院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培育和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并不断沉积、结晶、孕育了特有的"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她已成为原子能院创新人才成长和创新思想培育的土壤,  相似文献   

10.
西拉德(Leo Szilard,1989—1964),著名核物理学家。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青年时就学于布达佩斯技术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来到德国,就学于柏林技术大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1933年迁居英国。1938年移居美国,后加入美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从事核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1958年获爱因斯坦奖,1959年获原子能和平利用奖,1961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地质队伍是工业建设的尖兵,核工业的建设也不例外。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建立不久,中华大地,百业待兴,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做出了创建新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首任原子能工业部(当时为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宋任穷上将担负了这一历史性重任。他号召铀矿地质队的职工,要以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挥地质工作“侦察兵”、“突击队”的作用,为加快原子能事业建设做出贡献。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首峥嵘岁月,作为亲历那段历史的人我深知:几代铀矿地质工作者为加快我国核事业建设,在条件艰苦的深山戈壁,献出了创业者…  相似文献   

12.
2013年4月25日,在中法两国元首见证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马兴瑞与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主席毕戈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和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第十一个和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为了加强对原子能工业的生产、建设和核武器研究、试验工作的领导,1962年11月3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成立了中央专门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兼任主任.随后,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空军部队参加的核试验工作,空军党委分工由成钧副司令员负责组织指挥该项任务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1955年1月15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毛泽东等领导人果断决策,作出了要创建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伟大决定,从此中国进入了"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1].研究这一决策形成的轨迹,不难发现,创建和发展原子能事业决策的作出并不是一时心热之举,而是经过长期的思考与酝酿,在形势发展、主客观条件以及外部因素都已成熟之时作出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适时决策.  相似文献   

15.
核能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一把打开百宝箱的钥匙,可以解决诸多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核能用于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让人民可以突破"十面霾伏",延缓全球气候变暖,核能用于农业,可以帮助培育新品种、贮藏保鲜农产品、防治作物疾病;核能用于临床医学,可以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甚至可以防治癌症……为了促进原子能和平利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我国1956年就制定发布了为期12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列为五大重点发展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6.
工作动态     
<正>中法签署成立核燃料循环后端高级别委员会备忘录11月2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共同见证下,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与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主席沃瓦尔德在京签署了《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关于成立核燃料循环后端双边高级别委员会的备忘录》。我国首次实验室规模核燃料后处理热试验成功10月25日22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首次热试验顺利完成。这是我国首次在实  相似文献   

17.
2014年3月18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简称核地研院)迎来了55周年华诞。55年来.几代核地研院人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求实创新.取得了辉煌业绩,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核地研院已成为一所集铀矿地质、遥感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军事文摘     
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人1938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亲自把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授予了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克·费米(1901—1954),表彰他证实了中子袭击所产生的新的放射性元素,以及他在这一研究中发现了由慢中子引起的核反应。他领奖之后,为了摆脱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桎梏,全家移居美国,很快就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器重。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德、意科学家终于在1942年12月2日下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室内网球场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开始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纪元。接着,费米又到了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穆斯参加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7年16日参加了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原子弹试验。  相似文献   

19.
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其资源将在今后数十年至多数百年同消耗殆尽。太阳能、水能(包括湖汐能)、风能仍可在未来能源中占一席之地,但大规模和控能源,非原子能莫属了,只有原子能才是和持续发展的能源。如果裂变热核反应堆采用铀坏循环的技术路线,发展和控快中子增殖堆,则全世界铀资源将可供人类千年以上项需。或许在2050年在右,当核聚变反应堆发展成熟为商用核电站后,将为人类解决永远所需能源。目前燃煤、燃油、和燃气电厂是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我国虽人均发电机装机容量0.234KW/人,但却是仅…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中核集团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被列为试点单位。集团公司推行骨干员工持股,该院同样被列为试点单位。集团公司当下举办科创大赛,原子能院又被选为承办单位。原子能院之所以被如此重视,正如该院院长薛小刚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集团前列。那么,原子能院成立70年来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积累了哪些良好实践经验,又将如何融入这次大赛中,以此引领和推动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助力集团公司"三位一体"战略目标落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