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与军队院校建设吴凯乐人民解放军院校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它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而发展。早在红军创建之初,毛泽东就在井冈山举办过150人的教导队,在苏区还先后成立一批红军干部学校,并创办了红军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也建立了各...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人民军队,作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不可缺少的军事教育事业,在它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红军在井冈山创办第一个教导队起,到瑞金创办红军学校、红军大学,延安创办抗日军政大学,直至建国后创办各类军事指挥、政治、后勤、技术院校。先后为我军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各类军政指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在我军建设各个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军军事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毛泽东军事教育思想的结果。毛泽东军事教育思想,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军事教育,又包括军队中的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教育。毛泽东军事教育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军军事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随着红军的壮大,红军院校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整套教育训练体系,培养出了大批军政人才,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四渡赤水决策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红军前后四次渡过赤水河决策过程的研究 ,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红军四次渡过赤水 ,都是各有各的原因 ,各有各的目标和各有各的决策过程 ,属于一个时间段内的多次作战行动 ,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战役 ;前后四次渡赤水的评价不能笼而统之一概而论 ,应该区别对待 ,实事求是 ;前三次与第四次渡赤水的指挥风格与作战样式截然不同 ,真正由毛泽东指挥并体现其风格和精髓的应该是第四次渡赤水 ;从第四次渡赤水起 ,毛泽东军事思想才真正成为红军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也真正成为红军的决策者和领导人  相似文献   

5.
何其伟 《政工学刊》2003,(11):52-52
那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封锁,点灯用油很困难。当时,按红军的规定,毛泽东本来可以点三根灯芯,但他在茅坪的八角楼办公室写文章经常用一根灯芯。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坚决同“左”倾错误作斗争,促成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路线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战胜党内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领导红军坚持北上抗日,胜利到达陕北;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把陕北根据地变成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进行抗日战争的前进基地。  相似文献   

7.
为总结土地革命时期的战争经验,提高红军的军事理论水平,迎接即将到来的民族革命战争,中共中央发起成立了抗日战争研究会。毛泽东主持研究会,组织编辑《抗日战争丛书》,传播了中共持久抗战战略和游击战战术;编译《抗日战争参考丛书》,广泛译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和苏联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创办《八路军军政杂志》,宣传推广了八路军抗战经验和战术战法;召集军事理论报告会,探讨了军事战略理论。上述活动,围绕中共中央指导抗日战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展开,带有鲜明的现实关照。研究会的编辑出版和理论研讨活动,推动了中共军事理论体系的系统阐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的广泛传播,提高了广大干部的军事理论素养,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8.
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他先后担任过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总司令"是人民群众对朱德的亲切称呼,这一称呼从红军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他以后的革命生涯中.本文依据有关文献资料,对朱德在人民军队中担任总司令职务的情况作一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9.
在我军的革命初期,曾经历过一些挫败,当时部分红军指战员对中国革命的前景感到很悲观。在这紧要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鲜明观点,对中国革命的未来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从军事语言角度来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很具有特色。  相似文献   

10.
近日翻读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征:细节决定历史>,看到一篇篇幅很短却令人十分震撼的故事.红军长征经过藏区时,毛泽东的妻弟贺敏仁还是一个红小鬼,在一个团当司号员.  相似文献   

11.
桐遵之战是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期间的一次大仗 ,其作战目的是为了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根据地 ,以便早日站稳脚跟 ,停止战略撤退。迄今为止 ,几乎所有的相关著述都认为是毛泽东指挥了这一仗 ,主要理由也基本相同 ,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指挥的 ,发生在四渡赤水期间 ,也是红军长征以来最大一次胜仗的指挥权自然也非毛泽东莫属。但这一观点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2.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高超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也是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观。毛泽东四渡赤水指挥艺术昭示出获得信息优势与制信息权决定着战役战斗的胜负;高度机动是化解敌方优势,赢得战机的重要环节;高超的指挥艺术造就军事斗争奇迹。它对打赢劣势装备下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现代高科技战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文林这个名字,毛泽东在1930年1月5日的通信《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中提到过:“……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李文林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当时这封信油印发至红军党的基层支部。到延安时期印发时篇名改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依然保留了这段话。建国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收入此文时,“李文林式”4个字被删去了。1989年版的《辞海》增列了  相似文献   

14.
古田会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建军原则和思想,把红军建设成一支革命队伍.但在革命初期,如何把旧军队和农民改造成具有革命思想的无产阶级战士,毛泽东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本文通过研习《古田会议决议》全文,阐述古田会议最突出的创新,即:伟大事业是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的.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重视国防和军队的建设。他提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的战略任务,领导建立了海军、空军等现代技术军兵种,实现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亲自选帅点将创办高等军事院校,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培养高素质人才;颁布实施正规化的军事制度,加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号召开展正规军事训练,提高人民解放军现代化作战能力;强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运动战的情报信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的运动战具有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样式信息来源,其效率之高和效应之大不仅是中国战史的奇迹,也堪称世界战史的典范。毛泽东当时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了用情报信息指导战争这一世界军事领域的前沿,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成功地利用情报信息对红军的作战样式进行了全新的革命,发明和发展了当年红军以类似今天的制信息权为特征的运动战,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战史上使作战样式与现代无线电信息技术结合最早也最为出色的战略战术的创始人,当然也就赢得了战争。  相似文献   

17.
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注重飞行人员的培养,利用孙中山创办的广东航空学校培养飞行人才。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选派了部分红军干部到新疆学习航空技术,并利用国民党内地航校公开招生的机会选派干部前往学习。延安时期曾试办过航校,但终因条件不足未能办成。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办了第一所航空学校一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培养了大量的飞行人员,为创建人民空军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35年,进入西南地区的中央红军与"追剿"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军展开周旋。国民党军欲一举置红军于死地,红军则要在困境中奋力图存。遵义会议后重新执掌红军领导权的毛泽东,一开始并未找到最适合红军生存的途径。经过几次试探,他很快敏锐意识到红军不能与国民党军展开硬碰硬的较量,而是要审时度势,毅然决然选择最有利的生存道路。一旦固有思维消解,在崇山峻岭、国民党方面又各自为战的西南地区,前路就豁然开朗。最终,红军在金沙江脱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这一段历史充分证明,准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打破既有思维模式,对政治力量而言,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林 《军事历史》2001,(5):24-2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建立之初,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武器装备上看,都是一支弱小的武装。作为这支军队主要缔造者的毛泽东,从一开始就是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斗争的。占据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了长期的封锁和包围,进行了反复多次的军事“围剿”。正是在这种险恶的军事斗争中,毛泽东深刻认识并树立起了军事信息意识,在战争实践中开始尝试和运用军事信息谋略,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绩。一、建立红军无线电队,以技术侦察获取军事信息,夺取作战主动权在红军成立后的…  相似文献   

20.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已经离开我们整整30周年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遵义会议前后一段时期,周恩来身处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岗位,其军事实践直接与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在红军渡过湘江、局势仍然十分险恶的关键时刻,他客观分析形势,迅速从红军遭受的重大挫折中汲取教训,果敢支持、采纳毛泽东等人的正确意见,铸造了符合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的科学战争观念和杰出战略素养;在遵义会议上,他主动承担军事领导上的责任,坚决推举毛泽东出来领导和指挥红军,为实现党和红军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立下了不朽功勋;在率师转战中,他协助毛泽东运筹帷幄,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练就精湛指挥艺术和顽强战斗作风;他始终以确保对敌作战的胜利为最高原则,眼光远大,意志坚定,坚持北上,同张国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捍卫了党和红军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