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先后命令东渡黄河的八路军实行三次分兵,改变了八路军兵力过于集中的状况,使八路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持久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这三次分兵,决策英明,实行得力,为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持久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次分兵,使八路军主力分散部署到有利的战略区域,为尔后的战略展开奠定了基础。1937年8月下旬至9月,八路军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主力相继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正当八路军按中央军委的部署日夜兼程向恒山地…  相似文献   

2.
君威 《军事史林》2006,(2):38-4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君威 《军事史林》2006,(1):31-3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2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由晋察冀地区的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15师一部、晋察冀军区部队共同创建的被誉为“华北抗战堡垒”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在八路军总部的正确指挥下,在粉碎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和疯狂“扫荡”以及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挑衅的基础上逐步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本文着重论述1939年至1942年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与日本侵略军的激烈搏斗中巩固和发展的历程。 120师主力东进,巩固冀中抗日根据地 1938年9月至12月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根据形势的发展,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了完成“巩固华北”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八路军第115师主力、120师主力和129师主力先后挺进冀鲁地区,协同当地军民更加广泛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一 太行山位于晋冀豫三省边界,高山连绵,地势险要,西有吕梁山,北有五台山,南临黄河,东接冀鲁平原,是华北的战略要地之一. 抗日战争一开始,党中央、毛主席就已估计到华北抗战形势必将日趋恶化,并预定在日寇深入山西时,以八路军的3个师,分别控制吕梁、五台、太行诸山脉,作为开展华北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坚持长期斗争的战略基地. 1937年9月底,八路军129师继115师、120师之后出师抗日,到达了山西前线. 这时,华北的日寇在占领北平、天津以后,以20万兵力沿平汉、津浦、正太、平绥诸铁路大举进犯,连陷保定、石家庄、邯郸、沧州、德州、大同等重要城市,并图一鼓而下太原.国民党在华北的许多军队和政府人员,弃城失地,狼狈溃逃.华北地区陷入一片混乱.  相似文献   

6.
八路军第115师作为八路军的3个主力师之一,第一个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除一部兵力先期留守陕甘宁边区,执行保卫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任务外,主力相继移师晋西南、挺进齐鲁大地,同时另以一部兵力像种子一样,撒在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和苏北等地区,开花、结果.第115师在全国抗战中的伟大历史地位与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7.
徐大校信箱     
徐平 《军事史林》2013,(2):61-64
问:八路军只有3个师。百团大战时怎么会有一百个团? 答:1937年8月红军主力刚改编八路军时,下辖3个师(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按国民革命军丙种师编制,即师辖2旅,旅辖2团,每师另直辖1个独立团或教导团(一一五师独立团,一二0师和一二九师教导团),  相似文献   

8.
全国抗日战争初期,时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团长的宋时轮奉命挺进雁北,开展敌后抗日斗争.他坚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筹划建立地方各级行政组织和抗日武装,认真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狠狠地打击日寇,壮大自己,开创了雁北地区的抗日局面,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救国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和华北人民群众,于1940年8月至12月在敌后战场向侵华日军发起的一次重大战役行动.百团大战使侵华日军受到了沉重打击,不仅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对国际反法西斯的伟大斗争作出了贡献,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参加这次战役的有晋察冀军区部队、第120师部队、第129师部队,以及山西新军等,共105个团,还有广大民兵和群众参战.作为百团大战的参加者,我们仅就记忆所及和手头的资料,对这次战役作一概略叙述.  相似文献   

10.
君威 《军事史林》2006,(6):35-3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是由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第6军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一、红四方面军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15师、第129师.  相似文献   

11.
君威 《军事史林》2008,(4):34-4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诞生于抗战初期山东渤海地区(即今山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第3旅、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6旅、渤海军区(1944年1月由清河军区和冀鲁边军区合并组成)等部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解放军第7师、第11师、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韩怀志,1922年7月出生在河北省深州县。1938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曾在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司令部工作。1944年赴延安炮兵学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在晋察冀炮兵团炮兵旅工作。1949年任华北军区坦克第1师2团副团长、团长。1961年从部队转业,历任兵器工业部674厂厂长、617厂党委书记、兵器工业部副部长。1982年离休,现定居北京。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涉县与晋豫两省交界,位居太行山南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129师奉命进驻太行。1937年底,八路军129师派出先遣队进驻涉县开辟工作,1940年129师司令部由左权县来到常乐村,尔后迁驻赤岸村。  相似文献   

14.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威、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民族的精神.阅兵,特别是新中国国庆阅兵,它集中反映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成果,展现了人民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崭新风貌和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朱德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作为人民军队阅兵的主要领导者和检阅者,检阅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为人民军队阅兵特别是新中国国庆阅兵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女将军李贞     
李贞同志是我军历史上唯一的女将军。她1908年2月出生在湖南浏阳县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她转战在湘赣边区,负责湘赣省妇女工作。长征途中她任红六军团组织部长和红二方面军组织部副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她随八路军第120师驰骋在抗日前线,后调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她参加了保卫大西北的战斗。1950年初,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  相似文献   

16.
二、雁门关战斗 战斗时间:1937年10月18日和21日 战斗地点: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关 战斗手段:山地关隘伏击战 战斗规模:营级和团级 我军部队: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主力 日军部队: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 我军主要指挥员:第358旅旅长张宗逊、第716团团长贺炳炎、副团长廖汉生 战斗部署:位于晋北雁门山的垭口附近,峰峦耸峙,陡壑错落.大约在汉武帝初年即置关,以防匈奴.  相似文献   

17.
它是贺龙元帅亲手创建的一支部队,它是八路军120师的主力,在华北平原令日寇胆寒;毛泽东曾亲自点兵命其回师保卫延安,与十倍于己的胡宗南集团缠斗,在运动战中将强敌一口口吃掉,横扫大西北……它就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中排在第一的陆军第1集团军。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岚县地处吕梁老区,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1936年红军东征路经岚县,播下了革命火种。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第120师司令部所在地。如今,岚县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阎刚平身体力行发扬老区传统,全力支持武装工作,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该县人武部建设一举跨入先进单位的行列。"武装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必须从  相似文献   

19.
徐大校信箱     
《军事史林》2008,(12):45-46
问:有几位我军历史上的高级将领,按他们的任职,都应评大将甚至元帅军衔,但不知在新中国成立后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授衔?他们是: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张浩,抗日军政大学代政委、第二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红一军团代军团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陈光。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英雄民兵班"组建于1953年,是以著名归国华侨、"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百位人物"之一,八路军120师独立骑兵营教导员、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的名字命名的女子民兵班。该班组建以来,始终高举旗帜,听党指挥,把弘扬李林烈士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作为建班之魂,把崇军尚武、爱岗敬业作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