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育人功能 ,必须而且能够做到 :引导学员关注人生终极关怀问题 ,营造稳定的精神家园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人生中的矛盾关系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 ,提高认识和实践能力 ;高扬主体精神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不断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性特色,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哲学的时代性,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问题,形成新时期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离现实、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生活,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就需要在哲学的内容、形式、品格、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必要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和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发展反映了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的过程,也彰显了马克思群众观成为科学真理的历史性优势。文章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和发展中蕴含的哲学理念,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的哲学基础,有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有利于群众观的实践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5.
实现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显著标志和巨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做出的最有说服力的应答.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宗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逻辑前提;准确揭示、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精髓,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明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入,必须引导学员全面把握三个代表蕴涵的哲学智慧和科学实践观,深刻领会三个代表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发展,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通过第二课堂自觉实践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在总结人类思想史的积极成果时曾明确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充分表明“过程”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过程”就是标志物质的运动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展开形式的哲学范畴。“过程”具有以下基本特性:普遍性和客观性、阶段性和相对性、具体性和多样性、有限性和无限性。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一棵常青的人类智慧之树 ,它是历代先贤圣哲对真善美执着追求的丰硕成果 ,它的生命深深植根于人类生活的沃土之中。作为真善美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则是这棵大树上出类拔萃的新枝 ,它也必然随着现实生活的发展而愈益枝繁叶茂 ,绚丽多姿 ,显示出无比的生命力。很多同志都知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但又苦于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 ,因此有畏难情绪。对此 ,谈一点粗浅体会 ,谨供参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孤立地背诵个别词句 ,而要完整准确地掌握基本精神就内容而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一个个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问题是近期哲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实际情况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内在关联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以其实践思维方式为显明特征,又是一种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的哲学,并且是实践的思维方式直接牵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人是学科育人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符号哲学视域下人的本质是“符号的动物”,学科是人在“符号化”活动过程中创造的文化符号体系“,符号”将学科与人相联结,“符号人”是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学科与育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与此同时,学科育人活动还具有多样化、统一性、结构化以及连续性的功能特点。基于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与功能特点,从学科育人目标、学科符号体系、学科符号化活动以及学科育人评价标准四个方面,探寻学科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全球化”现象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20世纪的全球化实践,给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坚固的基石。但是,当今的“全球化”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全球化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来说仍然是一个新的政治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激发全国人民奋发向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为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思想及行为)的科学,而需要乃人之本性,是人的一切思想及行为的原始动因,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人的需要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其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本文拟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的特点相结合,以期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教育现代化有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 ,即“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为了个体的发展” ,人们只有深刻认识这两种价值取向的实质关系即效率与平等的关系才能使二者的关系处于一种“适度”的状态 ,从而更好地贯彻执行科教兴国的大政方针 ,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大学精神包括自由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大学精神具有思想引领、情感激励、凝聚感召、人格塑造和行为约束的德育价值.通过发挥大学领导与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关注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培养优良的风气和构建全方位的道德育人体系来实现大学精神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对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批评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十分矛盾 ,又深受其影响。杰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观在后殖民批评中引起多方面的强烈反响。马克思的“世界文学”观对把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学状况仍有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理论研究是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它蕴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若干问题的研究之中;要深化马壳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理论研究,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视域,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研究困境并积极找寻摆脱研究困境的可能性出路,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学术编辑素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呼唤高素质的编辑人才,学术编辑应该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学术素养及规范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