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常说的曾被列为军用的化学毒剂中,有一种谓之为维埃克斯,是v类毒剂的一种。维埃克斯是其英文代号的中文译音。然而在v类毒剂中,有3种毒剂的英文代号可音译为维埃克斯。另外美军还有一种代号维埃斯的V类毒剂,而代号可音译为维埃斯的V类毒剂也有两种。这在以往曾造成过一些混淆。随着《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履约的深入,以及美军近期大量公开了其化学武器研究的情况,目前已有充分的资料和数据可将其理清楚。  相似文献   

2.
郭成海  付君 《防化学报》1996,7(1):47-50
制作了一种汞膜电极,利用该电极可方便准确地测定液中的含磷毒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硫-胺-肟反应体系对VX,GB,H3种毒剂的反应效果及含水量等对反应的影响,探讨了反应机理,提出了一种对H,VX和G类毒剂通用的消毒剂配方,该配方对醇酸树脂漆层的损伤要低于碱醇胺消毒体系。  相似文献   

4.
二元弹是一种新型的化学武器,是近年来毒剂使用原理上一个新的突破,对化学武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制定二元化学武器发展计划。美国不仅研究已知的致死性毒剂和失能性毒剂的二元弹,还发展新毒剂和新失能性毒剂二元弹。美国已经研制的二元化学武器有沙林维埃克斯和中等挥发度毒剂的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及导弹弹头等。  相似文献   

5.
按物理特性分类正常条件下,毒剂存在的状态,分为固体毒剂、液体毒剂和气体毒剂。固体毒剂通常有亚当氏剂、苯氯乙酮;液体毒剂有芥子气、沙林、梭曼、氢氰酸;气体毒气有光气等。按毒理特征分类按毒剂对人体的基本作用通常分成六大类:即刺激性毒剂,如亚当氏剂(鼻喉刺激性毒剂)、苯氯乙酮(催泪性毒剂)、西埃斯、西阿尔;窒息性毒剂,如光气;糜烂性毒剂,如芥子气、路易氏气;全身中毒性毒剂,如氢氰酸、氯化氰;神经性毒剂,如沙林、梭曼、塔崩、维埃克斯等。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有机胂类毒剂的主要性质,就环境中主要有机胂毒剂的分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首先发动了化学战,英、法、美、俄军队等国也相继大量生产和使用化学武器。法国在战争期间共生产化学毒剂13种,计49296吨,俄国使用了4700吨毒剂,美国曾将500万发毒剂炮弹运往英、法,战争结束时仍有400余万枚毒剂炮弹的贮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战进行的是一场化学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同盟国加紧化学武器的生产和备战,人们“谈毒色变”,化学战犹如弦上之箭,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但是,化学战终究没有发生,同盟国诸国准备的50万吨毒剂最后也不得不销毁。为什么这种有效的大规模杀伤武器没有使用于战争,同盟国大力准备的化学战始终没有爆发呢?其中原因很复杂,在战争的不同时期,对同盟国的不  相似文献   

8.
贾宝东 《国防科技》2003,(10):31-32
今年8、9月份,在我国黑龙江齐齐哈尔、河北石家庄两地的建筑施工中相继发现大量日本遗弃化学武器——芥子气毒气桶和毒气弹。因接触者无识别能力,未加防护而发生毒剂伤人事件。这两起严重事件再次勾起中国人民对那段不堪回首历史的回忆。那么,芥子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毒剂,如何对其实施有效消毒处置呢?  相似文献   

9.
声表面波(SAW)传感器技术是检测毒剂的一种新方法,它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便于携带、易集成化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重视。自1979年Wohltjen和Dessy首次提出了将声表面波(SAW)技术用作气体传感器的论文后,各国的科研人员对以SAW技术检测毒剂进行了大量基础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8月4日,中国齐齐哈尔市某开发公司一处工地施工时,挖出侵华日军遗弃的5个芥子气毒剂桶,泄漏的毒剂造成40多人中毒受伤住院治疗,其中1人死亡。这一事件并非偶然。类似日军遗弃化学武器造成毒剂泄漏伤人事件已在中国的10多个省发生,造成1000余人中毒伤亡。日军遗弃化学武器的严重后果是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毒瘤。本文将从侵华日军化学战部署的角度,追溯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源头。  相似文献   

11.
化学侦察装备的功能包括:判定是否遭受化学武器袭击、确定沾染战剂的种类、慨略判定染毒浓度和染毒密度、检测毒剂云团的传播与滞留、向部队发出警告或向指挥控制中心报告相关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同时测定大米和面粉中6种神经性毒剂(沙林、梭曼、塔崩、CF、VX、俄罗斯VX)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sep-park C18柱萃取染 毒粮食样品中的毒剂,然后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对其进行测定。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0~450ng/g,变异系数为3.7%~8.8%。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带有微型漂移管(0.6cm^3)的微机电系统射频离子迁移谱仪及其检测性能。该仪器的检测下限可达PPb浓度水平,同时在毒剂检测和识别化合物方面具有传统飞行时间离子迁移谱所不具备的高选择性。文中对其工作原理及制造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化学武器使用后,毒剂气味在空气中四处扩散,无侦毒器材人员利用毒剂的特殊气味来初步判断敌人用毒情况,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目前外军对用感官发现毒剂的所谓“主观侦检法”仍然比较重视。美军技术手册中规定、“所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核磁共振(NMR)的原理和发展,重点介绍了核磁共振在毒剂分析中的应用,展望了核磁共振在毒剂分析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透气防毒服在野战条件下的实际防毒性能,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研究透气防霉素服气动力学吸附特性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利用风洞作为其气流流动的管道,并设有一个圆筒织物夹具。风洞装置使管道内的气流均匀,圆筒织物夹具体现了防护服周围气流的复杂空气动力学过程,所以气动力学试验的结果可以预测防护服实际的防护效果。通过测试风洞试验段的气流速度分布和毒剂浓度分布以及圆筒织物内外浓度均匀性,可知该装置具有理想的气流速度和浓度分布的均匀性,为开展毒剂蒸气和气溶胶对防护服的穿透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开展气溶胶暴露实验研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气溶胶发生暴露装置,实验表明,该装置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可靠等特点。用DF-92气溶胶发生器喷雾原毒剂,9302A气溶胶发生器喷雾毒剂的正己烷溶液以及用自动控温蒸发装置发生蒸气毒氛均能调控所要发生的动物暴露气溶胶浓度^[1]。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暴露气溶胶浓度的采样与分析,获得了一些可行的检测方法。为DA、DC气溶胶吸入毒理学研究建立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制了玻璃光声池,并组装了光声谱仪系统,然后用该装置定量检测了模拟剂DMMP及沙林、梭曼等含磷毒剂。  相似文献   

19.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定了毒剂样品H90中的芥子气和路易氏气,并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GC-FTIR)联用这一分离分析手段,研究了上述毒剂的红外吸收特性,为其进一步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火焰光度法在监测含氯毒剂方面是个空白,国内尚无资料报道。本课题属于探索性研究,目的是开拓含氯毒剂监测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