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南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史的风云变幻,无不在中原大地留下深深的痕迹。河南航天工业总公司(原河南航天局)是航天系统在中原地区的骨干企业,其中有693厂、694厂、695厂、豫南基地(干校农场)和河南建筑公司,分属五个地区,设点分散交通不便。分属多个单位管理,经济基础差,投资规模小,任务方向不明确,产品生产不稳定,可以说是农业不富裕、工业没效益、三产不发达,是典型的多种产业并存的复杂经济体。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春潮涌动,为中原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巨大空间。但原河…  相似文献   

2.
1944年4月,毛泽东从中国敌后抗日战争形势发展出发,决定派兵深入中原腹地,开辟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同年9月,第1支八路军支队挺进豫西,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控制了北临黄河,西接潼关,东连平汉路,南靠伏牛山20000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拥有300余万人口;建立有6个行政专署和新安虎地、宜阳、登封等26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八路军正规部队发展到近万人,地方独立团武装发展到8000人,民兵武装发展到7000余人①。根据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3.
风土览胜     
湖北省会:武汉市简称:鄂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6001万(2005年)民族:汉族、土家族、彝族、苗族、回族、侗族等湖北省位于洞庭湖以北,由此得名,处于中国东南部的中心地带,北临河南省,东接安徽省,东南和南部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临陕西省。湖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境内一共生活着50多个民族,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与中原文化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与深沉内敛的中原文化不同的是,楚文化是张扬和绚烂的,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湖北灿烂的文化史上,涌现出  相似文献   

4.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郏县,素有“中原烟叶属河南,河南烟叶属郏县”的美誉。近年来,由于一些不法分子盗割烟叶,拦抢烟车,私自制烟贩烟,严重扰乱了当地的经济秩序。郏县人武部党委积极发挥民兵在“经济战场”的卫士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慧  李岩  刘韬 《国防》2011,(10):38
河南省驻马店市有杨靖宇将军故居、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群等多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该市着眼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国防文化建设列入产业项目开发内容,将多个单一旅游度假区发展成军事主题景区,在经济项目建设中同步推进国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象征,是世界军事筑城史上的伟大奇迹。但是,近年来有的作者在其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中,却把长城说成是中华民族闭塞保守的象征。《军事历史》1987第5期刊载的《古长城反思》一文中,作者虽然说“古长城的存在,不仅为历代中原统治者大大节约了戍边守备的兵力,而且在保护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保障中西交通等方面,也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在反思其“阴影”时,却说“长城几乎没有起到过中原统治者和军事家们所期望起到的作  相似文献   

7.
以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科工贸融合发展的液压气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目标,让崭新的河南航天鼎立在中原大地上。——栾聚宝河南航天工业总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要承担着为国防科技工业项目配套的液压气动元件、标准紧固件等工业基础件以及特种移动装备的生产和研制,涉及航天、航空、  相似文献   

8.
中国军事工业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经国内政策的不断变迁和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被历史发展的洪流推到了企业文化制胜时代的今天。70余年军工发展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伦理在军工企业的具体实践,是中西企业文化交流互融的过程,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军工文化发展史,结合中国一航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形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军工文化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基底的奠定:艰苦奋斗、创业奉献这一时间段为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在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后,我国的军事工业雏形渐显。建国…  相似文献   

9.
从古长城看中原王朝的防务特征姚有志横贯于中国北部地区的古长城,是中华民族中原农业社区与北方游牧社区两大经济结构相互撞击的产物,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人为分水岭?是多数中原王朝为维护自身统治而凭借的规模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古长城始建于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  相似文献   

10.
海军特色先进军事文化是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分支,是一个独具特色、相对完整的军事文化体系,主要包括体现海军军种特点的现代海军观念文化、海军制度文化、海军与海洋物质文化等内容。它既体现着中国先进军事文化的本质特征,又反映了海军军种特点、建设规律和海上作战需求,具有显著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1.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而正确解读当代中国军校先进文化的时代特征,保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突出党的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鲜明文化特色,遵循以人为本、尊师重学、崇尚真理、开拓创新、追求理想、弘扬道德、大度包容、和而不同等现代大学文化精神,则是提升当代中国军校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经辗转激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至1948年秋,已发展为战略决战的局面。是年8月,为迎接决战的任务,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干部及中原野战军团以上干部,云集河南宝丰县,传达学习中共中央的指示,并部署新区工作。 11月5日,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率领随行参谋、警卫人员,携带电台,分乘美式吉普和卡车,顶着初冬的寒风,奔赴淮海前线。上午10时许,抵达许昌。许昌是中原文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兵团成立60年来,几代兵团人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屯垦戍边,"既发展生产,又发展文化;既搞生产兵团,又搞文化兵团"(张仲瀚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集红色文化、中原文化、边疆文化为一体的、以兵团精神为核心价值的兵团文化。今年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兵团时强调,兵团要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其中成为先进文化示范区的新要求,在兵团宣传思想文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师、团场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兵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形式和方法,传播兵团文化、传扬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广泛的内容,以科学社会主义为起点,将马克思主义贯穿文化发展始终,并在发展的进程中深入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国在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领导,发展的价值导向始终是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贡献,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河南大片国土沦陷,中共中央作出“绾毂中原”的战略决策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转折的一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及东南亚战场先后转入战略反攻, 日军已陷入战略上的全面被动。到1944年初,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已被切断,其在中国的长江补给线也受到中美空军的严重威胁。日军为扭转被动局面,在中国发动了旨在打  相似文献   

16.
吉林     
《兵团建设》2010,(4):46-46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南接辽宁省,北抵黑龙江省,西靠内蒙古自治区,东南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为邻,东南与俄罗斯毗接。除了汉族以外,朝鲜族是吉林省的第二大民族。建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满族文化同汉族的中原文化相互融合造就了吉林独特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既包含满族先民的生活习惯和习俗基础,也有后来汉族人的生活习俗,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安全是国家整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对的文化安全问题更加突出。面对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严峻考验,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安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从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免遭外来侵蚀、破坏的角度来思考我国文化安全问题,不断增强加强文化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自觉当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8.
面向市场实施“四转”河南中原机械厂在当前的市场激烈竞争中,实施“四转”搞活经营,1994年1至10月产值效益比1993年同期增长34%。他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思想工作围绕经营转。为使思想政治工作为生产经营服务,该厂把身边典型与职工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利...  相似文献   

19.
产业的成长往往经历增长极、集聚区、产业带、大经济区的发展演进过程。集聚区包括各类园区、基地等。目前,我国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基地出现增长极、集聚区、产业带、大经济区的三者同在并兴态势。中西部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对于军工单位比较集中的地区,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军民资源在空间上的互动和共享,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军事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军事文化 ,是指直接影响和制约人们从事军事活动的观念因素。中国近代军事文化是影响和制约近代国人从事军事活动的观念因素。由于近代中国的军事活动极其纷繁复杂 ,使中国近代军事文化具有不定型性 ,但就总体而言 ,近代军事文化的变迁还是有脉络可寻的。中国近代军事文化大体以甲午战争后的 1 0年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 ,不同层面的军事活动所对应的军事文化之变迁进程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